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已印发,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员超3000人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以秦汉长城和明长城为保护重点,遵循“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2019年1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明确将以秦汉长城和明长城为保护重点,遵循“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

刘玉珠介绍称,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启动规划编制前期工作,陆续于2010年完成资源调查,2012年完成长城认定,2015年完成信息系统,2016年完成省级规划。在此基础上,国家文物局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并于2018年底报送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后,2019年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此规划。

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刘玉珠表示,部分明长城作为“长城抗战”物质见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规划提出了长城重要点段遴选标准,提出开展长城遗产线路建设、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工作设想。

此外,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刘玉珠介绍称,对于绝大多数长城点段,重点做好日常养护、局部抢险和标识说明。对于价值突出的点段,在开展考古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最低程度干预和真实性原则,实施局部修缮加固,设置展示服务设施。

值得提及的是,长城的分布范围广,保存的环境特别复杂,且多数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刘玉珠表示,长城多数分布在交通条件比较差,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人迹罕至的山区、戈壁、草原等区域管理巡查维护难度非常大,单靠文物部门一家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长城保护方面的诸多问题,势必要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据介绍,依据《长城保护条例》第16条规定,国家文物局出台了《长城保护员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地处偏远、没有利用单位的长城段落所在的当地政府或者其他文物主管部门聘请当地群众担任长城保护员,并对长城保护员给予适当的补助。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有长城保护员超过3000人,各省长城基本实现了保护员全覆盖。

国家文物局近年拨专款为长城保护员提供巡查设备和标识等,北京等地省市也将长城保护员补助经费纳入到地方财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文物工作者严重缺乏的问题。

此外,刘玉珠表示,总体上看,由于未能得到地方财政的足够支持,兼职的长城保护员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问题特别突出。推动全民参与也是提升长城保护效果的重要途径,国家文物局非常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

对于保护长城的经费投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长城保护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财政近几年每年大概拿出将1个亿左右的补助经费,来支持各地长城保护,主要用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长城重要点段保护。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在长城本体上的比较少,更多地用在长城周边环境的保护,社会、旅游等方面的资金主要用在长城的旅游开发上。三是社会资金,包括所谓开发性资金,但是第三个方面的资金容易出问题,要加强领导。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对于长城保护资金的支持,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这几年的支持力度在逐年提高和加大,尤其是中央财政的支持,比如某一段长城需要进行保护修缮,除了地方财政之外,中央财政在这方面的支持还是基本能够得到保证的。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