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20是中国女性主义元年。
这不单单是因为许多如“公平机会”、“月经贫困”、“性别暴力”的性别议题进入了公众舆论,也是因为越来越多女性站到公众面前发声,在工作中、微博上、脱口秀台上、电视节目里、法庭前……诉说她们的价值和欲望。
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说:“女性主义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男女平权,更不是两性对抗,而在于以女性的整体生命经验作为新的文化资源为世界提供想象力空间和新的创造。”
PART 1 “她爱”
#疫情中的女性工作者#、#张桂梅#、#宋小女#、#金斯伯格#
新年伊始,疫情爆发,许多医护人员、社会服务人员不舍性命逆行至武汉,其中半数为女性。
至3月,已有4.26万医护人员参与抗疫,其中女性医护人员2.8万名,占整个医疗队的2/3。李兰娟、陈薇、张继先“三院士”更是为抗疫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很多人认为“不是女人呆的地方”的工地——雷神山、火神山工地上,人们也看到了大量女性的身影,“没有我们热爱的城市,我们在哪儿安身立命?”钢结构专家王晓红解释为何第一时间就奔向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我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山里的女孩子都找来读书。这是我的梦想。”云南省丽江市高中教师、孤儿院院长张桂梅说。她筹措了中国第一所所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华坪女高”。
近20年,她不倦奔波。先是拿着所有证件到城里独自筹款——5块、10块,像乞讨的殉道者;再是家访,劝大山里仍抱有“女孩子就是‘用来’嫁人生子的”封建思想的家庭放孩子去读书。
她只想“教育”这唯一走出大山的机会,能公平、再公平一点。
华坪女高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年度荐书 《女性的时刻》
作者:梅琳达·盖茨
出版日期:2020.7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一份迫切的宣言,敦促社会实现男女平等,正视并承认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价值。
重要的是,本书号召所有人团结起来,学会接纳与包容,强化彼此间的连结。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呼吁。
从女性生育自主、受教育权、家务劳动到职场性别歧视,梅琳达·盖茨目睹了底层女性的困境及抗争;她对男女不平等根源的深度思考,发展和投资女性的实践经验,以及那些致力于改善女性生存环境的理想主义者,正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她发现,有时只要不去拖累女性,就是给她们翅膀。
PART2 “承认她价值”
#看见女性劳动者#、#女性退休年龄延长至55岁#
1月25日,新浪四川发布了微博为四川出征武汉的医护人员送行,名单共有30人,其中21名女性、9名男性。但微博9宫格的配图,除了2张是名单,其他所有人物特写都是男性。占比最大的女性医护人员,连脸都没露出来。
9月17日《最美逆行者》播出引争议。其中情节:公交公司组建抗疫运输队,站出来报名的全是男性,直到组织者说,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个?——许多人指出,类似情节委实与现实不符。
12月20日,浙江卫视跨年晚会中,援鄂医务人员代表队的人中无一女性,尽管事实上浙江援鄂60%都是女性。
女性劳动者是这样在公共视野里消失的,没有人“故意”抹去,但女性贡献的确在事实上被淡化了。
1月底,微博上开始转发#看见女性劳动者#话题,呼吁关注女性医务工作者和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女性工人。
女性退休年龄于今年延长至55岁——女性正在和男性平等地定义着“劳动者”一词。在公共领域,女性创造着巨大的价值。如果这份价值没有被“看见”,那它就没有获得其应得的尊重,这更会拖累女性获得平等 的就业机会、跨越偏见和歧视的步伐。
年度荐书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作者:上野千鹤子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
作者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是日本女性主义研究的开拓者与领头人。上野千鹤子一贯以言辞犀利的形象示人,如手术刀一般解剖女性方方面面,相较于《厌女》的文化视角,《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从理论出发,揭示了妇女屈从地位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与父权制这两座压在妇女身上的大山之下,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如何构成“合谋”?近代家庭与性别分工如何形成?家务劳动是劳动吗?在母职与正式工作的冲突之下女性应该何去何从?
