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信息爆炸后遗症:唯人、唯物都不对,人机协同才是解药

人机协同或将成为解决内容产业弊端的重要抓手。

文|深响 赵宇

核心要点: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内容行业的改造虽已初步完成,但存在的弊端和短板仍未得到解决。

内容产业的游戏规则在供应端和分发端已被重塑,但受限于模式瓶颈,无法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

人机协同或将成为解决内容产业弊端的重要抓手,在此方面,基于在团队和技术两方面的长期积累率先提出ConTech模式的腾讯新闻有优势积累。

这是内容产业最好的时代:技术从未如此先进,生产力和需求都被大大释放;这也是内容产业最坏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弊端明显。

无论内容产业从业者,还是内容产品消费者,都在希冀内容产业得到更好的进化和发展。而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内容产业正在迎来拐点。

12月3日,在2019腾讯ConTech技术大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针对内容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思考,她在演讲中发布了《2019-2020内容产业趋势报告》(下称《报告》),以下信息尤其值得关注:

-在新闻资讯之外,“新知”已经成为资讯消费的新风口,在内容分享型用户中,新知类分享渗透率达到65%,和热点新闻几乎持平;

-短视频资讯在过去一年的渗透率从47%增长到73%,2019年,资讯用户在短视频的消费渗透上,已经逼近图文,稳居第二位;

-面对内容生产和分发过载、用户沙里淘金的现状,内容产业需要一场全新的技术升级。

当下的内容产业存在信息茧房、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分发过载、流量思维绑架等顽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行业参与者都在探索。

对此,陈菊红提出,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内容行业的改造已经初步完成,形成了以标签、算法、策略和数据为基础的、人机协同的初步模式。而人机协同也已经成为腾讯新闻构筑内容产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策略。

当下的内容产业显然已经暴露了其弊端和短板,但如何解决尚无人提出有效方案,腾讯新闻的人机协同模式会是好办法吗?

内容产业迎来拐点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内容产业在生产、分发两大关键环节都已经被重新改造,过去几年内容产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供应端,内容生产群体已经被大大拓展。作为一门古老的行业,内容产业在过去一直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编辑部精英驱动模式,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看门狗”等理论也是基于传统媒体行业的运转模式提出的,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

在国内,微信于2012年推出的公众平台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微信的巨大社交关系链,不仅真正为普通用户提供了内容创作的空间,更基于社交关系分发,破解了内容产业关注度极度向头部资源集中的难题,长尾内容创作者和内容得以冒出。

其次是分发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演进,让个性化推荐真正成为可能。如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早已习惯被各种信息流包围。

供应端和分发端的改变在过去几年彻底重塑了内容产业的游戏规则:

-个人内容生产天花板被打开,内容生产者更加多样,诸多内容生产者浮出水面,内容产业不再只是精英们的游戏;

-内容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内容早已超越单纯的新闻资讯范畴,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内容的形式也已经从图文,发展到图文、音频、视频乃至新兴的AR/VR等形式并存;

-信息分发机制偏向个性化推荐:长尾内容可以有更多机会冒出,中国的内容产业也已经完成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更迭。

无论是组织模式还是生产关系,内容产业显然实现了升级,繁荣的内容产业在造就了中国网民新的内容消费习惯和巨大的市场机会的同时,现有模式的弊端也愈加明显。

比如,个性化推荐带来的信息茧房问题、海量内容创作者带来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问题、内容生产竞争加剧规模不经济、创作者被流量思维绑架等,也在困扰着内容产业的从业者和消费者。

面对问题,行业呼唤改变。

在今日发布的《报告》中,企鹅智库团队通过调研发现,超过七成用户浏览资讯信息流的体验下降临界点,整体体验下降的中位数为9.16条。

而用户对资讯产品整体市场的兴趣命中满意度尚未过半。

以上两个数据均显示,在繁荣的内容生态面前,用户的内容需求却仍未得到较好的满足,现有模式已经遭遇瓶颈,内容产业需要升级和革新。

令人乐观的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进步,正在为内容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在技术层面,5G、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正在提升内容产业的生产力。

加速到来的5G时代将进一步助推内容形态向视频演进。交互方面,5G的低时延等特点,将进一步丰富内容产品的互动体验,例如可以呈现更强参与感的视频互动和真人动态弹幕。另外,5G与物联网的结合,为内容产业的载体革新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其次在市场层面,被激活的下沉市场、正在崛起的Z世代等群体都有“内容消费升级”的需求。

