CPI基期轮换来了:居住权数上调最大,增加外卖网约车等新兴服务

界面新闻   2021-02-10 10:10
作者:辛圆 ·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网站周三发布消息称,按照“一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要求,1月份国家统计局对CPI的基期进行了轮换,并对CPI调查目录及其权数进行了调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信息报》采访时表示,调整后的调查分类目录大类保持不变,仍为8个大类,基本分类从262个增加至268个,在对部分消费项目删减、合并的基础上,增加了外卖、母婴护理服务、新能源小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网约车费用等新兴商品和服务。

调整后,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权数约比上轮(2016年—2020年)分别下降了1.2、1.7、0.5和0.4个百分点,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权数约比上轮分别上升了2.1、0.9和0.9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服务权数变动不大。

分析师指出,此次CPI基期轮换有两大亮点:一是居住项权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二是把一些新产品和新型服务纳入到统计篮子,比如外卖、网约车等,以此更好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这次调整中,较为重要的是权重变化和调查分类目录的更新。”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对界面新闻说,“CPI对上述方面的调整,主要是满足CPI反映真实生活成本的功能。”

他指出,权重变化方面,居住权数提高最多,这与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有关。在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房地产价值提高过程中,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和支出都在增加,占居民总体消费支出比重提升,因而权重需要提高。在调查分类目录更新方面,以新增网约车服务为例,这项服务在过去五年间逐步成为居民交通出行的重要手段,相关支出也持续增加,成为消费支出中不可忽视的一项,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体现,将这项支出加入分类目录中,体现了CPI定期调整的必要性。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以2020年为基期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这是基期轮换后的首次数据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上涨0.3%。 

统计局指出,经测算,本次基期轮换对CPI和PPI各月同比指数的影响平均约为0.03和0.05个百分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本次基期调整,相比于以往,变动幅度相对小一些。“首先是八大类没有调整。其次,去年11月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发文指出当前物价衡量指标存在一些问题,市场预期此次基期调整可能会有较大变化,因此实际情况略低于市场预期。”他说。

这位分析师还表示,考虑到目前房价没有直接计入到CPI统计核算,以及住房是中国家庭最重要的支出,未来应该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统计局负责人还表示,CPI只是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之一,反映的主要是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不包括生产、投资等领域价格,也不能代表全社会的价格总水平。开展宏观经济分析时,应根据需要全面关注多项指标,综合判断使用。

去年11月,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政策研究》上撰文指出,当前各国对通胀的度量忽视了投资品和资产价格,特别是资产价格如何反应到生活质量和支出结构上,而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失真,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他表示,资产价格除了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还涉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众性消费问题,不纳入通胀考虑已经不行了,但怎么纳入还需要研究。

此外,统计局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CPI调查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线下交易记录,也包含了不少线上交易信息,能够丰富价格数据来源,提高数据代表性,是未来价格统计的重要拓展方向。

统计局表示,在新基期,CPI调查将以真实准确为原则,稳步推进大数据的应用。一是进一步提高网络交易数据占比;二是逐步拓展商场、超市扫描数据的应用范围;三是探索在部分类别使用行政记录或企业电子经营记录的路径和方法;四是积极推动信息化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