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年上半年美国流行文化中的亮点与槽点

界面新闻   2015-07-06 16:02
作者:Matthew Jacobs ·

2015年已经过半,这疯狂的6个月给了我们足够多的谈资与槽点,包括流行文化。我们盘点了这半年来流行文化中的亮点与槽点,其中包括一场勇气可嘉的亮相、一部破纪录的电视首秀、一位饱受指责但不愿离场的喜剧演员和一场让人心碎不已的离婚。

亮点:凯特琳·詹纳隆重亮相

约1700万观众在一个周五晚上观看一位电视真人秀明星、前奥运会运动员变性后在美国ABC电视台戴安·索耶(Diane Sawyer)专访中侃侃而谈。一个半月之后,凯特琳·詹纳(Caitlyn Jenner)在《名利场》杂志封面上正式亮相,照片由安妮·雷波维兹(Annie Leibovitz)拍摄。这两次公开亮相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与赞扬,这位美国英雄也因此终于能在公众面前拥抱自己真实的身份。

亮点:泰勒·斯威夫特凭一己之力改变音乐市场

流音乐平台已为数不少,但如苹果这般财大气粗的公司想进军在线音乐市场却在用户免费试用的三个月之内拒绝向音乐人支付版税就未免忒小气了。那么让泰勒·斯威夫特来阻止科技之神们犯下这个错误吧。这位歌手在一封公开信中言辞犀利优雅地指责了苹果公司的这一决定,在几个小时之内,苹果就宣布更改方案了。小伙伴们,那,才叫影响力。

槽点:#OscarsSoWhite 奥斯卡白人至上

虽然《少年时代》力压《鸟人》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毋庸置疑,但今年2月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期间,“奥斯卡白人至上”(#OscarsSoWhite)这一标签充斥着社交平台。在《为奴十二载》夺得最佳影片的一年后,参与本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的20位演员都是白人,而2014年备受好评的历史传记题材电影、聚焦美国平权斗士马丁·路德·金1965年组织的“由萨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的《萨尔玛》因在历史事实问题上受到争议在几项重要奖项上皆无斩获。

亮点:《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导演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翻拍了自己1979年的反乌托邦名作。这部电影因对女权主义大唱赞歌而成为这个夏天最别具一格的翻拍之作。在荒无人烟、充满活力、颜色饱满的橙色土地上,最新一集“疯狂的麦克斯”给了我们一段充满惊人特效、令人腺上激素飙升的观影之旅。查理兹·塞隆和汤姆·哈迪将两位现代英雄描绘得出神入化。

槽点:比尔·科斯比(Bill Cosby)继续演出

尽管深陷多项强奸指控,喜剧明星比尔·科斯比仍坚持继续他的“永无结束”喜剧巡回演出。他对质问者、示威者和演出取消通知熟视无睹,甚至在一场安大略湖的演出中开玩笑说(如果能称之为开玩笑的话):“在我身边喝醉酒的话要小心哦。”差评负分滚粗。

亮点:皮克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

对于一部非续集性的影片来说,《头脑特工队》成为皮克斯公司上映首周末票房最高的电影。它的确值得一看:这部催人泪下的电影讲述我们头脑中各种感情的故事,电影一上映就好评连连。对于那些以为只是陪自己的女儿打发两个小时时间的大人们来说,它是部非常治愈的好电影。

亮点:嘻哈专辑《To Pimp a Butterfly

虽然专辑标题中含有“皮条客”(pimp)这个不雅词汇,肯德里克·拉马尔(Kendrick Lamar)仍有幸获得自己的第一张畅销榜排名第一的专辑,这张专辑也是2015评价最高的专辑之一。这场复杂的听觉盛宴专注于种族关系。《To Pimp a Butterfly》被称赞为“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狂飙”、“一部无以伦比的杰作”、以及“一首让人每天早上醒来都想变得更好的勇气之歌”。

槽点:蕾哈娜、爱戴尔和坎耶·维斯特还没出新专辑

亲们,快点给我们上新专辑啦!

