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创设CBS支持银行永续债发行,缓解信贷投放约束

分析师指出,央行创设CBS保障银行永续债发行,有利于支持银行资本补充,缓解信贷投放约束,改善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陈鹏

周四(1月2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以支持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

根据央行公告,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此外,央行还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其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随后,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也表示,将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去年12月,央行公告表示,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永续债券是无固定期限、内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债券。今日,首支商业银行永续债——中国银行400亿元永续债——开始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创设CBS、银保监放开险资限制,有利于提高永续债流动性,增强市场认购意愿,保障银行永续债顺利发行。进一步来讲,可以支持银行资本补充,缓解信贷投放约束,改善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个置换工具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增加永续债的信用,相当于央行为永续债背书。银行购买永续债,实际可以持有央行票据。当然,银行也可以用央票做抵押,获得新的流动性。”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对界面新闻表示,由于条款设置较为严苛,且国内商业银行永续债尚无先例可循,投资者对于该品种债券信用风险、流动性等存在一定担忧。此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将加速国内首单商业银行永续债尽快落地,同时亦为建立和逐步完善永续债市场奠定了基础。

从条款设计来看,商业银行首单永续债偿还顺序在二级资本债之后,优先股之前,期限为5+N,第5年发行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具有赎回权,同时含有双触发的减记条款以及利息非递延支付机制。

“上述债项条款主要是为满足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认定标准而设计的,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债项品种。特别是在国内无相关先例可循的前提下,到期赎回的可能性、减记条款是否触发、利息非递延支付的约束力等问题均会增加投资者的担忧。”徐承远说。

他认为,在此背景下,央行创设CBS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的银行永续债纳入MLF等合格担保品范围,将提升商业银行永续债的投资吸引力,提高永续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由于保险资金期限较长,其作为商业银行永续债的投资者具有天然的优势,银保监会放开保险机构投资二级资本债券和商业银行永续债限制,将大大拓宽此类债券品种的投资者范围。此举将加快商业银行永续债市场的建立和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师还表示,央行创设CBS可能会使资金面进一步宽松。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CBS操作本身并未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化,央行也并未投放基础货币。不过,商业银行可以用置换来的央票向央行抵押以申请SLF、MLF或TMLF等流动性支持,同时,央行还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MLF、TMLF等合格担保品范围,这可能会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对界面新闻表示,CBS虽然不能交易,但可以用来做MLF、TMLF等操作的抵押品,这意味着银行如果使用CBS,还可以进一步加杠杆。

黄益平指出,近年来,商业银行资本金已经成为业务发展的重要约束。在严控金融风险、让影子银行业务回表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永续债可以帮助银行建立一个持续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同时,也有助于丰富资本市场特别是债权市场的产品,最终也许也能帮助改善资本市场定价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18年以来,在监管考核、利差收窄、表外回表和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等因素叠加下,银行资本金压力明显加大,并对进一步信贷投放形成约束,给货币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带来阻碍。

去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较2017年多增2.64万亿元;贷款同比增速达到13.5%,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但从结构来看,企业部门贷款增长缓慢,反映企业融资复苏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票据融资大幅增长,12月票据融资增加3395亿元,同比多增近2000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从票据融资较多这点可以看出,当前货币政策到实体部门融资的传导仍受到信用风险与贷款定价这对矛盾的制约。在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改善前,释放过多流动性可能使市场面临“资产荒”的窘境。

分析师认为,在“宽货币”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银行间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政策正在朝“宽信用”发力。在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之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银行信贷供给是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发表的文章指出,银行信贷供给仍存在三大约束。第一个就是资本不足构成实质性约束,若不及时补充银行资本,将制约其下一阶段合理的信贷投放。此外,部分银行信贷投放面临流动性约束,利率传导不畅也对银行信贷需求形成约束。对此,央行一方面利用各种定向工具精准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并一轨”。

孙国峰强调,“应当看到,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是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鼓励银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标、派任务的行政办法。”

黄益平表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主要还是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比如平等对待国企和民企,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市场化的风险定价。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