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这些配色,实在是太高级了

不想局限于摄影机提取的自然色彩,想像画油画那样涂抹电影,想在颜色中发现关系。——沃兹基硕德

因色而爱,本期我们聊点带!色!儿!的!

放眼世界影坛,“好色”的导演真不少,他们借助鲜明的色彩来渲染意境,突出角色,激发情绪。

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即便不清楚这些红橙黄绿背后的视觉传播理论,单单“养眼”也是一件愉悦的事吖!

简单纯粹的单色调

我们对于色彩都会有公认的色彩性格,电影摄影中导演也会经常使用单一的色调,给观众营造一种色彩张力强烈的视觉效果。

红 色

#具象:血液、夕阳、心脏、火焰、玫瑰

#抽象:危险、喜庆、反抗、爆发、热情

比如红色可以取自血液、火焰、玫瑰等具象事物,所以红色可以代表着危险、喜庆、反抗或者热情等情绪。

使用单一红色作为主线色彩的电影有很多,而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红色系电影则是《英雄》。

《英雄》堪称视觉大片,影片中,剑术不光与音乐相通,还能藏于字中。也道出《英雄》里的武功,并不只是杀人器,倒更像是一种艺术。

《英雄》骨子里透出来的,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非理性的诗意”。飞雪用袖子抵挡万箭,完全无视现代物理学。

张艺谋借助了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讲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天下道义的感悟。

斯皮尔伯格曾说:“我不懂中文,但通过色彩,我看懂了《英雄》。”

这一刻,红色蛊惑心智,象征欲望、猜忌、迷乱的爱情。另一方面,鲜艳的血红色,象征死亡。

而放眼国际,另一部比较经典的红色系电影就属斯派克•琼斯的《她》。在琼斯的作品中,最让影迷和宅男们心心念的,当然是那部“只问其身不见其人”的《她》。

斯嘉丽·约翰逊的声音让这个AI充满了魅力,导演更是在大量低亮度和过曝镜头里巧妙使用红色元素,来营造一个充满欲望却又永远“一步之遥”的悖论。

蓄上唇胡的菲尼克斯,又变成了懦弱的老宅男,酷爱穿红夹克、红格子衬衫的他,在感情生活中却是个失败者,每当他要为爱情付出对等的承诺时,作为一个男人的他惊慌失措了,退回到他最爱玩的虚拟游戏,像个男孩般躲在寂静的黑暗角落里。

这是宅男一族的通病,他们自认为情感丰富但不擅表达,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己”来开启,哪怕这红颜只是一个没有身体的声音,也足够满足精神上的充实和亢奋。

片中人类与AI交互的渠道,如手机,电脑界面都是红色,强调了科技感。

《她》令人感慨之处,在于“近未来”的设定(剧组还特意跑到上海陆家嘴和五角场取景OMG)。

AI可以把人类的认知和交互习惯模仿得惟妙惟肖,其中的爱情历程,相识、热恋、冷淡、吃醋、背叛乃至离去,与传统的男女游戏并无二致。

当然,红色也是一个很危险的颜色。美国电影《理发师陶德》的画面中,红色的出现就象征了不详。

拥挤嘈杂的人群是以深灰色调出现,甚至金发少女也以灰白色出现,唯有鲜红的血液在画面中格外刺眼。

这正深刻地说明了主人公眼中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仇恨,利用灰色和红色的强烈对比深化了电影的象征性意义。

除了热烈似火的红色,黄色也是诸多色彩电影导演所青睐的颜色。

橙 黄

#具象:柿子、晚霞、肌肤、秋叶、土地

#抽象:愉悦、温情、炽热、明朗、历史

黄色系可以取自橘子、晚霞、肌肤、土地,黄色也随之被赋予了愉悦、温暖、明朗等情绪性格。

黄色是映衬轻松、爱与希望的颜色。

第81届奥斯卡获得八项大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片,影片整体给人留下的色彩印象是黄色的。

几乎所有色彩存在黄色的附着:大量的浅黄色建筑、孟买人的黑黄肤色、黄色的服装、金黄的阳光、黄色的灯光等。

黄色和它的相近色、互补色的相互关系,形成色彩节奏,一共构成丰富的画面,传达出多样的讯息,引起观众多样的情绪。同一色阶上多种黄色一起形成影片的色彩结构,贯彻始终。

孟买是一处弥漫着历史色彩和宗教覆盖的地区,导演将黄 色作为主色调,是源于大众(包括他自己)对于孟买的普遍“黄色”印象,寻求普遍心理认同。

观众在黄色的引导下一齐来到孟买。可以说,导演有意识地塑造了“黄色”的孟买,这种意识是源于他久远的对于孟买印象的无意识。

另一部经典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同样选用了黄色作为影片后半段的主色调,奠定了温情的氛围。