亮点:喜剧节目《艾米·舒默的内心世界》(Inside Amy Schumer

美国喜剧中心频道的喜剧节目《艾米·舒默的内心世界》已经进入第三季。让人惊喜的是这一季亮点连连,包括“最操蛋的一天”和“艾米·舒默心中的12个愤怒男人”。

槽点:针对麦当娜的老年歧视

麦当娜的“反叛之心”(Rebel Heart)巡回演出问题不断。先是去年的新专辑单曲泄露,然后是全英音乐奖上的摔倒,接着是在科切拉音乐节(Coachella Music Festival)上麦当娜在表演中途强吻另一表演嘉宾Drake令对方尴尬不已。但2015年对麦姐最大的打击是,无论她做什么,都会受到年龄歧视者的抨击。请清楚这一点:无论麦当娜是否还在制作优质音乐、是否还在以一种得体的方式宣传自己,都和她的年龄无关。“什么?你觉得人到40岁就好去死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别人应该这样。”那是她在1992年时发表的评论,当年她34岁。下个月麦当娜就要57岁了,她仍然生龙活虎。别指望让她停下脚步。

亮点:好评率超高的电视剧《嘻哈帝国》(Empire

《嘻哈帝国》剧终时观看人数已经达到1700万,这个惊人的数字对于一部2015年才上映的新剧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是真的:自上世纪90年代尼尔森公司(Nielsen)开始统计剧集评论数以来,美国Fox频道推出的《嘻哈帝国》是第一部每周评论数都在上升的新剧。我们都还没提泰拉吉·P·汉森(Taraji P. Henson)饰演的好斗但美艳的Cookie呢。艾美奖评委们,别让粉丝们失望哦!

槽点:詹妮弗·加纳(Jennifer Garner)与本·阿佛莱克(Ben Affleck)离婚了

10年后,这对美国英雄情侣还是分手了。2003年,詹尼佛·加纳与本·阿佛莱克在电影《超胆侠》(Daredevil)剧组中相遇,自那之后就被我们奉为真爱典范。虽然我们不需要其他明星情侣来让我们“再次相信爱情”,但我们真心希望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本和詹尼佛能幸福快乐地永远生活在一起。

亮点/槽点:告别《大卫深夜脱口秀》(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

大卫·莱特曼在《大卫深夜脱口秀》的最后几个月时间里依旧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主持人,所以很难将他的离去视作槽点。但与这个深夜脱口秀界最后的守卫人及其出了名的脾气暴躁与明快主持风格告别,还是让人心碎不已。届此,纽约失去了它最有名的名人,美国失去了它最深刻的睡前电视评论,喜剧界的一个时代也随着莱特曼特有的带有颠覆性的黑色幽默结束了。

亮点/槽点:《广告狂人》(Mad Men)、《公园与游憩》(Parks and Recreation)、《火线警探》(Justified)完结

三部剧在苦乐参半的氛围中完结:“广告狂人”拿着可乐瓶进入70年代;《公园与游憩》暗示了莱斯利·诺普(Leslie Knope)赢得总统选举;《火线警探》的男主瑞兰·吉文斯(Raylan Givens)备受好评,让导演艾尔默·伦纳德(Elmore Leonard)自豪不已。

槽点:《权力的游戏》中琼·斯诺死亡

小心剧透?拜托,如果你想避开《权力的游戏》相关信息的狂轰滥炸,请永远远离网络。身为粉丝的我们早就不再避讳各种猜测,而且我们还在为琼·斯诺的死亡悲痛不已。《权力的游戏》从来就在杀死自己的明星角色上不遗余力,但琼·斯诺之死让这部剧在挑战观众情感上站上了新高度。(这位充满魅力的领主指挥官还会复活吗?会以什么形式复活?更加令人难受的是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猜测)。

