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如玉 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中和的逐玉人生

第一本全面、专业讲解中国老翡翠的书籍,第一次完整还原中国翡翠历史,第一次总结规范了老翡翠收藏的标准、品类、称谓……《中国老翡翠》创造了数个第一,其影响众大而深远。

文 | 界面重庆 傅瑜 

你信或者不信,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就隐居在重庆。

这个人,行内人称他中和。

“第一人”的称号,一般人不敢受用,再冠以“中国”,中和凭什么?

有人说,凭借他手头的万余件老翡翠。

有人说,凭借他手头若干存世的老翡翠精品。

有人说,凭借他在收集、整理、研究近二十年老翡翠的韧劲。

有人说,凭借他的眼力和魄力。

而具有说服力的,也许是一套即将在2020年初面世、书名叫《中国老翡翠》的书,将展示中和手中数百件近代翡翠艺术珍品。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创造无数第一的奇书

拍摄已经持续13个小时了,打光灯晃得徐旸眼花,他却毫不在意,盯着那尊民国时期的红翡观音立像思考着:怎样才能把红翡的水色更全面地展示出来?

最终,7个人拿着灯从不同角度补光,终于让灯光均匀、柔和、全面地打在这尊足有60厘米高的红翡观音上。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拍摄《中国老翡翠》照片的近20天里,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徐旸是中国唯一出版文物考古类文化遗产图书的国家级专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编辑,从事文物出版工作多年,和古物的感情早已过了“七年之痒”,徐旸却对工作越来越严苛。是对老物件的深厚感情,亦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那份责任心,从选题到策划、撰写、拍摄,他都追求着完善更完善。更何况这本《中国老翡翠》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老翡翠》拍摄花絮

近700件(组)老翡翠,2位文物出版社的首席摄影师,近20天,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10点连续拍摄。

翡翠的拍摄难度很大,不仅要展现造型、工艺,还要拍出翡翠特有的种水色,拍摄前期甚至每天只能拍摄30件。

拍摄老翡翠活环镂空提链花篮,用细绳十字形悬吊,才能拍出活环的镂空感;木板、石板、植物、刺绣,利用所有能找到的物件,为拍摄创造出旧时光的场景……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让徐旸钦佩的是,拍摄的过程中,无论多少次调整那些稀世珍宝的角度和造型,藏品主人中和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这样的辛劳,这样的付出,大家只为了一件事,尽最大努力做好这本《中国老翡翠》书籍,完整地把中国老翡翠文化展示给广大读者。

第一本全面、专业讲解中国老翡翠的书籍,第一次完整还原中国翡翠历史,第一次总结规范了老翡翠收藏的标准、品类、称谓……《中国老翡翠》创造了数个第一,其影响众大而深远。而在这数个第一的背后,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中和。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

收藏翡翠超过万件,全面、完整收藏着各年代有代表性的老翡翠,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可以说中和都是老翡翠收藏界泰山一般的标志。

中和与翡翠的缘分,还得从童年说起。

中和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会稽山南麓的老台门,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奶奶和老太太们坐在老圈椅上,淡妆长裙,平静如水,耳畔的翡翠耳环在阳光下格外绚丽,那样端庄典雅,那样温婉娴静。点点翠绿,沉淀出古时光的韵味。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江南水乡绍兴文人辈出,根植于骨髓里的文秀,让绍兴人讲规矩,爱文化,也懂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就如历代以来绍兴名人辈出,这无不和绍兴人的性格吻合,无一例外地深藏若虚、谦逊低调。

从那时起,翡翠就住进了他的心底。奶奶一生喜爱翡翠,古典莹润,灵性纯粹,她时常教导儿孙低调做人,谦谦君子,比德与玉。奶奶给中和留下了一支翡翠簪子,这支翡翠陪伴着他从江南来到了山城。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藏玉万件就会身佩琳琅、金玉满身?功成名就就该锦衣玉食、灯红酒绿?驰骋商场就应叱咤风云、不怒自威?采访中和后,这一切都成了臆想。

中庸平和,宁静温润,君子谦谦。他就坐在老红木桌旁,泡一壶西湖龙井,留最简单的平头,着最基础的T恤,神态温和,举止文雅,就如在待一位每日相见的老友。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平和,做人之大智慧也。以中和为称,是准则,更是自省。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古玉收藏界都知道有个人叫“中和”,藏玉上万,慧眼识宝,然闻名者多,见面者渺渺,为此还发生过许多趣事。

一次到云南大理的古玩交易市场,中和前去询问,商贩态度冷淡,然而一提到“中和”这个称呼,周围的商贩全都围了过来,让同行者诧然。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中和其实是一位浙商,1993年,他真正意义上开始收藏老翡翠,从小件开始练手,有过捡漏,也有交过学费,他捡宝不喜,遇假不悲,很快得到圈子里人们的尊重与认可。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和为老翡翠收藏付出愈来愈多,收藏的种类、数量、品质也随之提升。2001年,中和来到重庆投资。巴渝之地,战时首都,数百年前翡翠运输的要塞,在这里中和留了下来,除了收藏翡翠的便利,还有两江交汇所流淌出的那份如故乡一般的温润。

“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是藏界送与中和的称号

在老翡翠收藏这方江湖,“中和”已然成为乔峰一般的存在,声名远扬,誉满天下。收藏老翡翠这个行当里,没有老师,没有专家,只有付出与实力才能得到大家的推崇。

“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是藏界送与中和的称号,这不仅是对他的藏品种类、精品数量、数年坚持、品行态度的评判,还是对他鉴定老翡翠眼力的公认,更是对他为中国老翡翠文化所做出贡献的尊敬。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让流失海外老翡翠归国

重庆渝中区中兴路,有一座斑驳的老楼,三颗大树遮住了大楼的招牌,登上阶梯,“中兴路旧货交易市场”几个字方跃然眼前。

十多年前,每逢周六,中和就会早早来到这里寻宝。地摊、小铺、旧货店,挨个搜罗,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六七年,风雨无阻。渐渐地,古董商贩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痴人”,大家一有看中的翡翠,就会首先请中和掌掌眼。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工作之余,他常常到各地古玩集市寻宝,全国遍布他的足迹。为了了解更多玉器知识,他把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有中国文物收藏的博物馆跑了个遍,每到一个地方办完公事,下一件事一定是去当地博物馆。

对于收藏老翡翠这件事儿,中和特别执着。2012年,他获悉香港地区一位藏家有一件清代乾隆老坑满绿翡翠金蟾,藏家不愿意出手,中和每次去,都会与这位藏家交流,经过数次后,中和的诚意打动了他,最后如愿以偿收藏了这件老翡翠精品。在二十年的收藏过程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熟悉中和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大收藏家都有的怪癖——只买不卖。如今,中和已经收藏超过万件老翡翠,曾有人看上了他的一件藏品,此后数年请求,直到现在也未能如愿。就如中和所说,老翡翠都是有灵性的,每一件老翡翠都独一无二,因此他从不把翡翠看做一个物件,而是一个有故事的友人。

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翡翠是玉石收藏的一个重要种类,作为中国老翡翠收藏第一人,中和也希望为中国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翡翠收藏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也确是在这样做。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近十年,中和致力于让流失海外老翡翠归国。

在《中国老翡翠》一书中,他把多年来收藏的精品与大家分享,让这些老翡翠获得第二次生命。目前,中和正在筹备老翡翠全国巡展,就如他所说:“出书、巡展不为别的,就是想让更多人欣赏老翡翠工艺,了解中国古代玉文化,知晓老翡翠历史文化,让文物活起来。”

中和藏品(收录于《中国老翡翠》)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