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秦朔和冯仑当道,内容创业者还有春天吗?

界面新闻   2015-12-18 11:55
作者:每日金融 ·

媒体人秦朔最近在自媒体上很火,这可能源自他这段时间在“秦朔朋友圈”上连续推出的两个系列文章:《反思中国富豪十大错,“好人赚钱时代”正在到来》和《悲情不是中国富豪的宿命,我信中国赢——政商篇》。两篇万字长文,据说是秦朔熬夜写出来的,一时之间刷爆朋友圈。

作为前《南风窗》总编辑和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在财经领域和企业界都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从这两篇文章也能看出,作为一个媒体人,他尽到了观察 者的责任,所以文中字字珠玑,让很多企业家和学者产生了共鸣。尽管他声称自己只是一个创作者,但是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排斥在商业圈之 外。

从《第一财经日报》离职后,47岁的秦朔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跟很多离职媒体人一样,选择了当下红利看似最多的互联网领域,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切入口,研究商业文明。二十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以及在《第一财经日报》期间与企业界的接触,让他在这个领域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的数量一再增长,但是大多数人都在看衰,这个领域的红利逐渐减少,百分之九十八的微信公号是无法享受到这波红利的。不过凭借自身的影响力,“秦朔朋友圈”自十月份推出以来,貌似已经赶上这波红利的末班车,完败了非常多的所谓内容创业者。

说起秦朔的自媒体创业,绝对绕不开他的同学吴晓波,后者是自媒体创业中最成功的一员。秦朔离职时,吴晓波在那篇《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的专栏文章里透露了秦朔的去向,可能会从事商业文明研究。后来果然应验,秦朔没有去往其他公司,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吴晓波的自媒体平台“吴晓波频道”想必是很多以微信公众平台创业之人膜拜的对象,他凭借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和创作,依托一个十几人的团队,将这个账号做成了订 阅数超过百万级别的大号。当然,比“吴晓波频道”订阅数人数多的账号也有很多,不过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账号做到了前者的价值转换。

我们都在说微信公众平台要想出头,只能依靠优质的内容,所以很多人也把当下火热的微信公号创业称之为内容创业。只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同样一篇内容 文章,从不同人手中或者不同平台发布出来,扩散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吴晓波频道”上面一些看似你也能写出来的文章,只因为是出自吴 晓波之手,从而变得很火热,但是在你自己的平台却读者寥寥。

与其他内容创业者不同的是,吴晓波在商业方面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且不说他通过购置不动产等方式投资致富的事,单从“吴晓波频道”本身的运营就足以让很多自认 为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的人汗颜。他把自己的专栏文章集结成册,通过账号的强大影响力销售出去;之后,他又开始在平台上卖吴酒,33小时内入账100万元; 如今他开始做众筹出书,成立基金投资新媒体项目。

除了秦朔和吴晓波,另一位商界大佬冯仑也在最近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冯仑风马牛”。这本是冯仑一档视频节目的名字,也是一本关于他的书的名字,现在用来 在微信公号上作为发声的平台。前段时间,因为徐明、郭广昌的事情,冯仑那篇《徐明的羞处》刷爆朋友圈,让业界对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多了几分关注。

冯仑是企业家出身,对这个圈层的了解或许比秦朔和吴晓波还要细致清晰。尽管他不曾从事文字工作,但是商业界的人都知道,他是愿意发声并且敢于发声的。在这一 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冯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环境里游刃有余,既与黑道有来往,又在白道里行走自如,他把事情做得很漂亮,把命运悟得 很透彻,也把未来看的很清楚。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思想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

这样一个人物跻身自媒体平台中,很多人恐怕猜不透他的初衷。如果说吴晓波和秦朔创业除了实现自身价值之外,都免不了要追求商业价值的话,已经跻身富豪行列的 冯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需要。或许他想要追求的,就是一种价值的提升和传递。但是对于受众来说,才不会在乎你是为了什么人开设的自媒体平台,他们只想读到有 意思的东西。

这三个人不仅在做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还有共同的交集。今年9月份,爱奇艺宣布新频道“大头频道”诞生,这是一个特色财经视频社群,背后的内容创造者就是吴晓波、秦朔和冯仑,三人都有自己的视频节目《吴晓波频道》、《秦朔朋友圈脱口秀》、《冯仑风马牛》。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很多想要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业的人倒吸一口气,甚至有些人会感到望而却步。仔细分析吴、秦、冯三人自媒体平台的文章会发现,这三位“大叔”不仅对商业圈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会在字里行间显示出特有的“老男人情怀”。

吴晓波在说企业家个人的故事时哀叹历史,秦朔在痛斥企业家的“罪行”时也为他们委屈,冯仑更是一针见血说出当下中国民企的问题,同时加以反思。这些内容,又岂是一个刚出茅庐或者对这个行业理解不深之人可以写得出来的?

当下流行的很多微信公号的文字,除吴晓波、秦朔和冯仑这种既有分析又有“情怀”的文字之外,要么是鸡汤或心灵美文,或者是纯粹以“情怀”示人,又或者是干巴 巴的组合百科式文章,读完之后,不会留下任何印象,你甚至感觉不到太多价值。每个自诩为创业者的人都在说,每天晚上都在熬夜写文章,但是这种文章,又有多 少意义呢?

当下的事实是,所有人都在鼓吹创业,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要成为富豪的。没有任何经验不重要,没有任何资源也不重要,因为创业的门槛是如此之低,低到 只需要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把自己安上一个CEO的名头。内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理由,我们埋头苦干,四处搜罗素材写稿子,然后看着浏览量增长,沾 沾自喜以为就要成功了。最后却发现,事实好像不是这样。

“吴晓波频道”经营时间超过一年,所以才有这么大的订阅基数,但是在这么多微信公众平台里,吴晓波频道也就只有一个。“秦朔朋友圈”和“冯仑风马牛”推出才不久,但因为秦朔和冯仑的个人影响力,阅读量已经远超那些认真经营了几年的公众号。今年之后,中国的自媒体迎来去泡沫化的高潮,而你还在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内容创业走向所谓的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