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份新工作,首先看赚多少钱,有错吗?

界面新闻   2016-02-23 12:03
作者:今日排行榜 ·

作者:Eric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明星读榜。话说过完年,村里的二柱子、狗蛋、春花们又回到城里的格子间变成了小张、小王和小美,很多人过完年规划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换份工作。可是该如何选择工作呢?很多人是相当纠结。榜妹今天来跟大家聊一个经常跟朋友争论的话题:选一份新工作,首先看赚多少钱,有错吗?

先不要急着回答,榜妹先跟大家分享一位闺蜜的故事。这位朋友5年前曾经在一家巨无霸上市公司工作,担任市场部专员,由于公司是行业老大,品牌有多年积淀,市场部的工作相当好做,可以说是安逸、舒适,薪酬也算体面,公司名字说出去也相当有面子。不过,大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模式都已经很成熟,晋级和上升空间也是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慢慢熬,这位朋友心里越来越发慌,担心温水煮青蛙,早晚被淘汰掉。

过了一阵子,榜妹遇到她,居然从巨无霸上市公司辞职了,加入了一家新成立的小创业公司。“你怎么舍得从那么好的公司辞职了,新公司给你多少钱啊?”我急切地问她。她说,职位升了,现在是一个小部门的主管,薪水因为是创业公司,各种福利加起来,还没有原来在大公司多,但新公司许诺了期权,一旦上市会拿到更多。“关键是”,她说,“创业公司太来劲了,每天都脑洞大开,学到太多新东西!”她说,现在一天干的事抵得上过去一周,虽然累,感觉有前途。看到她那么亢奋的样子,我祝她好运,感慨世界上大概可以分两类人,一类是人,一类是创业的人。

又过了大概一年。突然有一天,榜妹看到新闻,那位朋友的创业公司资金链断裂,关门了,创始人泪汪汪地处理善后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榜妹赶紧给朋友打电话,“嗨,你还好吗?公司关了,你怎么办啊?”朋友在电话里一副轻松自在的口吻把我吓了一跳,她说,公司失败的消息一传出来,已经有N家行业里的其他公司来抢人了,公司里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握着好几个offer,她也已经选好了一家新公司,这次又升职了,去做首席营销官。而且,她神秘兮兮地说,“薪水是这边的两倍哦”。榜妹为她高兴,也对她这两年的职业轨迹深有启发。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选一份新工作,首先看赚多少钱,有错吗?榜妹身边的很多朋友选择新工作,不说是只看重薪水吧,但薪水肯定是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我的这位闺蜜的职业选择给了榜妹两点启发,一、赚钱很重要,不过钱分两种,眼前的和预期的,有远见的人会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不会只盯着眼前,那种能够降低眼前的薪水而为未来着想的人千万不要忽视,他们往往前途远大;二、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最重要的是个体职业价值的稳步提升,这种提升包括专业能力、视野、格局、职场情商等等,这种无形的提升往往比短期的薪水提升更重要。

听到这有人说了,榜妹你是不是在替创业公司的老板忽悠啊?你赚得多,我们还得养家糊口呢,未来谁能看得清楚,眼下赚钱最要紧!

1999年有个叫蔡崇信的耶鲁大学法学院硕士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他在纽约做过两年律师,当时任瑞典investorab风险投资部亚洲部总裁,年薪百万美元。很不幸的是他阴差阳错地和一个长得像外星人、说话像骗子的杭州人马云聊了两次,突然痛心决心放弃百万年薪,以月薪500块人民币加入阿里巴巴。据说马云听说他要加入,差点激动地跳到西湖里。蔡崇信是这么解释他的选择的,他说:“做这个人生重大抉择时,没有非常理智的依据,更多地来源于内心的强烈冲动,我喜欢和有激情的人一起合作,也喜欢冒险!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历史证明他选对了。福布斯2015香港富豪榜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的财富增长了36.5亿美元,增幅超过一倍,达到68.5亿美元,按美元计算的财富增长值,在所有上榜富豪中位居第二。

那些找工作只盯着钱,不敢做任何冒险的人,榜妹想问问,难道你们冒险的代价比放弃百万美元的年薪去赚500块人民币的蔡崇信更大吗?美国著名商业思想家吉姆·柯林斯说,研究了几百家基业长青的企业后发现,没有一家是把赚最多的钱作为企业的核心目标的。人同样如此,如果时时刻刻以赚最多的钱为指南针,必然行之不远。

有人说了,榜妹啊,你把我们盯着钱的批了一通,那你说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工作?标准到底是啥?

应该说,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的标准,不过榜妹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问题的工具,或许有助于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工具榜妹是从商业思想家吉姆·柯林斯的经典著作《从优秀到卓越》里学到的,叫“刺猬理念”。他说,一份工作如果满足三个标准就是最佳的工作,第一,你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你会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干这个的;第二,你从事的工作有丰厚的报酬;第三,你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享受工作过程本身带来的乐趣。如果你向这三个标准的重叠部分努力,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就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反过来,如果你从事你永远不能成为卓越者的工作而赚了很多钱,你只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不是卓越的人;如果你成为了某方面的权威,但你对它并没有真正的热情,你也不会永远处于领先的地位;最后,即使你对想要做的事充满激情,但你不能成为最好的或者不能创造经济效益,你会享受很多乐趣,但很难创造辉煌的成就。

标准摆在这,能不能找到符合这个黄金交叉点的工作,要看诸位的眼力、魄力,以及运气了。榜妹祝大家开年工作顺利,人人都有好工作!

选工作最该看重什么?

1、做适合的事,每天充满激情和快乐

商业大师吉姆 柯林斯调查发现,所有卓越公司的管理者都对所做的事充满热情。一位管理者说“公司工作是他生命中仅次于婚姻的很幸福的事情”。即使是生产一系列“有害”消费品,如万宝路香烟、Miller啤酒、为咖啡嗜好者准备的马克斯韦尔咖啡的管理者,也对他们的产品充满了巨大的热情。

2、学习曲线上扬,个体价值不断提升

学习曲线是“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又称练习曲线(practice curves)。如果一份工作可以让你飞速地学习和进步,个体的价值飞速提升,这样的工作值得珍惜。

3、有匹配的酬劳,未来有更高的收入预期

榜妹认为薪水是第三位要考虑的因素,不是薪水不重要,而是要考虑个体更长远的成长和未来的赚钱能力。

4、公司站在风口,具有高成长性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飞猪理论”:站在台风口,一头猪都能飞起来。考察一份工作,也要看它是否具有高成长前景,要学会“借势”。

5、团队氛围融洽

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放松、彼此鼓励的团队中,更容易发挥出创造力。如果一个团队紧张、压迫、彼此嫌弃、毫无民主可言,那就趁早离开。

6、有能力和善意的中层领导

有份调查称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如果你遇到一个优秀的直属领导愿意挖掘你、培养你,请珍惜。

7、如果离家近一点就更好了

不解释。

推荐书籍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格拉德威尔的这本奇书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最初出版于2008年,其中很多理论今天已广为人知,如“10000小时理论”,智力与情商的博弈。作者以其奇妙的观察视角,风趣的语言,层层递进的巧妙论述,从族群、个体、家庭、文化等角度追溯“成功”的神秘起源。

《从优秀到卓越》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等。这些原则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同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