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海娜
我常常想中国的孩子们也许是世界上读书最辛苦的孩子,他们早出晚归,一天下来呆在学校里的时间以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加起来恐怕要比一个成年劳力的工作时间还要长。
大约在15年前,我在家乡读高中的时候,早晨7点到校,中午有2个多小时、晚上有1个小时的吃饭及休息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在校内度过,直到晚上10点晚自习结束的铃声打响之后才匆匆回家。
虽然教育界不断推出改革措施为学生减负,但在我的家乡我的母校这样的作息制度沿用数十年不曾改变。
前不久我还亲眼目睹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下午6点放学后,一直写作业到晚8点才结束。而这个亲戚家的小学生孩子是属于成绩优秀的一类,倘若那差一点的来完成作业只怕要用更长时间。
LG刚刚从德国回来,所以我得以听闻一些关于德国孩子生活的片断,与中国的孩子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虽然我们分析事情的时候不宜只做此简单对比,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表面。
据说,大多数的德国中小学校没有固定或者说像中国这样僵化的“学校时间”,并且下午通常没有课。孩子们还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被校方放假,比如“天气太热了”之类的缘故。
如果老师刚好生病或者开会以及外出公干,课程也会被临时取消。并且这样“意外”放假的情况发生的相当频繁。
虽然在德国国内这样随意的上课制度不断受到指责,但仍然没有做出改变的迹象。显然孩子们是乐在其中的,那家长们呢?
在德国,孩子的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的德国妇女一生大部分都在家里相夫教子,而现在的德国母亲们通常从事的也是“part-time”的工作,也就是说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照顾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不得不提到德国保障生育权利的有关法律。在德国,有一项法律赋予为人父母者这样的权利:生了孩子,父母亲有权获得一个为期3年的抚育孩子的假期,并可于3年后重返原岗位工作。90%以上的家庭从这项法律中受益。
但是大约由于德国传统中类似于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只有不到2%的父亲会选择申请这个超长的“child-rearing leave”,于是母亲自然而然成了这个超长产假的主要申请人,又由于许多家庭不止生育一个孩子,妇女们呆在家里的时间通常会达10年之久。
这项法律的实施也为德国妇女们带来一个不幸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妇女就业竞争力上的弱势。为了改善这一境遇,现在的德国妇女们通常选择将育儿与工作结合起来,只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完全脱离工作。
有至少50%的德国妇女认为从事“part-time”的工作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她们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虽然现在德国承担在校外时间看护孩子的社会机构,比如幼儿园之类的地方昂贵而稀缺,但仍然没有人担心放假的孩子会无人照看。
也许正因为如此,德国的孩子看上去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假日里,一家子一起度假。在街道上,路边的咖啡馆里,也常常会看到一家子,爸爸、妈妈、孩子们在一起的情形。其中许多孩子已经足够“大”了,甚至有20岁了吧。这让美国人感到相当吃惊,在他们看来,这些德国孩子们似乎永远都不会离开父母。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传统的生活方式,虽然随着社会变迁,习惯和制度也在不断改变。但是仅从目前看来,我觉得,德国的孩子的生活是相当幸福的。
作者系教师、前媒体人,现居香港。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