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类案同判,上海一中院已刊发36期类案报告

界面新闻   2020-06-29 16:03
作者:黄景源 ·

6月29日,界面新闻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上海一中院)获悉,截至目前,上海一中院已刊发36期类案报告,涉及民事、商事、刑事等审判领域。其中32篇类案报告汇集的《类案裁判方法精要》一书也于当天正式发布。

“近年来新法新规频出,社会经济活动亦日趋多样,给司法裁判不断提出新挑战。”上海一中院院长黄祥青对媒体表示。

他指出,《民法典》颁布、涉众型刑事案件多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纠纷新类型、新技术运用等,亟需法官持续提升司法能力,进而确保审判质量。

2018年8月,上海一中院开始探索类案裁判方法总结机制;2019年4月3日,上海一中院通报类案总结工作机制探索情况。

上海一中院副院长汤黎明表示,类案总结可推动审判经验与法学理论的有机结合,通过明确价值取向和审判理念统一法律适用,确保类案同判。

据了解,为确保类案报告真正成为办案指引、司法公开和业务指导的有效载体,上海一中院开发并启用类案报告推送平台,在类案报告录入到资料库的过程中明确案由、程序、类型、字号、管辖类别、上诉方式等共14项要素,建立类案报告和具体案件的关联关系,为办案法官提供智能化、精准化推送。

同时,上海一中院通过在传票、案件受理通知书等材料上打印类案二维码,实现类案报告对当事人的推送,引导当事人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和良好的诉讼心态,提升其对司法裁判的信服度。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汤黎明表示,上海一中院将根据新出台或变更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已完成的类案报告进行修订。

下一步,上海一中院还计划将类案报告推送范围扩展至辖区法院法官,发挥对辖区法院审判指导作用。

今年年初,上海一中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辖区审判业务指导与交流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要求,针对适法统一及类案总结等方面,各业务庭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审判业务指导片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辖区法院研讨会。

截至目前,上海一中院已召开7场辖区法院审判业务片会,1场辖区法院研讨会。

此外,为传承审判经验、提升司法能力、促进适法统一,上海一中院于今年上半年制作系列微课程,主题围绕司法实践中常见法律适用问题和类案裁判方法,截至目前,已制作13部法律适用微课程、5部类案裁判方法微课程,预计今年全年将共推出25部法律适用微课程、10部类案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