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申遗背后,杭州万科自我突破的样本

界面新闻   2019-07-12 17:01
作者:吴波WB ·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即便是在“处处皆风景”的杭州,这也是一个值得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代表了良渚古城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蜕变成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地。而深耕于这里的万科杭州,也在这几年的努力中实现了自我突破。

以往,市场和行业对万科杭州的印象,源自于良渚文化村,却停留于住宅人居的传统标签。但实际上,在刚刚开放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万科打造了国内首个国家考古公园内的公益阅读空间“莫角书院”。该书院由万科杭州旗下大屋顶文化与良渚遗址管理与保护委员会合作共建,后续还会通过展、演、书等各类形式增进公众对良渚文化的了解和交流。

同时在遗址公园内,良渚文明探索营地正在筹建中。作为万科全资兴办的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第二课堂,该营地作为全国首个以文明探索、文化学习为主题的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将于10月正式开放运营。

万科在良渚已经有长达19年的开发经验,一直是内部孵化新业务的试验田。也是在这里,李嵬提出“五大社区主张”,成为万科实践“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典型样本。

(一)

良渚文化村不仅诞生了《村民公约》,打造“用文明推进文明”的社区样本,还是万科集团体系下三好住宅、养老业务的首创者和发源地。最近几年,良渚文化村更加注重内部运营,同时发展产业外延。

杭州万科资深副总经理陈军是良渚“从零开始”的见证者,他向记者透露,“杭州万科历任总经理都有很深的良渚情结和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 理念和初心始终没变。”

万科的良渚地块呈 “人”字形,由一撇一捺构成。“一撇”以风情大道为轴线,以住宅社区为核心的传统人居带,辅以博物院、教堂、酒店、学校等配套设施。而“一捺”沿玉鸟路展开,偏向商业和产业为主的文创产业带,包括玉鸟流苏、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未来之光等。

陈军说,前期文化村的建设集中于“一撇”,而近几年,以产业为核心的这“一捺”得到很好的升级塑造。在以居住为主的背景下提升产业内容,良渚万科中心商业文化综合体有序推进,“一捺”呼之欲出。

2013年,万科提出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及二线城市杭州等地进行试点。而彼时的杭州万科在良渚文化村已经开始孵化产业业务。

在集团战略转向和城市迭代发展的背景下,2015年,杭州万科总经理李嵬提出良渚文化村的“五大社区主张”——人文山水旅居社区、国际亲子教育社区、绿色运动复合社区、文艺复兴标杆社区以及产业人居共生社区。

近年来,杭州万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业建设。良渚文化村迎来产业发展机会,累计产业投资20亿元以上,逐渐搭建了教育、养老、文创、旅游等产业平台,产业收入年均5亿以上。

在旅游产业方面,杭州万科将良渚的旅游资源打通,服务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年游客访问量达到60万人,旅游产值过亿。

在养老产业方面,万科养老发源于良渚文化村,长达10年实践,已形成了居家养老社区随园嘉树、医护机构随园护理院、养护机构随园智汇坊和居家照护随园之家一站式长者服务生态体系。

在文创产业方面,万科邀请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因其建筑形态,也被称为“大屋顶”。这座清水混凝土结构的艺术中心,作为一个文艺地标,在2016年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良渚文化村 图片来源:杭州万科 )

张炎是杭州万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馆长,亲身参与大屋顶最近几年的运营。他向记者表示,一家企业如何运营一个小镇的文化地标,当时遍寻国内外都没有一个可以对标的案例。

“早期,大屋顶只是在杭州文艺青年间有名的打卡点。而晓书馆进一步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及大屋顶品牌推向了全国。”张炎说。

2017年,高晓松在微博晒出他和麦家、丁磊合照,称他们仨要联手在杭州开一家新书馆,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当时高晓松在北京开的杂书馆名声在外,是文艺青年口中“北京最好的看书宝地”。

据小道消息,就在高晓松和麦家已经属意其他片区情况下,李嵬给大屋顶团队布置一个任务——要把高晓松请来良渚文化村开书馆。他专门请友人牵线,还亲自陪同高晓松到大屋顶参观。

初见面,高晓松就对建筑大师作品的大屋顶一见钟情,也对运营者大屋顶团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接下来几轮谈判也顺理成章。大屋顶文化团队免费提供场地,并重购书籍,以高晓松的要求运营晓书馆。

如今,大屋顶所衍生出的杭州万科体系下的唯一文化品牌——大屋顶文化已经发展壮大,打造了 “樱花季”、“仲夏夜”等文化IP,逐步探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未来,大屋顶团队的文化运营能力还将持续输出,将运营全国其他城市的晓书馆。

(二)

2014年底,李嵬接管杭州万科之时,杭州万科已经是一个销售额冲破百亿大关的城市公司。此前在万科内部,突破百亿销售额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

