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的纪录片版图里,不仅有美食还有人间

《纪实72小时》第二季,依旧“天大地大,如果都值得歌颂。”

记者 | 娄晓晶

红砖柱、木横梁,被抹布抹得光亮的四方桌和长条凳,保留几十年前的建筑原貌和老重庆气息的“交通茶馆”,依然有火车司机、码头工人等老茶客聚集,在繁华的今日重庆最大程度地保留着当地人的生活样本。

“他净做些大业务,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 给太平洋做盖盖……给地球上抛个光。”老重庆人们在茶馆的小桌前坐定,点上一杯几块钱的盖碗茶,说着一口重庆话,摆起舒坦的“龙门阵”。这是中国版《纪实72小时》第二季第一集“重庆茶馆”中的众生相。

用72小时,认识几位重庆“交通茶馆”里的常客

《纪实72小时》是由日本放送协会(NHK)制作出品的一档观察、采访式纪录片,每集选择一个特定地点连续拍摄三天三夜,对到访的路人进行访问,聆听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展示人情冷暖和社会百态,自2006年首播至今已经有13年的历史。

2017年,腾讯视频把《纪实72小时》引进中国,由陈晓卿监制、企鹅影视出品,稻来科技传媒与日本NHK合作。

将一档已经有23年历史的节目引入中国并融入本地化和创新,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任务。《纪实72小时》(中国版)制片人李洁说,在进行中国版《纪实72小时》创作拍摄时,日版节目组可以在中国进行创新,提出了三个必须要遵守的条件:一是只能拍摄72个小时,不允许多拍;二是保证真实,绝对不允许摆拍,三是不能打破原有的时间顺序,三天遇到的人必须按照真实的时间顺序剪辑出现。

看起来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真实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不能剪辑顺序,给片子进行主题的升华——中方总导演张学娇接受了这一挑战:“生活里从来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我们的发现。”只能多做前期调研,以及在拍摄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掘故事。

张学娇介绍说,在“重庆茶馆”这一集中,第一天的拍摄主要介绍了茶馆的环境,在第二天的拍摄中重点捕捉形形色色的人物,而第三天的追踪加深了与特别人物的关系,让故事呈现层次。

而在其他流动性更强的环境,比如“夜间公交”这一集里,不同的人在三天内在深夜公交上来来往往、上车下车,没有办法就个别人物层层深入地观察三天,就着重记录在这一同样的空间里沉淀的情绪。

只在深夜行驶的夜间公交上,有形形色色的都市夜归人

《纪实72小时》播出到现在,闹市中的付费自习室、商场里的迷你KTV、在硕大城市中穿行的夜班公交车……13个空间、72小时的限定舞台都逐渐展现,“随机”和“记录”是关键词。微博上有评论说:“打动人心的是那些真实却又真诚的瞬间”。

来自上个世纪的纺织品店居然成为复古潮流
迷你KTV里独自歌唱的小伙子
宠物店里的猫咪和孩子

在《交通茶馆》这集中,一个女孩说:“如果没有人画现在的东西,未来的人就不可能看到我们现在的样子。”

制片人李洁也说“我们非常明白自己是在记录当时当刻,72小时在这个地点的真实场景,那个时间里出现的人物的内心,不管它是不是够所谓的特殊,也许十年之后回头再看,你都会觉得很温暖,很真实,很特殊。”

 

纪录片关心的不只是“吃饭”,还有人类。

在《纪实72小时》的镜头里,虽然食物不再是主角,但是令人熟悉的音乐和旁白一起来,也依然有那么一种陈晓卿式的温暖真实的况味。用担任监制的陈晓卿本人的话说,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模式“极大贴近生活本真状态,同时又能透过这些表象传递出某种沉静的温暖。”

本片的制作团队隶属陈晓卿在2017年发起成立的稻来纪录片实验室。在《纪实72小时》筹备期间,稻来团队的制片人李洁找到了张学娇,张学娇先是挺开心,但紧接着很警惕地问:“不会让我拍美食吧?我不干哦。”

关于这个故事,陈晓卿在知乎关于《纪实72小时》的回答中写道:“说来惭愧,我现在的公众形象就剩一个‘吃’了。”而事实上,陈晓卿拍美食的历史只有几年,但拍纪录片的工龄甚至要比张学娇的年龄还大,而且完整经历了中国纪录片的“新纪实主义”运动,并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同样都是记录,不同的只是题材。

在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的美食系列纪录片《风味人间》中,食物总被提升到人类的高度:“人类爱上了辣椒的刺激,回味无穷,难舍难分……”或者“人类对香料的追逐,在地球上开辟出一条条路径”。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会感到食物是重要的,但是似乎也只是窥见世间的其中一个窗口。

为了“正视”食物,《风味人间》系列的拍摄团队都读了大量和食物有关的书。《剑桥世界食物史》没有翻译版本,那就硬啃厚厚一大本的原文。团队发现,从食物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饮食只有十几页,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中被压缩到了非常小的程度,这有点让人失落。从另一个角度讲,食物是世界的,丰富的,是“人类的”,创作者能做的是通过“风味”来记录“人间”。

食物和“72小时内的空间”都是生活的常态 ,正视每一口食物和每一个小空间,都是正视每一天的生活,这也是中国纪录片正在向更广阔的题材发展的另一步。

 

后风味时代的纪录片矩阵

陈晓卿有两张名片,一张是“稻来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另一张是“腾讯视频副总编辑”。他依然是一位总导演,同时也是商业版图的探索者。

在2018年10月推出的《风味人间》是以美食为线索讲述全球范围内的人文故事。而此后在春节期间推出的《风味原产地》则更集中在自然环境与风味食材的关系,第一季《风味原产地·潮汕》还成为了首部登上 Netflix 的中国原创系列纪录片。《风味原产地》和《风味人间》都在继续制作,逐步勾画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域美食地图。

此外,风味系列还曾经与故宫深度合作推出“风味之箸”,在纯粹的内容之外以“风味IP”的形式延展影响力。

《风味》系列是稻来的开始,通过美食类纪录片这一起点,稻来传媒逐渐拓展着纪录片的类型版图。稻来团队还制作了谈话类纪录片《风味实验室》和历史类短片《生活在古代》等等,形成多类型纪录片的传播版图。

和当初人们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纪录片不同,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主流平台+原创品牌成为行业核心资源,原创品牌的知识产权受到尊重,并转化为市场价值。《风味人间》以矩阵的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十亿次点击量,以新媒体创造了现象级传播。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中显示,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近7%。纪录片逐渐成为了人们观看影视时的一种热门选择,受欢迎的题材也在不断延展。

谈及未来,曾经在2007年拍过中国第一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自然纪录片《森林之歌》的陈晓卿表示,有朝一日他希望可以继续拍自然类的纪录片,比如拍拍啮齿类动物,“小松鼠啊黄鼠狼啊小刺猬“。

“你知道松鼠怎么储存粮食吗?你知道它记性有多差吗,它的粮食埋了100个点,可能最多只能记住20个。但是恰恰就是因为它忘性这么大、这么萌,才让松树有了再生的可能。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拿来讲故事,如果拍用已经用很多资金来研究的动物来做,就像你用鲍、翅、燕来做一顿饭一样,而我就想用青菜豆腐美美地吃一顿饭,也很有挑战性。”陈晓卿说。

食物、72小时和松鼠;美食、社会纪实、历史和自然……都是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角度,也都值得有人好好记录。

 

 

 

 

图片来源:稻来传媒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