槽点:电影《五十度灰》

你喜欢电影《五十度灰》么?你怎么看这部小说的前传?你也许并不欣赏网友对作者E. L.James的Twitter问答的嘲讽,我们也的确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抨击,但说真的,针对这个系列的尖刻评论的确很逗。

槽点:导演乔斯·惠登(Joss Whedon)与漫威和Twitter的纷争

执导过《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系列电影的导演乔斯·惠登无疑是当今最棒的电影导演之一。所以当我们得知惠登在执导《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时就一些自己的独特设计与漫威有“非常不愉快”的分歧时我们真的很沮丧。几乎是同一时间这位知名的女权主义者离开了Twitter。他声称自己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潜心拍摄下一部电影,但鉴于他因说电影《侏罗纪世界》有种“70年代男性主义至上的视角”而收到死亡威胁,他的这个愿望也许不能实现了。

亮点:Lifetime频道新剧《镜花水月》(UnReal

如果你喜欢电视真人秀但还没有看Lifetime频道的这部新剧,你就是在浪费这个夏天;即使和看电视真人秀相比你宁愿去扫地,不看《镜花水月》也还是太可惜了。这部引人入胜的剧向我们展示了一部电视相亲节目的幕后故事。这部剧没有批判热衷于电视真人秀的观众,而是质疑了电视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类型的方方面面。Shiri Appleby和Constance Zimmer在剧中的精湛演出也让这部剧非常耐看。

槽点:所有那些糟糕的电视翻拍剧

省省吧,我们不想知道《欢乐满屋》(Full House)的主人公后来怎样了。我们也不想看联邦调查局特工马尔德(Mulder)和斯克利(Scully)解决更多的离奇事件(抱歉啦,《X档案》骨灰粉们!)。更不想看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出现在中规中矩的情景喜剧片《天生冤家》(The Odd Couple)中。像《双峰镇》(Twin Peaks)这样草草结尾的剧倒还好,但翻拍那些贩卖怀旧情怀的老剧就太廉价太没劲了。Netflix的存在是有理由的。

 

亮点:纪录片《纽约灾星》(The Jinx)

或许有人会在道德上质疑《纽约灾星》,但这部记录片出色的叙事技巧及无以伦比的结尾无可指摘。主人公罗伯特·邓斯特(Robert Durst)在这部迷你剧集中一直在眨眼睛,但观众可是从头到尾目不转睛地看着剧情发展:在引人入胜的5集之后,他的那句“杀了他们全部”无意中供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让这部纪录片除了娱乐之外拥有了任何导演都无法想象的话题性。

亮点:麦莉·赛勒斯的性主张

无需发布新专辑,麦莉·赛勒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她在《Paper》杂志上全裸出镜,与Instagram合作拍摄了性别模糊群体的宣传照,有了一个“维密天使”绯闻女友。她开放的性主张更是引发热议:“只要不是动物,只要成年且自愿,我几乎可以说愿意和任何人发生关系。”

槽点:音乐流服务平台Tidal

尽管有宏大的愿景、有碧昂斯、杰克·怀特、麦当娜、亚瑟小子等明星的加盟,Tidal这个Jay Z投资了5600万美元的音乐流服务平台还是折戟了。尽管Jay Z尽自己所能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许多投资人还是认为这个昂贵的音乐刘服务平台“非常失败”,宛如“火车残骸”。

亮点:黑人歌手沙米尔(Shamir)的脱颖而出

拥有雌雄莫辩的嗓音和Prince的造型风格,沙米尔在2015年横空出世。他标志性的时髦独立流行音乐风格充满了迪斯科说唱与招摇的时尚气息,和其他听过即忘的单曲相比,他的歌十分有望成为今年的夏季最佳单曲。

亮点:撒欢的羊驼

虽然严格来说和流行文化没什么关系,但这些在亚利桑那州一退休社区奔跑、跳跃、撒欢的“草泥马”真的给了我们很多欢乐。

 

译者:林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