当女性被置于“性统治”之下,构成了女性阶级(women class)。而性统治也是一种有着明确的物质性的统治—即社会和经济的统治,她们正是要通过分析这种物质基础,找到“女性解放”的潜能。
PART3 “对暴力’零容忍’”
# 被侵害的女性们:硫酸男孩、拉姆案、来某案 #、#N号房#
7月,杭州女子来女士熟睡时被丈夫杀害分尸。
9月,网络博主拉姆在直播室被前夫泼汽油烧成重伤致死。
12月末发生了令人心碎的叶远荣案,男大学生向三位女同学泼洒硫酸致其毁容失明。
这些案件以犯罪者惊人的残忍手段而广或媒体关注、公众讨论,而对于面向女性的暴力,它们不过是冰山一角:
据联合国妇女署的数据,全球约35%的女性曾遭遇身体或性暴力,而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30%存在家暴。
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实施到2019年12月31日,仅公开报道的与家暴相关的命案就有942起,致死1214人,其中女性占76%以上。算起来,平均每5天就有3名女性因家暴而死。
“从此不怕走夜路,因为白天也不安全。”网络上的女性说。
年度荐书 《煤气灯效应》
作者:罗宾·斯特恩
出版日期:2020.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1944年美国上映的一部知名老电影《煤气灯下》,该片主要讲述了钢琴师安东作为丈夫,通过不断对妻子宝拉进行精神操控从而使其发疯,以霸占其所继承的财产的故事。
煤气灯操纵的本质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因此它被称为“煤气灯探戈”。它表现为情感虐待、情感操纵、PUA……“煤气灯操纵”是一种阴险的情感虐待和操纵形式,很难识别,甚至很难摆脱。这是因为它触发了我们内心无比恐惧的诱因——被遗弃;还触发了我们内心深切的被理解、被赏识和被爱的需求。
这本开创性的著作向读者展示了煤气灯操纵的运作模式,从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停止煤气灯操纵的五种方法,以及该如何决定哪些关系还有救、哪些需要尽早离开的判断准则。只要提高警觉、保持坦诚、学会求助,便可以立刻终止这些“毒性关系”。
PART4 “知晓她姓名”
#弦子和她的朋友们#、#谭维维《小娟》#、#N号房事件#、#鲍毓明案#
2020,面对性别暴力,女性不再噤声。
9月,《知晓我姓名》中文版出版,作者香奈儿米勒在经历“斯坦福大学性侵案”后,记叙了自己和精神创伤、社会舆论、司法系统漫长的拉锯战。从受害者,到法庭上的胜利者,到感知万千女性生存处境的作家,香奈儿米勒用笔道出女性和性别暴力抗争的力量。
12月,谭维维发布新歌“小娟”,指斥女性面对暴力仍被噤声、被审视的社会现象。12月2日,弦子诉朱军性骚扰案开庭,许多人到场法庭外表达支持弦子发声的立场。
谭维维《小娟》里有一句歌词:‘囚禁我身躯,割断我舌头,无声将眼泪织进绸缎锦绣’,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写过的一个故事:菲洛米拉公主被施暴者强奸,并被割掉了舌头,但她勇敢地将自己被强暴的事实织进锦缎, ‘被噤声亦可控诉’。”
年度荐书 《知晓我姓名》
作者:香奈儿·米勒
出版日期:2020.8
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化名为“埃米莉·多伊”的受害者在遭受不公判决后写下7000字法庭陈述并在网络上受到极大关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该案法官被民众罢免,加利福利亚州两项严惩性侵罪犯的新法案生效。
时隔4年,受害者站出来,以真名推出纪实文学《知晓我姓名》(Know My Name)。这是一个受害人视角的叙述,香奈儿·米勒记录了性侵案发生后内心最隐秘的痛苦、以及自己和家人经历的令人心碎的际遇。在案件后发生的几年时间,遭受了心里创伤、媒体、法律程序轮番碾压,虽然早已疲惫不堪,但却从未放弃过反抗。香奈儿·米勒以强大的感染力呈现出性侵受害者的痛苦与挣扎,又无惧现实的铜墙铁壁。当性侵受害者决定不再匿名时,她们这样的声音值得被更多的人听到,改变仍需要千千万万个善意和不妥协。
PART 5 “姐妹”
#姐妹安心战疫活动#、#卫生巾贫困#、#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2020年3月18日,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将最后一批安心裤送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手中。至此,1、2期定向捐助的所有物资都已捐赠到位。
