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众银行8月15日正式上线手机端APP,之所以选择在周末上线显然是想低调行事,但是市场反应却并不低调。为了让广大菜友对这个已经吊足了大家胃口的产品有所了解,菜导也试用了这款产品。
微众银行目前可以实现买基金、买理财产品、实时同名转账三种交易功能,似乎没有给到大家太大的惊喜,菜导总体试用感觉就是一款理财APP,而不是一个“银行”,其产品有活期、活期+、定期+以及股票型基金,以下是具体试用评测细节。
“纯”活期/“纯”定期存款暂未推广
纯粹的活期存款,应该是存储在微众卡内的资金余额。虽然微众卡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按照央行的规定,活期利息是0.35%,不过这确实没有啥吸引力。
而平常在传统银行中的定期存款,并不在微众产品列表中,不知道是因为纯粹的定期存款完败于理财产品呢?还是微众产品推出先后顺序的问题?
菜导罗嗦几句:微众银行是银行,其必须有存款才能够放贷(满足存贷比的监管要求),而目前上线产品中仅有“微众卡余额”属于存款类项目,其他的产品均为通道代销类。菜导猜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存款类的产品:如变形的定期产品等。
“活期+”= “高”收益的货币基金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当前市场下,“活期+”七日年化收益还能达到5.32%,要高出市场平均水平(3%-3.5%)很多。为何在如此低利率的环境下,还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利率呢?
菜导也大胆猜测:其收益率应该是经过某种补贴手段而达到的,并不可持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基金成立于6月25日,截止至6月30日,其规模只有2亿元;而其收益率在6 月26日3.3%突然大规模跳升最高至5.8%,其后在5.3%左右持续稳定至今。
菜导预计,在大批的资金进入尝鲜后,其规模短期内会大规模的飙升(可能翻十倍左右),除非还有其他方面带来的补贴,否则会显著拉低目前的七日年化收益,达到目前3.5%左右的市场平均水平。因此,菜友们可以尝尝鲜,在短期内却不必急于将大量的货币基金产品“搬家”到“活期+”中。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活期+”产品,每日转出/转入限5笔。
“定期+”= 保险/银行理财产品
目前看来,微众的“定期+”产品,后续还会对接更多的理财产品。上线第一天,“定期+”对接的是众享太平90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定额一个亿,一天内就卖光了。
“众享太平90”是封闭式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也就是说封闭3个月,中途不能退出;并且非保本,收益并非铁板钉钉的7%。因此其定位保险/银行的理财产品,跟传统的定期类的产品还是有区别的,如下图所示:
股票型基金“免申购费”
上线的产品还包括股票型的基金,目前只有汇添富和博时两家基金公司的部分产品,涵盖了行业类基金(医药、环保等)、混合型基金和QDII基金,暂不包含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
而此类股票型的基金,从今年以来的涨跌幅来看,都有不错的收益。后续应该会接入更多的基金产品。
重要的是:在推广阶段,这些基金的申购费率均为0,对比第三方销售机构,最少也可省下约0.6%的申购费,褥褥羊毛还是可以滴!
“好用”:资金归集和同卡实时转账
虽然以上只是微众银行的普通代销业务,但体验下来菜导认为微众银行还是有“杀手锏”——资金归集&同卡实时转账。
这话就是这样的意思:当在微众开通了账户以后,可以绑定同名的储蓄卡,并实时转账。因此,有菜友需要做同名卡之间的资金汇总和归集,在微众上可以方便实现,这一点还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滴。
菜导试验过,从银行卡转入到微众卡,再从微众卡转入到另外的银行卡,均能做到实时转账,效率较高。但是,非微众的银行卡端有单笔和单日限额(工行5万上限),对于普通人员来说也基本够用了。
但是,微众目前竟然还不能转账给他人(菜导严重抗议,这忒不方便了!),菜导估计这应该是产品规划顺序的考虑,后续应该会开通(否则银行连转账给他人都不支持,那还能干啥?)。
鉴于以上的一些初步试用体验,对于腾讯微众银行,菜导对菜友们有以下建议:
1. 微众银行,在推广期的优惠活动预计将源源不断,类似“活期+”收益高、股票基金免申购费等优惠的“褥羊毛”活动。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实惠的莫过于在推广期尽情享受微众银行扩张带来的高溢价收益,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2. 目前已上线产品,均为代销类的基金产品和理财产品,跟普通的第三方销售区别不大,对提高微众的活跃度比较有限。
3. 同名卡的实时转账,解决了资金归集的需求,体验较好。但是,暂未开放转账给其他人的业务,等待后续的开通吧。
4. 比较关键的一点:银行端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储蓄和放贷,目前微众的个人储蓄也就只有活期(非“活期+”),单纯这点微薄的个人储蓄是远远不足以支持放贷的,微众今后是有动力做大储蓄端的容量的。因此,大规模上线产品来对接微众储蓄端(譬如:“活期+”的货币基金应有投资微众协议存款),应该是必然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