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与艺术:受唐伯虎影响的浮世绘

界面新闻   2016-01-06 16:53
作者:浮世魅影 ·

“浮世”二字,究其本源,是佛教中“尘世”、“俗世”之意,一直到了15世纪后,才被特指为由歌舞伎所构建起来的享乐世界,它也开始区分开传统佛教的悲伤观点,它认为人生是轻盈无虑的。

19世纪,“浮世绘”传到欧洲,欧洲正处在维多利亚时期,但浮世绘的开放还是一度让欧洲人也自叹不如。和欧洲美术不同的是, 浮世绘用了很传统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画面暴力扭曲,且少了几分美感。

说到日本浮世绘,早期有“东之师宣,西之祐信”之说”,很多画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后人接着开创了彩色版画,五彩斑斓的“色恋”风格,一下席卷了整个江户的浮世绘世界。

其实浮世绘也有不少画颇有美感,比如后来的喜多川歌磨,将美女画发挥到了极致,我个人甚是喜欢,张爱玲也比较推他的《青楼十二时》,曾在文章《忘不了的画》中,描写过喜多川歌磨记录艺伎24小时生活的《青楼十二时》。

与西方传统的写真手法不同的是,浮世绘所采用的两维空间表现手法,而写真手法则达不到此种效果。待到19世纪,毕加索、马奈、莫奈、塞尚等画家更是从浮世绘那里学得精髓,一举改变了欧洲“定点透视法”为主导的艺术景观。“浮世绘”和现代的抽象艺术,都不是特别地注意景物比例和真实性,而更强调的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感受。

可见,浮世绘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人性上,它完成了邪与媚的统一,特别从春图更能体现出,他们有不少内容和中国古代的春宫画有着深刻渊源和很多的相似之处。

中国春宫图兴盛是在晚明时期,春宫画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唐寅和仇英,其中有数唐伯虎的《鸳鸯秘笈》最为著名。

现代人多以浮世绘之类的为黄色,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古代的性行为有着一种宗教的意义,它象征生命力的光明和强大,所以,能破除黑暗和辟邪。甚至在女子出嫁之时,会有“压箱底”“嫁妆画”,那上面就是一些春宫图。

《浮世绘》开始凋残,但就在不久前,走进了日本美术馆展出,而中国的春宫图,渐渐成为了遥远的记忆,或者没有记忆。到底是市井还是艺术,都不影响唐伯虎的成就,也确实影响着毕加索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