短短三年时间,2017年李嵬领导的杭州万科以281亿的亮眼业绩远超其他房企占领市场第一。2018年,万科继续保持了288.8亿经营业绩持续领先。

而在万科转型不断深化背景下,李嵬面临的远不止是业绩,而是规模、利润、转型等多重挑战。

李嵬在良渚文化村贯彻“五大主张”后,2016年,他又开始在整个杭州万科公司推进产城业务,成立万科杭州产城公司。

杭州万科产城公司副总经理赵博是产城公司的元老,从最初的商业管理部到如今产城公司,他7年间亲历了万科杭州产城业务的孵化、落地的过程。

赵博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良渚文化村的玉鸟流苏、食街是万科做产业的最早雏形。“其实杭州万科做复合化、接触城市各个业态的空间业务,在集团内是较为领先的。杭州万科产城业务始于良渚文化村的配套设施。但那会儿的逻辑只是配套逻辑。”

对于当时的万科杭州而言,从头开始做产城,内外交困。于内,万科没有做产城的经验,于外,万科需要解决政府认可、挖掘客户、供应商等诸多问题。

产城公司成立第二年,逐渐成为杭州万科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当年就拓展了黄龙、运河、奥体三个万科中心。

幸运的是,转型并未给杭州万科业绩带来包袱。梳理最近几年房地产发展过程,以及杭州城市发展方向,布局产城业务是顺势而为。坚定投入发展产城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万科杭州业绩提升。

赵博认为,业绩提升有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个是直观的经济方面的业绩,项目多,租金、经营费保证了公司的现金流。 第二个,资金背后体现的是资产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上。”

这背后的逻辑是,万科业务更复合,客户互动更频繁,政府对万科认可度则更高。2018年,万科获取亚运村2号地块开发建设权,同年,获取全国体量最大的TOD项目之一地铁万科天空之城。

“这么多重大项目获取,就是最好的证明。最近几年杭州城市发展逐步升级,仅凭单一住宅开发能力,不可能驾驭如此多大型项目。” 赵博说。

产城业务的发展也和良渚开发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未来之光就是良渚文化村的产业延伸的重要部分。

(未来之光 图片来源:杭州万科)

项目位于良渚世遗的门户位置,是一个集地标写字楼、千人剧院、主题酒店、商业广场、SOHO空间等为一体的 TOD 产城融合综合体。

其中,由光之塔和光剧场组成的良渚万科中心,是良渚“数字文创先导区”,杭州万科希望结合良渚申遗后的更高站位,将其打造成“新良渚”产业项目范本。

“后申遗时代的良渚文化村,万科将打造良渚文明当代复兴示范区。”陈军说。在良渚文化村原有基础上,杭州万科也在积极参与良渚新城产业项目落地,将联合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打造泛美院智慧文创产业带。希望跟政府一起共建当代良渚的产业门户和城市样板。

杭州万科早已不局限于住宅这个传统命题,如今产城正在运营和建设6个万科中心、4个商业活力中心、2个产业园,资产估值约300亿元,运营面积约120万㎡。

这6大万科中心,分别是西湖区核心位置的坤和万科·黄龙万科中心,拱墅区汽车互联网产业园的广宇万科·运河万科中心,良渚门户的良渚万科中心,钱江世纪城核心商务区的奥体万科中心,亚运村门户的江南万科中心、未来科技城门户的未来万科中心。

(三)

以良渚文化村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崛起和产城的迅猛发展,或许是近几年杭州万科蜕变的标志之一。

李嵬认为,杭州完全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他表示,过去9年,杭州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增幅达到5.4%,常住人口的增长在全国领先。阿里巴巴又运营着最大的线上创新创业空间。

不管是从人才引进、自然环境、营商环境、就业环境等条件来看,杭州都有着未来产业发展的优渥土壤。作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杭州万科,也更注重和这座城市的关系,与城市共生共长。

在一个月前的杭州万科产城第3届“发条节”上,李嵬说:“于智慧空间运营服务而言,我们定位知识服务创新区,跟阿里云达成了深度合作;于文化空间而言,我们依托万科杭州产城大屋顶团队,去年一年已运营超300场活动;于城市空间而言,我们从未停止服务于轨道和物业的开发、城市更新、酒店、物流仓储等各类产业生态。”

(杭州万科总经理李嵬 图片来源:杭州万科)

如今的杭州万科,不再是单一的住宅开发商,它正在打开更多业务边界,以“服务”作为关键词,以复合空间运营能力持续服务城市。目前已经进入了人居空间、产城运营服务、轨道+物业一体化开发、商业消费服务、租赁空间服务、城市公共服务、物流仓储服务、城市更新、文化服务等多领域……

而于7月开启的杭州万科“城市品牌月”,带出万科内部全力打造的三大“大国重器”,也体现着万科服务城市重大节点的决心:一、地铁万科天空之城,大体量高复杂性的TOD轨道+物业开发;二、良渚板块的整体布局和复合业务运营探索;三、亚运村建设,面向2022、凝聚更多高光时刻的城市共建。

“万科希望能够成为线下实体空间的最大运营者,这就是万科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企业业务战略所对应的未来梦想。” 李嵬说。

这也正是杭州万科要做的——“与未来一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