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征租房公司名下房产:德国抑制房租上涨的终极武器?

在租客看来,这个看似违反物权法、侵犯私人财产权的激进倡议有其法律基础;而法学界人士则一致认为这些“依据”并不适用于当下情况。

2013年8月20日,德国柏林,一片公寓楼群建筑上用2.2万平方的壁画进行装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钱伯彦 界面新闻德国特约记者

“五年之内,柏林除了新建住房外的所有出租房房租都不允许涨价。”

6月18日,柏林市议员洛佩希(Katrin Lomptscher)宣布,市政府及市议会就冻结租金上涨达成一致。冻结令只是柏林市政府过去数月间出台的一揽子方案中的一环,其余措施还包括2020年起设置“租金帽”,房东空置房屋超过三个月或计划翻新房屋都需报备市政府,以及最高50万欧元的罚款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给火热的租房市场降温。

两个多月前,超过4万名愤怒的游行者在4月6日这一天走上柏林街头,抗议连续十余年快速上涨的房租。虽然柏林之前已多次爆发类似示威游行,但此次却是口号最激进的一次。聚集在总理府门前的人群只有一个诉求:一个逆转租金上涨的终极大招——强制征收“无良”的私人租房公司的所有房产。

组织此次游行的市民团体“征收租房公司房产”(Deutsche Wohnen und Co. enteignen)主张,由市政府出面强制征收首都地区拥有超过3000套房源的一众租房公司。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当地最大的租房公司Deutsche Wohnen,该公司仅在柏林就拥有10万余套公寓。

“一起上!这是人民决议的发令枪!当这座城市的租客不再畏惧之时,就是那些大房屋公司滚出城市的时刻!”伴随着充满斗争意味的口号,该组织的创始人塔赫利(Rouzbei Taheri)也于抗议当天开始征集市民签名,以期推动征收倡议进入立法程序。

6月14日,塔赫利宣布已收集到超过2万份签名。根据德国法律,该倡议需交由柏林内政厅长审阅;若能得到当地7%注册选民的支持,该倡议还需以新法案的形式交由市议会讨论。

图源:柏林日报

千夫所指的租房公司

柏林的房租真的已经高企到让人望而生畏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金融危机之后,以首都柏林为代表的德国各大城市的租金都出现了年增幅超过10%的上涨浪潮。

与中国的上涨、调控、降温、再上涨、再调控的周期规律不同,拒绝“看得见的手”介入的德国房屋市场更像是温水煮青蛙。相比于十年以来翻番的房租,德国缓慢的人均收入增长显然严重落后于租金的增幅。

是什么造成了房租高企?成因是复杂的。伴随着移民潮的人口增长、逆城市化之后的再城市化、因政府错误预估人口变化趋势而导致的福利住房减少、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的社会趋势等,都是重要因素。

不过,相比于这些宏观且抽象的概念,德国普通老百姓更愿意相信,问题出在那些租房公司身上。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经济一直坚挺的德国持续吸引了大量国际游资。除了直接在当时仍是价格洼地的柏林置地之外,投资机构更喜欢运作资本,购入德国租房公司的股票。

不同于中国租房公司在房屋市场上更多是充当中介的角色,德国租房公司直接购入整栋居民楼,翻新装修后重新出租。获得了资本支持的租房公司,也毫不客气地在各大城市扩大经营规模,最终成为了如今的“出头鸟”。

德国的租房公司是否真的是热衷于炒高租金的罪魁祸首?它们或许并非如此缺乏社会责任感,但的确是租金上涨的重要推手。

为了抑制租金上涨,德国政府曾出台过租金三年内上涨幅度不得超过15%的人性化规定。但在实际执行时,这条法规其实只能保护长期租客。

相比于拥有闲置房产的小房东,租房公司因为相对规范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更容易吸引流动性更大的外国人及学生入住。高流动性则导致租房公司更喜欢签订短期合同,租客交接时租房公司也往往会重新粉刷墙面,并声称为下一位租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翻修房屋、勤换房客并签订新合同等手段,租房公司很容易规避15%的涨幅上限。即便是长期合同,租房公司也会在合同中加入每年修订租金的权利,且每年更新租金时往往都会触及上限。

以记者在法兰克福的一居室为例,Deutsche Wohnen公司在2019年将房租从之前的400欧/月上涨至430欧/月。与该处房源的前租客仅为320欧元/月的租金相比,Deutsche Wohnen确实在记者入住时以房屋进行过翻修为由大幅上调了租金。而记者在巴伐利亚工作地租住的一居室则为私人房源,三年之内租金未有任何变化。

2014年至2018年柏林每平米租金大幅上涨,新入住租客(蓝线)支付的房租明显高于长期租户(红线);与其同时,柏林最大的租房公司Deutsche Wohnen的股价却节节高升(右图,单位股/欧)。图源:柏林日报

政治色彩的法律问题

下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强制征收房屋公司的房产合法吗?