影片前半部分色彩以青灰色等冷色系为主,表现了处于事业低谷的音乐家马修的低落情绪。

然而,当深夜马修发现孩子的作业中写着对未来充满梦想时,马修的内心世界燃起了一种创作激情,画面色彩也随剧情发展转换为温馨的暖黄色。

经过马修的热心教育,音乐开启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内心隔阂,此时电影画面色彩也逐渐变得明快起来。

除了暖色调被广泛应用外,冷色调也是不少文艺电影的经典色调。

绿 色

#具象:草地、军队、森林、国营

#抽象:中性、不温不火、疏离、治愈、轻快

提起绿色,人们总是绕不开森林等植物的绿色,但绿色的出没场景可不仅仅是围绕着植物。

贾樟柯出道的时代,比起张艺谋、陈凯歌又晚了十几年,出生于山西县城的他,作品中也很少出现那种红色的激情和黄色的厚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保持距离感的绿色,带有记录性的冷静和缅怀。

无论是《站台》、《二十四城记》亦或《山河故人》,导演多次用绿色来凸显人物,那是七八十年代普通居民最常见的室内颜色,从卧室到国营工厂,墨绿色油漆涂在半人高的墙壁上,正好与童年的视线相吻合。

贾樟柯就是用这种粗粝的色调来凝固下中国人曾经的集体记忆。

 

蓝色系

#具象:泳池、海水、蓝天、宝石、星空

#抽象:忧郁、梦幻、自由、理性、希望

波兰籍导演《三色》系列中的第一部作品《蓝》,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就是自由,其运用蓝色的阴冷色调,为整个作品创造了一种整体上的忧郁基调,通过蓝色,将茱莉心中关于丈夫和女儿挥之不去的记忆营造出来。

比如女儿的棒棒糖、玻璃吊饰、泳池等都是蓝色的,当画面中倾泻般出现蓝色时,就代表着茱莉内心涌动着对失去亲人的追忆,蓝色在影片画面中所占据的面积是随着剧情推进而减少的,代表她渐渐地接受新的生活,摆脱心灵的囚禁。

色彩的运用 (主要是蓝色) 体现着导演对人物心灵变化的关照,是对人性关怀意识的体现,色彩在影片中的表意是这样动人,仿佛在倾听着导演对于人生不快乐命运深沉的咏叹。

动作片也可以使用蓝色作为主色调。《绝地战警2》故事发生在迈阿密,一股外来的贩毒势力正在侵入迈阿密的毒品市场,为首的毒枭野心勃勃,意图控制整个美国乃至欧洲的毒品交易,建立贩毒王国。

影片中多处表现死亡的场景都选用了蓝色调,冷色调的选用好像在诉说着死亡的冰冷与可怕。

影片通过色彩的渐变性调节功能,使观众从视觉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渐进式情感体验,其情感体验自然而发,没有冲突,最后获 得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无明确界限的黑白

如果说彩色是当代电影的精彩灵魂,那也有不少导演追寻黑白电影时期的纯粹黑白色调。

百搭的黑白能够呈现的内容更为复杂和多样,可文艺,可恐怖,可复古,可迷幻。

影片《罪恶之城》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构的城市中,暴力摧残了整个城市,警察被黑帮腐化的故事。

《罪恶之城》是一部让人看完之后便会无法忘记的一部影片,黑白影像作为基底,在一些比较特别的地方施加夺目的色彩,避免黑白过于单调,而黑白颜色又容易使其他的色彩成为视觉中心点,起到强化视觉的作用。

在色彩选择和应用方面,影片主色调为黑白,给人一种阴森感,使“罪恶之城”成为一座没有蓝色天空的城市,人们整日生活在黑暗的笼罩之中。

黑色的趋势向后,是一切静默的颜色,白色和其他颜色向前,凸显着暴躁的气氛和变动的可能。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对色彩的热衷无需赘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长城》,他依赖于单一的纯色来为角色和身份作注解。

