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过《社交网络》《速度与激情》的公司竟然破产了!怎么可能!」相对论传媒公司(Relativity Media)进入破产保护大概是这几日国内外影视行业的头条热门话题,曾经辉煌的「新秀」缘何短短时间走入这个窘境?是什么促使这个公司做不下去了?从此就要关门了吗?
还没有被刷屏的电影人来补补课,看看这骇人听闻的故事
相对论传媒公司成立于2004年,因为有着纽约知名的对冲基金 Elliott Management 做靠山,以募集到的将近10亿美元的雄厚资金先后参加了多个以环球和索尼为主控的知名的电影项目。短短四年,相对论传媒迅速崛起,成为了整个行业中的一位耀眼的新贵。
这家公司的 CEO 总是声称要彻底改变行业制片法则,被媒体赠送「十亿美元制片人」的美誉,曾经是《综艺》杂志 2011 年的「年度人物」,在福布斯 2013 年最年轻的十亿美元富豪榜单上排名第 19。
他叫莱恩·卡瓦诺,是个胖子。这个胖子一开始并没有涉足电影,他在华尔街建立过自己的公司(他在22岁成立了第一个公司「KCI」,911之后破产了),经营第一家公司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投资电影,却和一些电影从业人士相熟起来,包括《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制片人 Charles Roven。公司破产后第二年,卡瓦诺卷土重来,这一次他盯住了电影市场,建立了相对论传媒,并一步步将这个公司带领走上了巅峰。
不过呢,美帝的媒体也是不会放过一丝八卦的,据好莱坞报道扒出的卡瓦诺今年来的私生活,完全就像「华尔街之狼」里描述的那样——在办公室里大搞无下限party,二婚娶南非嫩模,在马里布买下价值九百万的豪宅……每天以好莱坞社交和炫富为生。不知道当年马丁·斯科塞斯在拍摄「华尔街之狼」时是否也借鉴了卡瓦诺的形象呢?
这场面好像似曾相识,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呢?
这条路是很多半路杀出来的 CEO 的通用技能啊!今后就算是卡瓦诺被起诉甚至身败名裂了,对于他个人也还存在着一条致富之路:出版自传&用自传拍电影,票房估计又能捞一笔。
然而当卡瓦诺越炫,投资人和制作人越是相信他的电影投资能力,相信他宣扬的一种「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让电影生意不再那么神秘的算法」,从而一次又一次的与卡瓦诺合作。一开始相对论传媒负责做「高端中介」,将投资人的资金与电影项目对接,从中收取制作费用,或者是拿到电影票房分账;后来,相对论开始独立操作电影项目的投资开发。它收购了环球旗下一个独立制作部门,有了技术和人才支持,开始制作自己的电影。
总之就是这么发家的一家公司不断融资不断投资不断吹自己,然后——咔嚓,嗝屁了。
这则新闻爆出来之后,国内电影圈人士傻眼了,似乎开始对号入座——这样的公司,倘若在中国,它一定盘算着如何提交 IPO 申请,圈几个明星作为股东,最差也要上个新三板,它的老总一定每日奔波于各种发布会、各种券商的饭桌。然而,在好莱坞,它如果却破产了。
先别哭,它不还没关门——
人家只是破产重组,并不是公司倒闭了好吗?
所谓破产重组,是指当企业资不抵债时,管理层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一旦申请获得批准,则债权人就不能向破产企业催逼债务。法律允许由同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向债权人提出一个重组方案,延期归还债务,停止发放股息,暂停支付债务本钱,只支付利息,削减无担保的债权。说白了就是「整改」——在法庭外,债权人跟债务人和解,让企业经过财务整顿,实现资本结构重组,最终能使企业存活下来。破产法中把它作为一个程序来挽救公司的寿命。
就好比在打架的时候,弱势一方求饶会说「大爷您高抬贵手,再给小弟十天时间,小弟一定能 blablabla……」就是破产重组的意思。这和小弟还不起钱已经被打死是两个概念。
大叔不是一直在融资吗?怎么融来的钱都变成了债?
