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学森之问到任正非之问:拔尖学生能否培养成大师?

“珠峰计划”于2009年在19所国内顶级大学启动,其全称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些学生的使命是取得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几年过去,这些人才的成才轨迹如何?

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珠峰计划”于2009年在19所国内顶级大学启动,其全称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些学生的使命是取得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几年过去,这些人才的成才轨迹如何?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现在,中国拔尖人才的培养状况如何?今年5月的“任正非之问”似乎给出了一个注脚。

华为危机之刻,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什么?硬设施是没有灵魂的,灵魂在于文化,在于哲学,在于教育。”

基础领域的科学家已成为一个经济体甚至整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目前,中国正在开展“珠峰计划”,其全称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于2009年在19所国内顶级大学启动,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学科。

这些学生的使命是取得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甚至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几年过去,这些人才的成才轨迹如何?

通过梳理首届(2013年毕业生)至2017年的4499名毕业生去向数据。接近60%的学生赴国外大学深造,711人进入了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的高校深造,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进入了23所培养出较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深造。

当然,围绕这些“天才候选人”挥之不去的质疑仍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能按部就班地培养出来吗?

拔尖人才成长轨迹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为14岁至16岁天才少年设立的“少年班”,是中国第一个高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985年,又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重点大学设立了拔尖人才项目。

社会对“少年班”褒贬不一,但截至目前已产出了多位学术界、企业界领军人才。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简章介绍,学术界里,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骆利群,哈佛大学物理系、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庄小威,31岁即当选为哈佛大学教授的尹希;企业界里,包括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历史上当选年龄最年轻的会士、百度总裁张亚勤,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等。

珠峰计划的历史较短,即使是首届学生,也可能刚刚博士毕业,尚未取得标志性学术成果。因此,对其成长轨迹是否符合预期的考察,可以观察他们是否选择继续深造,及是否留在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

数据显示,4499名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高达98.02%。其中,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4所高校的读研率为100%,最低的浙江大学也达到了93.18%。全部学生中仅有81人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8%。

数据还显示,他们绝大部分留在了基础学科及相关领域,其读研的专业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比例高达97.34%。

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中,57.51%的毕业生赴国外深造。其中的绝大部分进入了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名大学就读,更厉害的是,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名校读研的人数总计711人,占比16.09%。

除了名校,还需关注他们读了哪些专业。据统计,671人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学科读研,占比15.18%。进入前50学科读研人数为2102人,占比47.57%。

在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学习,对于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硕豪表示,进入世界一流基础学科领域深造的人,绝大多数能够进入该学科国际一流的学术交流网络,大幅增加了成长为科技精英人才的机会。

“在科学界的超级精英中,有大量近亲相传的现象。”李硕豪说。1972年以前在美国进行其获奖研究的92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当中,有48位曾在前一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手下当过学生、博士后或低级合作者。

北京大学是19所珠峰计划高校中表现最好的。在读研人数、赴国外读研人数、全球排名前10大学和学科读研人数方面,都位列第一。

宁留国内一流不去国外二流

教育部4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计划相关情况,涉及学科将扩大至17个,2019-2021年,建设约60个左右文科基地、200个左右理科和医科基地。

入选珠峰计划的学生大多被编成小班,采取导师制进行培养。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化学班每年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从全校选拔15-20名学生,从入学开始,学校就为他们选择了有国外访学背景的教授组成教授指导小组。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学生自由选择一位教授担任自己的学习生活导师。

当然,尖子生的学习也绝不轻松。南开大学物理“伯苓班”在大一下学期会开设一门“物理研讨2”的课程,这门课被学生笑称为“最坑的课,没有之一”。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和教师针对科学前沿,拟定研讨题目范围。学生们在该范围内选定题目,并组成相关的学习和汇报团队,自主查阅资料、相互研讨、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相关教师研讨、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并形成总结汇报。

由于要赴国外名校深造,学生们还要学好外语。吉林大学“唐敖庆试验班”的问卷调查显示,44%的同学最重视出国申请,53%的同学每周学英语的时间在5-20小时之间,6%的同学大于20小时,41%的同学英语六级在500分以上或者托福90分以上或者雅思6.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珠峰计划在19所大学中实施的绩效差距明显,北大、清华、中科大等少数高校在上述指标中遥遥领先,而一些大学在赴国际一流名校深造等指标上表现平平。比如,4499名毕业生中,38.89%留在国内一流大学深造,接近14%进入国外大学二流学科领域所在机构深造。

李硕豪认为,如果不能申请到国外一流大学,不如鼓励他们选择与国外一流大学相关学科领域所在机构建立密切学术交流关系的国内相关顶尖学科点深造。

他们是精英,但会是大师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进入珠峰计划的学生不一定是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受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思想影响较深,选择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较多。”李硕豪说。

这只是原因之一,高考状元还可能缺少在某一学科方面的专长。这并非因为他们天赋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未经过专门训练。

“我在国内和国际奥赛上遇到的所有朋友,都被不同大学的珠峰计划项目所录取。”一名珠峰计划学生说。

一位要求匿名的知名大学理学院教务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学院3届珠峰计划学生中,保送生占69%,自主招生占24%,普通高考生只占7%。这个学院约80%的学生来自保送和自主招生,他们被录取主要是因为奥赛成绩。

赵明(化名)是当年高考全省理科前10名,但进入这个学院读本科后发现自己跟不上那些竞赛生的步子,“高考生与竞赛生在一起,简直是龟兔赛跑”。赵明最终通过选修难度相对较低的专业课凑够了本科毕业的学分,并顺利跨专业考上了金融学硕士。

珠峰计划的大部分学生,实际上从中学阶段就开始了专门训练,他们早已被认定为在某方面天赋异禀,只不过在选择是否加入珠峰计划前经历了一次人生方向的选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