企鹅智库通过调研发现,过去一年,低幼,银发,和下沉市场网民的增速,远超整体均值,这意味着增量价值所在。

互联网中坚人群的消费已经更加纵深,人均手机使用时间还在持续增长。从用户需求来看,本地化资讯服务市场需求旺盛;而用户对内容质量的准线感知已经觉醒,他们正在逐渐离开准线之下的内容,离开准线之下的创作者。

能够看出,技术和市场层面出现的种种新动向正在推动内容产业迎来拐点,变化当前,行业需要寻找到内容产业的更优解。

究竟什么才是适合内容产业的生产机制?从完全依赖人工的编辑部模式,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流模式,唯人、唯物的困境都非常明显,在人和物间寻找中间路径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人机协同成为值得关注的路径,谁能把握住行业的新方向,谁就能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人机协同将成主流

人类获取内容从未像今天一样便捷,而内容传播对人类的困扰也从未像今天一样复杂。

深陷假新闻风波的Facebook已经充分暴露了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内容产业弊端所在,同样的问题在国内一样存在,如前文所述,当下内容产业存在诸多弊端,细究可以发现,弊端的存在与内容产业的生产模式息息相关。

首先,内容的工业化生产引发信息海啸。数量虽然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用户筛选内容的成本提高。各个内容资讯平台都在积极招揽创作者入驻,但原创内容占比并未相应提高,优质内容更加稀缺。

第二,内容生产者被流量思维绑架,无法建立真正有效的内容生产护城河。

第三,“个性化推送”虽然可以做到为用户定制信息推送,同时也导致“信息茧房”现象产生。流量思维投其所好的分发模式,让用户的内容消费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最后,平台在无效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方面,例如打击低质内容等,也浪费了大量资源。“做号”团队通过洗稿、押关键词等方式流水线生产低质内容,为此,各大平台在打击低俗有害信息、诈骗行为、封禁违规账号上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以上弊端迟迟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容是一个无法完全被机器理解、判读的介质。在内容产业中,人的智慧无可取代,但是与机器相比,人的效率没有竞争力。因而,一个理想状态是,人的智慧与机器的效率相结合,腾讯新闻ConTech人机协同模式的提出即基于此逻辑。而这一模式的落地和发展将为行业问题提供有效解法。

腾讯新闻之所以率先提出ConTech模式,与其在团队和技术两个方面的长期积累密不可分。

在此前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腾讯新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内容生产工作者,他们共同组成了腾讯新闻的人类智慧。而在迎接人工智能、大数据浪潮的时候,腾讯新闻也沉淀了在内容分发方面的能力。因此,ConTech模式能有效结合其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何让ConTech模式发挥最大价值?腾讯新闻从技术、产品、运营等维度多管齐下。

据腾讯新闻算法负责人刘军宁介绍,腾讯新闻在内容的生产、准入、处理、分发等环节,都融入了ConTech思维。

在内容生产方面,腾讯新闻打造了智能内容生产引擎青云系统,负责从素材检索、筛稿、文本纠错到摘要生成、自动写作、智能配图等辅助人工加工内容等工作。例如,腾讯新闻通过将人类经验浓缩成规则体系,形成了错误检测和判别模型,目前每天可以处理来自腾讯内外的纠错请求达到101万篇。

在内容分发方面,腾讯新闻通过生成对抗网络、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手段,打造了以个性化、搜索、智能语音助手为依托的下一代的智能内容分发系统。例如,腾讯新闻运用学习迁移训练技术,在内容尚未分发时就可以根据其特征预估受众面的大小。

在运营层面,腾讯新闻运营总经理黄晨霞宣布推出ConTech合作伙伴计划,涵盖腾讯新闻知识官计划、繁星计划和TOP计划。该计划将通过流量扶持、金额补贴、增值服务、优质激励、商业变现等多维手段,支持知识性内容创作,支持新锐内容创作者、高潜内容创作者,支持头部内容创作者的可持续性创作。

其中,腾讯新闻知识官计划面向热点话题的知识解读、较真辟谣与事实查证、冷知识内容创作、生活技能类短视频等内容品类,计划在2020年打造超过1000个10万粉的知识官,以创造更多丰富、专业的知识内容,满足用户的知识类诉求。为此,腾讯新闻将为内容合作伙伴提供每个月100亿的流量扶持,超过15亿的内容创作经费以及商业化变现收入。

陈菊红表示,收获感是用户恒定不变的诉求。腾讯新闻通过合作伙伴计划,扩充优质内容供应,在内部生产分发机制上,将内容团队的智慧与高效的机器相结合,以整体提升内容产业的效率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收获感诉求也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珠玉在前,如果腾讯新闻能在过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ConTech合作伙伴计划为抓手,合理运用人机协同模式来改造内容生产和分发流程,内容产业的生产力还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