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艺术家的精神境界是知识的最高表现

感染性不但是艺术毫无疑义的标志,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是艺术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感染愈强烈,则艺术愈上乘。这里的艺术并非就其内容而言,而且与它所传达那种情感的好坏无关。艺术感染性的多少取决于艺术家传达情感的三方面:独特性、清晰性和真挚程度。——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

《艺术论》是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论述关于艺术问题方方面面的著作。这本书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对于这个看似简单而老套的问题,托尔斯泰提出了他的观点。老文豪语出惊人,在他眼里.很多最经典最伟大的作品是坏的艺术,甚至不是艺术,而按照他的判断体系,我们的确可以得到与他相同的结论。托尔斯泰的观点触及了艺术最根本的本质,从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语中,我们的艺术观将接受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

01 艺术家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一部艺术作品是好是坏,取决于艺术家说什么,怎样说,所说的又是在多大程度上出自内心的。为了使艺术作品完美,需要艺术家所说的是崭新的,对一切人而言是重要的,需要表现得十分优美,需要艺术家说的是出于内心的要求,并因此说的是完全真实的。

为了使艺术家说的是崭新的和重要的,就需要艺术家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因此不是过非常自私的生活,而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参与者。

为了使艺术家所说的能够表现得优美,需要艺术家能够掌握自己的技巧,以至在写作时,很少想到这技巧的规则,正如一个人在行走时很少想到力学的规则那样。

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家任何时候也不应反复打量自己的工作,不应欣赏它,不应把技巧当作自己的目标,正如行走的人不应想到自己的步态并欣赏它那样。

艺术家为了表现心灵的内在需要,并由此由衷地说他所说的,他应该,第一,不要关心许多细琐小事,以免妨碍他真正地去爱那值得爱的东西;第二,必须自己去爱,以自己的心灵而不是以别人的心灵去爱,不是假惺惺地去爱别人认可或认为是值得爱的东西。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应该像巴兰那样,当使臣们来见过他以后,他独自到一旁去等待上帝的旨意,为了只说上帝所晓谕的。但艺术家不应做巴兰为礼物所诱惑时所做的事,当时他违背上帝的旨意,去见国王,连他所骑的驴都看清楚的,他却看不见,他被利欲和虚荣心迷住了。

02  意义重大、优美、真诚的艺术

下列三类艺术作品每一类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决定着一些作品与另一些作品的差别。作品可以是:(一) 意义重大的,优美的,不太真诚和真实的;(二) 意义重大的,不太美的,不太真诚和真实的;(三) 意义不大的,优美的、真诚、真实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组合。

所有这些作品都有自己的优点,但都不能被认为是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只有内容意义重大、新颖,表现得十分优美,艺术家对自己的对象态度又十分真诚,十分真实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这类作品无论过去和将来总是罕见的。
 
至于其余一切作品,当然是不大完美的,按照艺术的三个基本条件主要分为三类:(一) 就内容的意义重大而言是卓越的作品;(二) 就形式的优美而言是卓越的作品;(三) 就其真诚和真实性而言是卓越的作品。但这三者中,每一类在其余两方面都没有臻于同样的完美。
 
所有这三类加在一起则接近于完美的艺术,凡有艺术的地方都无可避免地存在这三类。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以态度真诚取胜,但内容却很空洞,形式则或多或少是优美的;老年艺术家则正好相反;勤奋的职业艺术家作品以形式见长,却往往缺乏内容和真诚的态度。
 
按照艺术的这三个方面又分为三种主要的错误艺术理论。依这些理论看来,没有兼备这三种条件、从而位于艺术边缘的作品不仅被认为是作品,而且被视为艺术的典范。这些理论之一认为,艺术作品的优点主要有赖于内容,哪怕它缺乏优美的形式和真诚的态度。这是所谓倾向性的理论。
 

另一种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优点有赖于形式,哪怕它的内容空洞,艺术家对作品的态度又不真诚。这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第三种理论认为,全部问题在于真诚、真实,哪怕内容如何空洞,形式如何不完美,只要艺术家喜爱他所表现的东西,作品就会是艺术性的。这种理论被称为现实主义理论。

03  艺术品源自艺术家的精神境界

基于这些错误的理论,艺术作品就不再像往昔那样,在一代人生活时期内,每一领域只出现一二种,而是每年在每个首都(有许多游手好闲者的地方),艺术的所有领域都出现千千万万所谓的艺术作品。

在当代,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并不等待他心中出现自己真正喜爱的、重要而新颖的内容,并因为喜爱才赋予它以合适的形式,而是或者依照第一种理论,撷取当时流行的和他心目中聪明人所赞美的内容,并尽可能赋予它以艺术的形式;或者依照第二种理论,选取他最能表现技艺的那种对象,竭尽全力耐心地制造出他所认为的艺术作品;或者依据第三种理论,在获得愉快的印象时,撷取他所喜欢的东西作为作品的对象,以为这会是艺术作品,因为这作品是他喜欢的。于是出现了难以胜数的所谓的艺术作品,它们可以像任何工匠的产品那样片刻不停地被制造出来,因为在社会上总会有流行的时髦见解,只要有耐心总能学会任何技巧,随便什么东西总会有人喜欢。
 
由此产生了当代的奇怪状况,指望成为艺术作品的作品充斥于整个世界,它们和工匠的产品区别只在于,它们不仅毫无用处,而且往往恰恰是有害的。
 
由此又产生一种离奇的现象,它明显地表明艺术概念的紊乱,比如对于一部所谓的艺术作品,没有不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这两种意见又都来自同样有教养、有权威的人士。由此还产生一种令人惊异的现象,即大多数人沉湎于最愚蠢、最无益而且常常是不道德的活动,也就是制造并阅读书籍,制造并观看绘画,制造并欣赏音乐剧、话剧和协奏曲,而且完全真诚地相信,他们做的是一件十分聪明、有益和高尚的事。
 
当代人仿佛对自己说,艺术作品是有益的,因此必须更多地把它们制造出来。确实,如果它们更多些,当然很好。不幸的是,定做出来的只能是一些由于缺乏艺术的全部三个条件,或因三个条件的分离而降低到工匠水平的作品。
 

而兼备全部三个条件的真正艺术作品是不能定做的,其所以不能是因为艺术作品源自艺术家的精神境界,而艺术家的精神境界是知识的最高表现,是人生奥秘的启示。既然这种精神境界是最高的知识,那就不可能有另一种能够指导艺术家掌握这种最高知识的知识。

 

来源:人面剧团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