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咖》大曝李彦宏各种细节,这样真的好吗?

界面新闻   2016-02-15 00:43
作者:王冠雄 ·

猴年甫一开工,科技界的社交网络上感觉被李彦宏刷屏的节奏。

一个是联合收购爱奇艺80.5%股份,让其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互联网+娱乐”龙头股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是登上央视热门节目《遇见大咖》,首次曝光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尤其是这期节目,部分还原了以往略显神秘的李彦宏。那就是,一个信仰技术改变世界的理工男,一个不太热衷于公关的大佬,一个“认准了不动摇”的首席执行官。 

【信仰技术改变世界的理工男】

谁都知道,百度是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之一,李彦宏也被视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是,这个千亿美金级别的创业故事却始于一个理工男的梦想。

当年李彦宏在美国求学时想申请一个助教的职位,却因为当时中国互联网的落后而被美国教授轻视。他问李彦宏:Do you have computers in China?他的意思不是“你在中国有电脑吗”,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人能够买得起电脑,他问的是“你们中国有电脑吗?”

“我怎么跟他说呢,我说我将来想建一个全球最大的一个搜索引擎?我要让数亿人、每一个人都很方便的想找到什么就能找到什么,我要买很多很多的电脑用来干这件事……但是我当时没有这样说,我当时只是说“有”,然后就默默地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李彦宏回忆。

于是,抱着“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梦想,李彦宏辞掉了美国的工作、卖掉房子回北京创业。当时中国的创业条件比在美国其实要差很多的,如果失败了其实就很不划算了。但是李彦宏就想冒这个险,因为他知道如果做成了,它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在美国过一个舒适的生活。

追溯一个人的重大决定,一定会最终回归到他的精神道场。李彦宏本来就是一个技术男,又在美国工作,信仰技术改变世界。同时,他骨子里的冒险精神也对创业是不可或缺的----要知道,彼时并没有多少技术高管愿意放弃舒适的美国生活回国冒险创业。

“我是一个企业家,或者说是一个创业者。其实我们这类人天生就是喜欢冒险的。”这是李彦宏在节目中回忆回国创业时的感受。很显然,百度成功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诞生了BAT这样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

有趣的是,美国前三大互联网公司是GAF(谷歌、亚马逊、脸谱)。中美互联网三巨头恰恰做的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搜索、电商、社交。这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但BAT的基因不同,所以路子也不同。马云自己说过,百度技术好,腾讯产品好,阿里管理好。这就是李彦宏作为理工男带给百度的底色。

【不热衷于公众沟通的大佬】

事物通常是双刃剑,众所周知:理工男在内秀的同时,往往并不热衷于跟人打交道。关于这一点,李彦宏本人并不否认。

北大校友、《开讲啦》主持人撒贝宁这样谈他对李彦宏的印象:“其实我对他的感受之前一直是一个非常安静的美男子,在我们所有北大校友的心目当中把是一个出镜率极低,很低调,但是确实踏踏实实在做事情的人。但是今天看完他的开讲之后,我个人认为其实他在内心深处也是生活着一个极其热情、开朗而且愿意和人交流并且经常会爆出很多精彩的经典金句的、这么一个挺像现在时下的90后这样的年轻人思维这么一个企业家。”

反差如此之大,这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也会带来许多认知上的误解。最有名的,当属“谷歌退出中国、百度才当了搜索老大”。李彦宏表示,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它不是事实,所以觉得有必要去解释一下。

“大家可能忘了,谷歌在退出之前已经在中国运营了5年,这5年它的市场份额每年都在下跌,那个时候百度每年的市场份额都在增加。所以百度的成功跟谷歌退出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了就是企业做大总会有质疑,我觉得这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去澄清这些误解。”李彦宏在节目中坦言。

但是,CEO就是企业天然的第一发言人,最具公关价值的对象,不管李彦宏是否爱跟人打交道,擅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有些场合他都必须露面。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很显然,李彦宏并不愿意像其他互联网大佬那样,走造神、吵架、绯闻、或者靠脸吃饭的路子(此处仅为列举类型,请勿对号入座)。作为一个理工男,他心里其实还是傲气,可能他也觉得,不需要靠这些搏宣传,还是硬桥硬马地走大路。

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看到李彦宏更多地走到前台为百度澄清误解、正面宣传,譬如这次《遇见大咖》。只是方式绝对不会像马云、刘强东、雷军、周鸿祎那样懂得娱乐大家。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和百度某种程度上被低估了,譬如非常重要的资本整合能力,包括2015年行业瞩目的携程整合去哪儿、今年开年轰动的收购爱奇艺。

【“认准了不动摇”的CEO】

无论你是文科生还是理工男,无论你是否热衷于公众沟通,作为一个首席执行官(CEO),最大的责任还是率领企业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其实,创业17年来百度度过了许多次转型挑战和危机,每一次都是一次煎熬。在这个过程中,最煎熬的当然是领头人CEO。李彦宏坦言,“公司在任何一个阶段都面临很多问题,确实有很多挣扎,有很多彷徨。”

压力这么大,经常让李彦宏觉得自己睡眠不够,所以如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他就想去睡一觉。还好他自称入睡没有问题,但是睡一会儿就会醒,或者有时候做一做按摩放松一下。

2015年最大的危机来自于资本市场,百度201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8.41亿元,同比下滑26.7%。利润的大幅下降,跟百度宣称要把两百亿砸向O2O市场有直接关系。

此时此刻,最考验的就是CEO的心力。领头的一动摇,队伍的人心马上就要散。但是他不在乎华尔街怎么看,因为这是他让百度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三年前,面对百度能否转型移动互联网的质疑,李彦宏斥巨资19亿美金吃下了91助手,完成了当时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并购,百度一举奠定了转型移动的基础。而十几年前,也正是李彦宏力排众议,坚持让百度从后台技术服务商转为搜索门户,带来了黄金十年。

这一次,他会成功么?只有时间会给我们答案。但李彦宏做到了一个CEO应该干的事儿,对认为正确的事情“认准了不动摇”。

【结束语】

面对质疑,他也会生气,但不会咆哮;面对挑战,他会紧张,但也很兴奋。简单可依赖,始终是他统领百度的方式。

也正是这一点,让他和百度走到了今天。这个世界可能会因为你说或没说什么而爱你或恨你,但成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