至少在愤怒的租客看来,这个看似违反物权法、侵犯私人财产权的激进倡议却有其法律基础。

德国《基本法》(即德国宪法)第14和15条中规定:“若是符合公众福祉的特殊情况,且确保落实相应赔偿的前提下,强制征收为合法。”当然,自从联邦德国建立以来,该条款从未在任何诉讼中被援引过。

而与倡议者不同,法学界人士一致认为这些条款并不适用当下情况。

“公众福祉是个法律概念,刻意模糊的定义也意味着法院对此有最终解释权,”城市规划法专家Isabel Strecker表示,“只有在地块所有者刻意囤地且拒绝出售时才能征收该地。”而租房公司显然并不属于该类。

“在柏林发生的事情根本不是为了公众福祉,这是要将整个行业都公有化,”柏林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Benedikt Wolfers也持反对态度。“征收商业地产行业的大量私有财产,这不是所谓的‘特殊情况’。”

一般而言,“特殊情况”在德国特指高速公路或者铁路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

“公众的福祉强调的是财产的社会属性,但是社会属性的前提是保护财产所有权,”联邦议员Hermann Solms撰文称,“通过征收私有财产来为政府错误的住房政策买单绝对是错误的。”

在不少德国学者看来,强制征收不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价值观问题。保护私有财产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成功的最重要要素。

当然,即便征收最终能够成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赔偿。

根据德国《建筑法》(Baugesetzbuch)规定,赔偿额应为该地房价的市值。但是,财政并不富裕的柏林市政府甚至连维护廉租房都捉襟见肘,更勿论大规模征收数万套住宅。或许也正因如此,街头的激进口号中对赔偿一事只字未提。

此外,关于拿租房公司开刀是否就能遏制房租上涨也未有定论。

尽管租房公司持有的房产数量庞大,但也仅占柏林房屋供给的三分之一。即便强征所有10万套公寓,也不足以填平柏林20万套公寓的缺口。更何况强征并没有增加任何供给,住房短缺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唯一的区别只是将“头部玩家”从租房公司换成了政府。由于政府通常会在分配住房时照顾贫困阶级,这也将激励原本不得不挤在郊县的人尝试涌入市区,反而进一步恶化紧张的住房市场。

而这场经济界和法律界的争论很快便上达天庭。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一次集会上喊话道:“可以确定的是,意识形态的壕沟战并不能多创造出一套房子。”

与总统扮演和事佬不同,在没收房屋的漩涡中心——柏林,市议会内的各党派似乎更愿意借机发挥。

绿党副主席哈贝克(Robert Habeck)就公开支持强征倡议:“如果地皮所有者既不愿意造房,也不愿意出售,这块地皮就应该被征收。”

“这就是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的集大成者,”德国不动产协会IVD主席Jürgen Schick争锋相对道:“在某些政客的默许下,妖魔化房屋公司与滋养暴力无异。”在他看来,光是允许这样的讨论存在,就已经极大地伤害了柏林乃至全德国的营商环境。此前在柏林已经发生了租房公司的公司用车被当街焚烧的恶性事件。

这里的“某些政客”所指的,除了哈贝克,还有社民党籍的柏林市长米勒(Michael Mueller)。

作为主流大党,社民党虽然不像绿党或左翼党那样为征收房屋摇旗呐喊,但也仅是选择了拖字诀。4月份的示威爆发后,社民党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决定于今年秋季召开地方党代会讨论对策。

而政治立场偏右的自民党则希望通过修宪以堵住法律缺口。自民党党团副主席托尔(Michael Theuer)直言:“我们应当取消《基本法》第15条,这样才能显示对于财产权的尊重。”

就如同征收房屋并不能增加任何一套公寓一样,掩耳盗铃式地划去宪法第15条、不给人留下口实也同样无法改变任何现状。

至少,赢家或许永远不会是那些默默承受着高房租的沉默之大多数。

就在6月19日,柏林发布五年租金冻结令之后的次日,柏林地区房东协会(H&G)就在网站上呼吁所有房东抓紧最后的时机涨价。

“您最后涨房租的机会,目前只剩0日0时0分0秒。”

图源:H&G

(文中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