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纪录片讲述莫斯科大剧院不同寻常的故事

界面新闻   2015-12-29 22:49
作者:Carmen Gray ·

莫斯科大剧院与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有什么共同点?一部即将上映的纪录片,揭露了2013年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艺术总监谢尔盖·菲林(Sergei Filin)在其住所外被人泼酸袭击后的状态。莫斯科大剧院与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两个词,共同定义了现代俄罗斯的状态。

这部纪录片名为《莫斯科大剧院之巴比伦》(Bolshoi Babylon),将于明年1月8日在英国上映,从更广泛的层面讲述了俄罗斯政坛的状态。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甚至按照俄罗斯黑社会的标准也是不同一般”, 纪录片的导演之一尼克·瑞德(Nick Read)在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上如此说道,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的欧洲首映。

“很少有人使用硫酸作为攻击的武器,这也是我对这一事件如此好奇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它能在俄罗斯内部引起极大好奇的原因。每个人都百思不得其解,而这部纪录片可以帮助人们对其内因略有了解。”

尼克·瑞德和另一位导演马克·弗兰凯蒂(Mark Franchetti)那时刚刚合作拍摄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片,内容是关于俄罗斯乌拉尔区的一间专门关押连环杀手的监狱,就在那时一名首席舞蹈演员因为“泼酸袭击案”受到指控。

他们谈妥了在2013-2014年演出季期间拍摄关于莫斯科大剧院的电影,当时正值莫斯科大剧院在普京政府高层人士的影响下启用新的领导人,而大剧院方面也在尽力恢复被损的名誉。

官方对袭击事件的解释是:舞者帕维尔·德米琪琴柯(Pavel Dmitrichenko)安排了另外两人对艺术总监泼酸袭击,因为他的女友没能拿到《天鹅湖》的主角,而她女友的指导老师是尼可拉·齐斯卡里泽(Nikolai Tsiskaridze),他是一名资深舞蹈演员,也因为错失了高层的职位而不满。

“给这些舞者安排角色的标准并不总是看他们的能力”,瑞德说,“而是关于舞者对谁忠诚、站在哪队、获得谁的追捧。这是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人们想方设法让自己获得注意,也就有了诸如性贿赂、腐败等手段的出现。”

莫斯科大剧院

纪录片深入探讨了莫斯科大剧院紧张派系斗争的文化,其最近的压力来自于如何在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一个商业团体,这样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由于众人垂涎的角色竞争十分激烈,舞者现在会接兼职工作来补贴家用。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想清楚这件事如何反映了当今俄罗斯的政治图景”, 瑞德说,“我到现在也不是很确定。莫斯科大剧院与政治息息相关,被政府所利用,但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现实的泡沫。”

公司内部对于领舞的竞争非常激烈。图片来源:《Bolshoi Babylon》/ 《卫报》

瑞德还描绘了莫斯科大剧院经历的变化。“冷战期间,莫斯科大剧院是给俄罗斯带来荣耀的先驱,而且经常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出访国外。即使是在俄罗斯透明化和改革期间,在戈尔巴乔夫与里根会晤之前,莫斯科大剧院就曾到白宫进行过演出。”

“到了叶利钦执政时代,苏联已经解体,有组织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寡头企业出现。莫斯科大剧院也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即使莫斯科大剧院是由国家提供资金的,但整个国家的经济状态都不景气,大剧院仍然缺乏资金,因此不得不大大增加巡演的场次和力度。”

这使得“莫斯科大剧院”逐渐成为一个品牌。瑞德说:“现在大剧院本身的野心越来越大,其舞者也是如此。”

备受争议的人物

《莫斯科大剧院之巴比伦》还讲述了谢尔盖·菲林、尼可拉·齐斯卡里泽、弗拉基米尔·乌林(Vladimir Urin)之间的冲突,弗拉基米尔·乌林是克里姆林宫从斯坦尼拉夫斯基剧院调来的莫斯科大剧院新领导。

弗拉基米尔·乌林接手后,想要开始建立一个透明的全新选角模式,在纪录片中,乌林为此的焦虑一览无余。

瑞德说:“如果你是莫斯科大剧院的领导,你就是站在了风口浪尖,这一位置非常政治化。我相信,如果你对普京的政治风格有所了解,你就知道如果越界会带来什么后果。”

瑞德这样描述“极为矛盾的” 乌林:“一方面,他很忠诚,另一方面他也特立独行。我曾问过他是否相信‘民主’,他一笑而过,这也算是他这代人的典型作风了。这批人对民主原则都非常矛盾,这是一种很顽固的立场,是严格纪律的社会风气造成的。”

尽管拍摄团队获得了许可,但仍然无法完全看透莫斯科大剧院的方方面面。“我经常在里面迷路”,瑞德说,“莫斯科大剧院里面有3000人,这已经够令人生畏了。”

莫斯科大剧院前任艺术总监谢尔盖·菲林,在2013年被硫酸毁容。图片来源:《Bolshoi Babylon》/ The Calvert Journal

关于“泼酸袭击”事件,舞者最初都是三缄其口。“我们一开始跟舞者聊他们的纪律、对受伤的担心、职业生涯较短等等,这些是全世界舞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构建他们的信任,才问出我们真正想要问的问题。

“尽管舞者间会出现嫉妒心理,但他们对莫斯科大剧院都极为忠诚。他们知道,要不是在这里跳舞,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好转。不过在我们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他们确实觉得现在大剧院的状况每况愈下”,瑞德说道。

除此之外,还要和自我作战。“菲林是个很难打交道的人”,瑞德说,“他正在从重伤恢复的过程中,所以第一大问题就是他还在治疗之中,根本不在剧院。”

瑞德说,没人能联系到这位前任艺术总监:“他是整个剧院里唯一一个锁着门办公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个伟大的舞者,但伟大的舞者并不一定能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尽管《莫斯科大剧院之巴比伦》的故事重心是关于丑闻和阴谋的,但它对硫酸事件及其后续并没有给出结论性或者是骇人听闻的内容。

“我希望观众对这一事件有自己的理解”,瑞德说,“但了解其背后与政治的联系,让我们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了解莫斯科大剧院在高雅艺术和俄罗斯残酷现实之间如履薄冰的处境。”

正如一位俄国评论家在纪录片片头所说:“除了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和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没有什么能够代表俄罗斯了。”

(翻译:李思璟;编辑:张洁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