35天,2,532,044.88元善款,613,305条安心裤、320,883条一次性内裤、160,776片卫生巾、10,852支护手霜,覆盖205家医院和医疗队,超84,500人。
年度荐书《独立纪念日》
作者:原田舞叶
出版时间:2020.1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独立纪念日》是日本女作家原田舞叶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包含24则短篇小说,由24位女性的故事串联而成,她们年龄、职业、生活状态各异,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羁绊,却都鼓起勇气跨出了小小的一步,与过往的自己诀别,揭开人生崭新的一页。
生为女性不是原罪,但女性的生活却仿佛被戴上了种种无形的枷锁,让她们难以大步向前。本书的故事包含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各种困境和羁绊,从固化的阶级、受挫的理想、渺茫的前途、人生价值无处实现,到年龄的危机、病痛的折磨、情路的挫折、不可避免的离别……想要实现“独立”,就要鼓起勇气向着真正的自由“走出这一步”。每一位曾经历过人生低谷的女性,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共鸣,获得力量。
正如书中所说“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纠缠和痛苦,所谓寻找自由,最后都要归结到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本书的24则故事记录了女性为实现“独立”,所经历的24种蜕变,她们虽然平凡,却不甘于被生活吞噬,于是勇敢地走出了属于她们的一步,摆脱内心束缚,拥抱理想的人生。
PART 6 “生育绑架”
#冻卵提案#、#代孕提案#、#杨丽萍#
6月7日,一网友在杨丽萍视频下留言:“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引发关注和热议。
此留言位列评论区第一,点赞人数达16000。认同这个看法的人很多,他们普遍觉得,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骗人的,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儿育女,本质上不过是个生育机器。
作家阎连科在《她们》中写道:“看清了女性的命运,也就理解了生活。
年度荐书《坡道上的家》
作者:角田光代
出版时间:2020.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有很多女孩从小时候起,惧怕怀孕,从自己的腹中剥离出一个新生命,想想都觉得疼。随着年岁渐长,这种恐惧慢慢延伸为对女性命运的无力。
《坡道上的家》是由对一位新手妈妈的审判展开叙述。一位年轻母亲不堪育儿困苦,将自己8个月大的女儿扔进浴缸,使其溺死。新手妈妈里沙子,被选为了一名陪审员,接受审判的是一名杀害幼女的“恶母”。
里沙子回忆自己初为人母时,觉得新生儿的哭声“很可怕”。看着别的妈妈带着孩子出来散步,会禁不住将自己和孩子与对方相比较,怀疑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担心孩子发育迟缓。孩子进入反叛期后,母女之间一次次的拉锯战……
角田光代将年轻女性窘迫不安的心境写到了极致,为了育儿放弃职业生涯,因此失去了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再多的辛苦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当,丈夫帮忙再少都会被外界赞扬;育儿中有无数的疑问和困难,却只会被敷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有可能因为这些遭遇,变为被告席上的嫌犯?”
我是妈妈,是女儿,是妻子,可是我也想做自己。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PART7“可以不’漂亮’”
#外貌焦虑#、#审美多元化#
11月,演员齐溪在女性独白纪录片《听见她说-魔镜》说:
“不容置疑的标准,
简单轻率的判断,
刻舟求剑的效仿,
掩耳盗铃的附和……
狭窄。
一定得是巴掌脸吗,
一定得是筷子腿吗,
一定得高吗,
一定得又凶有屁股还得瘦吗?
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美的标准是什么?
是谁定义了这样的标准,
这样的标准又是为谁定义的?”
