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62岁的澳大利亚人正在为110岁的通用汽车勾画未来的样子

界面新闻   2019-08-08 07:00
作者:李文博LWB ·

记者 | 李文博

许多人幻想拥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但很少有人能真正亲笔勾勒出“未来到来”时的图景,汽车设计师们就可以。

他们的眼睛,永远投射在距今至少36个月后的“大后年”;他们的耳朵,永远倾听着来自消费族群们的真实反馈;他们的双手,永远处于随时按下“DELETE”设计初稿,推翻重来的状态。

已经为通用汽车做了12,776天设计的Michael Simcoe便是其中一员。

今年62岁的他在2016年5月1日升任通用——这家旗下目前拥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霍顿和GMC等多个品牌的汽车公司全球设计副总裁,用画笔为这个110岁的汽车巨人勾勒属于未来的轮廓。

作为通用汽车史上的第七任全球设计副总裁,Michael打破了该职位自创立以来,一直由美国本土人才垄断把持的局面。1957年出生在澳大利亚、毕业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的他于1983年从霍顿汽车开启了自己的“通用生涯”。

Michael星光熠熠的设计作品列表上,并不缺少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作品:第三代霍顿Monaro是他初获功名与共鸣的第一把武器,随后的凯迪拉克CTS、别克君越、雪佛兰探界者、科迈罗、Bolt以及很快就要与国内消费者见面的创界Trailblazer,都有Michael的献计献策。当然,试图从外到内打开年轻消费者战场的第八代科尔维特,更是Michael马良神笔的极致投射。

相比性格天马行空、才华肆意抛洒,对着一张概念车渲染图就能口若悬河一天的同行们,Michael更懂得收敛与务实。要知道,把控通用设计的方向盘远比在纸上徒手画一条直线困难得多,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每个品牌都有光辉到宛如图腾般的历史和务必独特到让人一眼认出的设计语言。

尤其是当下汽车同质化愈发严重和中国购车者汽车消费智商不断增长的现状下,一台拥有好设计的汽车必须要具备让消费者同时发出“这是一台别克?”和“这是一台别克!”感叹的能力。

Michael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全球化”。

“我来过中国很多次,亲眼目睹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中国与全球其它国家的汽车市场一样成熟,对新车型的需求相当旺盛,并且节奏非常快。”他说,“通用设计是全球理念,不代表某个国家的风格,是全球化思维的创作,全球融合的设计风尚。比如别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美国品牌,但在中国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别克没有裹挟浓烈的美式风格,而是融入了本地化的元素。”

关乎设计“全球化”最关键的人才选择上,Michael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认为通用汽车内部从不缺乏人才,通用汽车尊重他们、吸纳他们并正确使用他们是保证多元化的前提条件。“全球各地的设计中心会经常进行比稿,我们会给设计师一个指南针,而不是一张地图,让他们有自由施展的空间。要知道,设计是一件主观的,关乎喜好的事情,没有一个设计是由一个人完成的。”Michael补充。

作为手握庞大汽车业航母设计之笔的、可能是通用汽车内部第三有权力的男人,Michael很早就习得了妙到毫巅的“平衡”艺术,在追求榨干性能的工程团队、追求零缺陷瑕疵的制造团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成本团队和追求弹眼落睛的市场营销团队中闪转腾挪,片叶不沾身。

在Michael眼中,这些团队没有一方要“妥协”,但每一方都要学会“平衡”。他坦诚,“通用历史上,设计主导或工程主导的车型,最终结果并不好。设计团队与其它团队间的争论是常态,但每一位通用设计师,都要站在工程师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让消费者成为最终的赢家。”

这大抵是一位秉承“务实为先”理念的设计大师对普通消费者圈层最大的理解与善意,正如他不认同需要刻意将一台电动汽车设计成“看起来像电动汽车”的样子,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本质无差,故意让电动汽车特立独行,会让前者更像一个科幻产品,而不是日常消费品。

“于我来说,最好的设计作品永远是下一个,而不是现在这个。”Michael说,“设计师这份工作的好处就是,永远具备改善现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