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额最高 licensing 案例曝光!跨国药企大佬与本土明星新药公司的合作,释放了什么信号?

界面新闻   2020-08-21 11:55
作者:张江 ·

一个是在中国市场长年持续深耕糖尿病领域且最富商业化与市场经验的外资制药龙头,一个是首次在行业内将“血糖稳态调控理念”转化为治疗2型糖尿病突破性药物的本土创新药新锐,二者的合作将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就成为了这起交易的最大看点。在纵深和广度两方面持续发力,拜耳的战略意图也已经十分清晰。

2020年8月17傍晚,几乎在同一时间,跨国药企拜耳和本土创新药公司华领医药对外宣布了在糖尿病领域建立战略合作的消息,并且很快在医药人的朋友圈里引起了“刷屏”。

江维总裁(左)与陈力博士(右)分别代表拜耳与华领医药签署中国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dorazgliatin在中国市场的临床开发、注册、产品供应、市场营销、推广以及医学教育等一系列关键环节。这款来自华领医药的明星在研药物,不仅陪伴华领医药从最初创建、数轮融资一直走到到港交所上市,如今被拜耳所“看中”,更是直接赢得了3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到41.8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对于这一明星药物的新一轮讨论。

而对于拜耳来说,同华领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战略合作,则进一步印证了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江维2020年初在美国 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上所传达的战略理念:创新产品和商业能力是致胜的要素,科研领域与商业领域的合作均至关重要。

那么,一个是在中国市场长年持续深耕糖尿病领域且最富商业化与市场经验的外资制药龙头,一个是首次在行业内将“血糖稳态调控理念”转化为治疗2型糖尿病突破性药物的本土创新药新锐,二者的合作将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就成为了这起交易的最大看点。而在此合作背后,又透露出了在当前市场、政策的综合环境下,拜耳的哪些战略布局,同样值得思考。

01 兼顾纵深与广度,拜耳糖尿病业务的中国策

实际上,尽管消息宣布的突然,但拜耳和华领医药的战略合作,却并不令人意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在战略目标上本就大有协同之势。华领医药的优势在于“新”。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早年在罗氏中国任首席科学官时,重点领导的新药研发项目领域之一就是糖尿病,而其创办华领医药之后,其从罗氏引进的 HMS5552(注:也即此次战略合作中的 dorzagliatin)更是全新机制、新结构的全球原创糖尿病新药。和此前市场上大量作用于血糖处置器的药物不同,dorzagliatin作用于葡萄糖激酶这一能够感应人体血糖变化并自动开启升糖和降糖机制的“传感器”,从而具备成为同类最佳(Best-In-Class)并成为最佳口服降糖药(Best-In-Disease)潜力的新药品种。

但同绝大多数新药研发公司一样,华领医药目前所不具备的,是一支在中国乃至全球糖尿病市场上都具备丰富市场经验的商业化团队。众所周知的是,不管是自身搭建销售网络所需要用到的销售成本,还是在医院准入、市场放量上所需要花费的大量市场成本,对于一个新药的成功商业化都是巨大的挑战。

而这恰恰是拜耳多年在糖尿病市场上所积淀的优势。此次交易公布之后,高盛和中信里昂分别发表研报,高盛认为,拜耳是过去25年内中国最富经验的销售和市场团队之一,其核心降糖药拜唐苹(阿卡波糖类)是中国销量最大的口服降糖药,也是中国的一线降糖药,与拜耳合作销售无疑降降低华领医药商业化的风险。而中信里昂则表示,2019年拜唐苹占据了中国阿卡波糖类药物销售额的70%,加上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艾力雅(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拜耳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广阔的商业营运及市场覆盖网络。

但很显然,拜耳在糖尿病领域的深耕布局远远不止于此。作为一直以来糖尿病市场上的领军企业之一,拜耳已经不仅仅是在履行此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许诺,而更是把糖尿病市场作为公司整体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一环,并在纵深和广度两方面持续发力。

在纵深层面,持续发挥已有的糖尿病药物优势,以及其他产品在糖尿病相关适应症上的探索,已经成为拜耳近几年来持续的动作。例如,除了继续在经典降糖产品拜唐苹上做足功课之外,一些由糖尿病而引起的其他并发症也日渐成为拜耳的工作重点,艾力雅已经在华获批了用于治疗成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适应证,成为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该适应症的抗 VEGF 类药物。

除此之外,近日拜耳还公布了其在研新药Finerenone的一项针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这是首个在研的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已经临床证明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肾脏和心血管获益。拜耳也表示将与药品监管机构讨论临床数据并沟通上市许可申请提交事宜。

而在广度层面,同类似华领医药这样的外部机构进行合作已经成为了在糖尿病领域乃至其他领域,拜耳继续发挥其市场领先优势的重要策略。而另一方面,除了在药品层面本身的探索,创新的患者解决方案也成为了拜耳的重中之重。2020年5月,拜耳宣布了与 WaveForm 公司的商业合作协议,这是一家致力于发现并开发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新型专利技术的公司,而这一合作的目的即是为中国患者与医生带来创新的动态血糖监测解决方案,并且覆盖了从动态血糖监测传感器技术、相关固件/软件以及数据存储平台等多个环节。这些探索与努力让拜耳未来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及并发症管理的整体方案。

02 1.16亿2型糖尿病患者背后:新药未来可期

回归到交易本身。

根据交易条款,此次交易完成之后拜耳和华领将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工作。华领医药作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将负责临床开发,注册,产品供应以及分销工作;而拜耳将作为推广服务提供方将负责该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推广以及医学教育活动。

相应的,华领医药将获得3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此外其还将获得额外最高可达到41.8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拜耳公司获得该产品在中国独家商业化的权利,并将根据华领净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获得服务费用。双方在初期将平均分享来自该产品在中国的净销售收入,并在未来销售额达到一定量级时, 对销售收入分配比例进行相应调整。

事实上,类似拜耳和华领医药之间的这类 Licensing 交易近年来越来越多,且本土创新药企与外资药企之间的交易,也逐渐由多年前以 license-in 为主要模式开始向 license-out 进行过渡。据 E 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9日,由本土药企向外资药企进行的 license-out 交易已经达到8起,而从交易的整体金额而言,此次拜耳与华领医药之间的战略合作可能是金额最高的一笔。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还在于在糖尿病领域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领域。根据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中国全国横断面研究显示,全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但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患者比例仅为49.4%。在接受口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或达到控制目标的患者比例仅为51.3%和53.4%。这些来自真实世界数据的观察结果充分显示了糖尿病领域存在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在医药行业越来越注重外部合作的大趋势下,未来也许能看到更多像拜耳与华领医药这样的“跨国药企+本土创新”的合作案例,充分发挥双方在商业运营、新药创新等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所在,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更新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