常年被调侃“自带油漆桶”的张艺谋,也就只有最新的作品《影》,跳出了粗暴的色彩标签,改用更加高远的水墨色,做一次更具韵味的审美升级。

正所谓“墨分五色”,张艺谋从水墨画中寻得的创意,借鉴到场景和镜头处理上,浓淡干湿,对应的不仅是亭台宫阙,山水人物,别后也少不了显而易见的中国元素。

太极图的杀场、琴瑟和鸣的暧昧,同样是黑色,最焦干的用在权力和暴力的杀戮,最湿润的则如似水的柔情。

当然,那些君臣身上的印染衣料历史上并不存在,说到底这还舞台化的虚构,或者说,把《影》看作是黑白版的《黄金甲》也未尝不可。

假如张艺谋按照之前的习惯,把此片也拍成金甲琉璃菊花开,叙事上没啥影响,却少了“以柔克刚”、“明战暗袭”等基于黑白色调对比的文化解读。

细看《影》,其实也并非彻底的黑白影像,张艺谋还是保留了两种不易察觉的色彩——肌肤的肉色和鲜血的红色,大概唯此,才能铭记住那些年轻生命的牺牲,才算完成了权力系统的重启。

相比备受欧洲影展青睐的安德森,蒂姆·伯顿则更为难得,既能打入好莱坞主流商业体系,同时又能保留自己对美学的坚持。

他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更是他风格的代表作品。所谓哥特系的颜色搭配,看似极简,实则却有着更严肃的文化投射。

伯顿为迪士尼等大厂打造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虽也色彩斑斓,但终究还是照顾了普通观众的理解能力,反倒是在主题更加沉重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里,把对冷色调的偏爱与惨痛的战争史联系了起来。

佩小姐的孤儿们虽然有“特异功能”,能操纵空气、火焰或机械,但他们更像是《X战警》中的被歧视、边缘化的变种人。

而真正把他们带到现实中,与凶残的成年人反派对决时,那些白色的骷髅,血红的眼球,以及清冷的冬日,更多了份科幻的救赎意味。

毕竟“永远活在某一天”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蓝天带来的希望每晚都会被黑夜的绝望颠覆,伤感总与幸福一步之遥,孩子们想要见到第二天的阳光,总要经历过前一晚的噩梦。

 

信手拈来的混合配色

熟悉色彩理论的小伙伴会对“对比色”、“饱和度”这些词汇不会陌生。

电影中单纯颜色的使用,已经不能够满足导演们的表达欲望,所以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在电影中大胆使用一些比较极端的配色。

《阳光灿烂的日子》对色彩的对立性语言进行大胆尝试,通过画面色彩上的对比安排以及色彩切换来获得视觉张力。

整部影片在结构安排上,通过对立性色彩把故事情节分为前后两部分。

在表达对五彩缤纷的美好生活追忆情节的时候,画面彩色呈现的是明亮的暖色基调。

而电影后半部分则是岁月流逝,原来调皮的孩子都已经步入中年,电影镜头切换成黑白两色来表现。

以《天使爱美丽》名扬天下的让-皮埃尔·热内,可算是法国影坛里最热衷“调出复古色”的导演了。

即便是最近一部作品《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跑去美国拍摄,仍然能在片中找出那种以浓郁的红、黄为主色调的法国风情。

再加上美国西部特有的蓝、绿,更加适合这个“儿童公路片”的幻想主题。

热内的作品并不算多,但从艾米莉到小斯派维,个个形象鲜明,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空间。

色彩明亮而生动,情绪迷离却不颓废,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总是透着珍视生命的朴素情感。

有人喜欢复古色的低饱和色彩,那同样也就有人喜欢亮眼的高饱和色彩。

有些人把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剧照进行了一番调色板般的色谱分析,他似乎就是为HD年代诞生的导演,高对比度、高艳明丽的色彩。

饱和的红色、阳光的黄色和草绿色、配合天蓝色和焦黄色,每一帧都美到无法呼吸。

我们再来康康,我们在看的安德森影片,其实看的都是这个颜色组合!

电影中不起眼的较真,无处不体现着导演的考究品味。他们将生活的颜色,戏剧美化地提炼出来,使每一幅电影画面,都精致得像一幅画。

 

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想要提升审美?来30万有趣灵魂的聚集地!这里有你想了解的艺术故事和审美常识分析,也有你想要的电影、音乐、书籍、纪录片。缺少审美力是绝症,知识都拯救不了!关注这个号,给你一个发现美的眼睛和性感的大脑。

 

来源:印客美学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