这段独白引起了广泛共鸣、也让女性的#外貌焦虑#浮出水面。视频里,齐溪饰演的女孩说:“这是个看脸的世代对么?不对。不光要看脸,还要看腰、看胸、看屁股、看头发、看指甲、看脚后跟,颜值似乎成了某种话语权。”相信着这一点的女孩们通过化妆、不断“修整”自己外貌获得身边人的认同。
无论是拼单女孩、还是外貌焦虑女孩,她们的欲望折射出社会对女性审美的单一片面——女性要漂亮、要打扮、要生活精致。即使是主打“30+女性魅力”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也翻船在了追求“逆龄”的少女感审美上。
好在,这样被单一审美绑架造成的焦虑进入了公共舆论,人们开始审视那些原先沉默的既有观念,“审美多元化”进入了公共讨论的空间。
“漂亮女人”不止一种,甚至或许女人也不用活得“漂亮”,活得自在就好。
年度荐书《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
作者:米歇尔 迪安
出版时间:2020.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多萝西 帕克、汉娜 阿伦特、玛丽 麦卡锡、苏珊 桑塔格、琼 迪迪翁、诺拉 埃夫龙和珍妮特 马尔科姆是穿行于二十世纪美国的文化和知识生活中的女性。
在这一过程中,她们的人生轨迹穿插交织,她们之间的争论也火星四溅,甚至像她们与那些总是轻视她们作为记者、小说家、批评家和诗人的价值的男性之间的争论一样激烈。这些女性因为她们的“锐利”而被联系在一起:这种锐利表现为思想及智慧的精密与准确,这也是她们在通过自己的文字主张权力。
米歇尔·迪安将传记、批评、文化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次令人着迷的探索之旅,她将向我们揭示一群才华横溢的女性是如何成为文化世界中的核心角色,在各自的领域里出类拔萃,并开始改变这个世界。
PART 8 “要婚姻也要’独立’”
#全职妈妈#、#“从职场中消失的中年女性”#、 #冠姓权#、 #三十而已#
今年最热的女性题材热播剧《三十而已》讲述了三位30+都市女性的故事,其中讨论度最高的角色是由童瑶扮演的全职妈妈顾佳。这位全剧最被认可的女主角符合很多人对“完美女性”的想象,她呈现出了和以往国产电视剧刻画的“富太太”截然不同的一种家庭主妇:美丽优雅,聪慧伶俐,既能打理好家庭照顾好孩子,又是丈夫最重要的事业伙伴。顾佳这一角色在今年7月引爆了微博话题“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
年度荐书 《看不见的女人》
作者:安·奥克利
出版日期:2020.9
出版时间:南京大学出版社
“今天的女性被认为有两种选择——外出工作或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留在家里无关工作。吊诡的是,在工业化世界正朝着每周40小时运作而迈进的时代,女人,她们中很多人每周可能工作至少80小时,则被引导要视家务不是工作。”
被隔绝在市场之外的家务劳动是她们讨论的中心。
大部分人的母亲在剥离了工作环境之后,她们就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是XX的妈妈,她们在与他人的聊天中都是围绕着孩子、丈夫的家庭琐事;她们在家中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甚至她们中80%的喜怒哀乐也是由孩子和丈夫牵引。没有人真正关心母亲心里想的是什么,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母亲真正想要什么,她们有的只是母亲这个身份,而属于她们本身的“自己”,是半透明甚至是透明的。她们的过去被鸡毛琐事替代,她们曾拥有的激情与幻想被家庭、孩子排挤出逃,她们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家务被作为劳动而发现,是非常晚近的现象。
所谓的女性专有领域的“关怀”、“照料”实际上是“以爱之名的劳动”(a labor of love)。给“爱和母性”赋予象征性的价值并将其推向神坛,实际上是长久以来榨取女性劳动的意识形态机制。父权制下“以爱之名的劳动”,女性甚至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小恩小惠,仅仅是通过长久以来鼓吹妻子的奉献精神与母亲的神圣性,女性就将不平等的性别分工内化了。
PART 9 “寻找她声音”
#女性脱口秀#、#听见她说#
6月,脱口秀大会,杨笠以一句“他那么普通,为什么那么自信?”戳中了女性的G点和部分男性的痛点。
12月,她再一句“你们男人还有底线么”,有一次引发网友关于“性别对立”的骂战。
杨笠尝试用脱口秀的方式将女性的处境用一种和观众共鸣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表演的艺术,然而在女性探索自我表达、群体性表达方式的路上,社会也不该拒绝给她们舞台。
年度荐书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作者:乔安娜·拉斯
出版时间:2020.1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女性在公众议题上长期遭受压迫,仅仅被允许诉说说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身份或者捍卫自己特殊群体的议题,女性只能讨论女性,与男性的话题截然区分开。
当我们回头审视杨笠所带来的所谓“性别对立”的广泛讨论,不难发现的是,杨笠之所以被部分男性群体攻歼,正是因为她触及了男性话题的“言说”权力。
女性创作者和其他所有的女性面临的境遇相仿——贬低和歧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缺乏教育机会、被劝阻求知、不鼓励女性的事业心、制度化歧视、女性贫穷、母职使命、母职惩罚、各种家庭义务、职业的玻璃天花板、污名女性的成功路径、双重标准、成绩被剥夺和侵吞……
致敬每一位经历过成长风暴的女性!
称赞每一位活出独特锋芒的女性!
祝福每一位无惧生活困境的女性!
2021,愿你继续做自己。
TOPHER特别策划
TOP HER | 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 她经济整合营销 |数据增长决策 |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 上海· 香港· 纽约· 伦敦· 温哥华 |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