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余淼杰:资本密集型产业一定不会离开中国,因为我们有三大优势

北京大学教授余淼杰近日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迟早会流出中国,而资本密集型产业一定不会转移出中国。因为我们有市场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地区产业集聚优势。

2020年10月12日,上海外滩景区。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聂琳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近日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迟早会流出中国,但资本密集型产业一定不会转移出中国,因为我们有市场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地区产业集聚优势。

首先是中国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余淼杰周六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讲座上说,中国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人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国内市场空间巨大。

其次,中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有41个大类、207种类、666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

第三,地区产业集聚优势。余淼杰称,中国的工业城市并非“面面俱到,四面开花”,而是每一个城市都集中于几个主打产业。比如,东莞和深圳主要是电子产业,汕头主要发展玩具产业,河北邢台做羊绒。

“产业集聚链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生产和出口的固定成本。”他说,“全产业和产业集聚的特征使得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提升不必向外走出去。” 

“制造业不会回流欧美,因为这不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余淼杰说,“会不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答案要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迟早会流出中国。”

他指出,中国劳工成本(包括蓝领、白领、管理层)在全球处于中间水平,高于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中国的蓝领工人成本是孟加拉国的4倍,但生产率只比孟加拉国高出1倍左右。

他补充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中国,目的地不一定都是东南亚国家。原因是东南亚国家市场小,劳动力补给到一定水平后会遇到瓶颈,劳工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相比之下,一些非洲国家更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

余淼杰还表示,搞活中国经济内循环重在“对内开放”。具体来看,要以中性竞争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化,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以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以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融合,以发展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