这个问题也困惑了很多人,首先我们要知道他为什么融资。
电影从开发到拍摄到上映可能很短的时间,但是出了票房结果到最终资金回到投资方手里还是需要很长的过程。由于电影制作反映周期长使得整个电影投资的收益过程也变得非常长。而相对论将融来的资金都用在了电影投资上,也就是说他需要大量的现金,虽然前面的投资回报很高,但是在这高额的回报还没有回收的情况下他就必须要投下一部电影——这使得他的现金都被套牢。如果后续缺乏资金流,相对论就会负债。他的解决办法是再次去寻找其他的融资来还债,同时再次投资电影。这样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就创造了一个极大的电影经济泡沫。
这生意做得我真是醉了。
也就是说,因为疯狂的融资,导致他的公司有很多投资人。而广大单纯美好的中国电影人可能还不熟悉这些资本的游戏——如果一个公司融资,虽然嘴上说是「看中了算我的,有风险咱共担」的「风险投资」,实际上会在资金到位或者股权的回购上设置很多条件,各种各样的条件,比如说如果下一轮投资没有使公司的估值到多少,就要以每股不低于多少的价格回购其中的多少股权;或是如果公司未在几年内成功上市,公司股东(创始人)就要回购股权;甚至是投资人不爽了,就要回购……而回购价格通常会高于投资总额,使得投资人的钱能够被还回来。
当然,如果投资额很高到时候还不回来,那就变成债务了!投资人就是你的债权人——债主!
当然,相对论融资的资金最终都变为债务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现金套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相对论本身在卡瓦诺的领导下错误的经营理念。影视行业不同于金融投资行业,卡瓦诺用做金融的思想来做电影。每当开始一个电影项目,相对论就要对其进行票房预估、做风险规避、进行成本节约,他相信能拯救电影市场的是程序(哈哈有多少中国电影人也相信这一点?),他公司的职员不好好读剧本,而是用模型来计算电影的风险性;他们建立起一个过去十年电影的数据库,以此评估新项目的类型、制作成本、宣发费用。他甚至说过「即使我同意拍了,模型不同意也不行。」这样的话。此外,他只愿意做能够普遍盈利的低成本电影(在我大中华区被称作「烂片」),不接受高风险最赚钱的娱乐大片,这使得相对论传媒在行业中成为了业内人士眼中的「毒瘤」,观众对这个从不提供受欢迎的产品的公司没有好口碑。
又是什么原因诱发了它的破产呢?
RKA公司就是相对论的其中一个债主。它曾愿意在相对论困难的时候帮一把,雪中送炭地给相对论提供了 8500 万美元定向用于平衡公司的资产负债,但是相对论违反两家公司的约定,又去拿这笔钱投资电影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一次投资并没有让相对论翻身。而RKA在知道了相对论如此行径之后直接将相对论告上法庭,一方面追讨投资和相对论对其欠款,另一方面也是追究相对论公司的违约行为。
投资人撕起来,那可是很疼的。
在这样内忧外困的情况下,相对论公司不得不提交破产保护的申请。
这样的连锁反应其实也会很快的波及其他的债权人。相对论申请破产保护的根本原因是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被投资公司识破,就会没有人再愿意给相对论提供资金——有些投资公司开始回购优先债权了。
下一步怎么走?
破产重组和破产清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破产清算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门」,而破产重组只是公司股东层面对公司的经营权、经营方向、财务状况等进行整体的调整,一般一旦公司提交了破产重组计划,通常是跟主张权利的股东们商议好的,是可以通过股东会议的。不少公司有过破产重组的经历,甚至有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组后,股价猛涨。
破产重组可以是整体的母公司,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子公司,这次相对论传媒公司就是破产重组一部分。相对论传媒这一次申请破产保护的仅仅只是其电影制作部门(具体可能是是子公司),除此之外的相对论宣发公司、体育、学校、广告、时尚等子公司还在正常运作。但是,这些子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依赖于相对论所发行的电影而运作的。比如相对论广告,主要就是运营相对论投资和发行电影里面的植入广告的。可以预见的时,电影制作部门的破产将会严重影响其他部门的运作。
同时,这一次破产的电影制作部门也没有给相对论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曾经的米高梅在破产时因为留下了《 007 》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等等这样的高价值的版权资产,获得了高估值从而将公司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相对论却在 2012 年的时候就因为资金缺口的缘故将影片库卖给了投资方对冲基金Elliott Management,没有一个高价值的版权库将会严重影响相对论在此次破产保护拍卖时的估价。
不过在破产重组的过程中,股东对公司的干预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此前公司多次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旦创始人卡瓦诺的股权不足以使其在公司股东会中保持绝对控制,在股东会的决议下,他此前「一路飙升」的公司战略会被打破,甚至股东会有可能做出罢免 CEO 的决议。
老子创立的公司你能把我废了?是的。
当然,也许人家悔过自新,和投资人重归于好,苦心经营,终成一番伟业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