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房子是美国梦的最佳纪念

界面新闻   2015-05-04 15:33
作者:吴蕙予 ·

莱维顿不是一座孤立的大楼,而是一片拥有超过1万7千套独立式住宅的小区。这个项目是美国典型的战后规划社区,于1947年开始建造,比它最热诚的的支持者和最严苛的批评者活得都更为长久。一直矗立至今的它,不仅仅是美国梦荣光的纪念碑,或是美国梦所蕴含的平和与一致性的象征,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意涵。

和美国20世纪的很多其它建筑一样,莱维顿最初也是一次精明的业务转移。二战前,莱维特(Levitt)父子的住宅建筑公司专门在纽约的长岛,为中上层阶级建造房屋。不料,因为战争带来的建筑资源的巨大消耗,公司的业务不断缩减。

人们在纽约长岛排队参观莱维顿社区的房屋。

很快,老莱维特的其中一个儿子威廉·莱维特(William Levitt),从海军退伍还乡。他有了一个主意:每一个退伍的美国士兵都需要一个家。他在军队中学到的大批量建造军事人员住房的策略,是不是也能应用起来呢?

于是,莱维特父子们在长岛买了一块7平方英里的农地,开始动工。在1947年到1951年间,他们建好了莱维顿社区的所有住宅。

在建设的高峰时期,利用美国汽车制造业广为流行的生产方式,莱维顿社区每16分钟就有一座新的住宅建起。大量非工会的分包商和“不熟练”的工人,从一座房子到另一座房子,每个人只需要操作26个高度专业化步骤中的其中一个,就能完成整个装配过程。他们使用的,都是直接从厂商手中购置的、完全标准化的材料。

“我们不是施工人员。”这一切的策划者莱维特坦言,“我们是制造商。”他甚至宣称自己的公司是“房地产业的通用汽车”,为很多家庭提供了实现美国梦所需的家庭要素,正如通用汽车为他们提供了交通要素。他们也采用了汽车行业早期流行的一致性审美。由阿尔弗雷德·莱维特(Alfred Levitt)提出,在相同的建设计划中,给一座座房屋做标记,尽管每座房屋都只是颜色、窗户、屋顶轮廓线等处的细微差别。

莱维顿社区的建造出了名的迅速:每座房屋只需要16分钟。

虽然如此,威廉·莱维特将他的产品称为“美国最好的房子”。房子最初售价为7990美元,只需要缴纳5%的头期款(老兵无需缴纳)。房屋内部则配置有电视机和高保真度的音响设备。但是,有些观察者还是持保留态度。艾瑞克·拉兰比(Eric Larrabee)在《哈泼斯杂志》上称“小莱维特让美国郊区陷入了一种荒谬的逻辑”,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则将这个社区形容为一个“无法逃离的统一环境”。

美国社会的很多阶层发现自己很难加入到这个住房计划中。数十年里,莱维顿的居民中,100%都是白人。起初,房屋的契约限制了其他少数族裔购买,因此可能引发周边房价的自由落体式下降。“这个社区有着非常整洁的环境。”1950年的《时代》杂志这样称赞莱维特和莱维顿社区。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后,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种族融合的趋势也没能触及莱维顿社区,如今的人口资料显示,社区内白人住户的比例仍然高达94.15%。

到了1950年,在莱维顿社区居住的男人中,有80%都在曼哈顿工作。这样的变化也为随后出现的无数(人们仅在下班后回来睡觉的)城郊居民区,树立了典范。它们也为20世纪中期的诸多小说家提供了素材,很多知名的作品都猛烈抨击了这种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在小说《革命之路》中对莱维顿全盛期的美国生活进行了控诉,他写道,那个时代“渴求一致”,“因为政治上艾森豪威尔政府和麦卡锡的政治迫害,人们对安全和保障有一种盲目而绝望的执着,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至于莱维特,他相信麦卡锡主义者,“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很多人都会变成共产主义者。他有太多的事情能做。”他建造了便宜的、功能完善的房屋(其中有很多保存至今),莱维特或多或少为新的郊区土地所有者留下了一些别的创造性产物。毕竟,作为美国人,很多新的房屋都是依照顾客的具体要求而建造的,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风格:从功利主义的科德角设计,到殖民地风格、农场风格、乡村俱乐部风格,无所不包。

到了1950年,80%的莱维顿社区的男性居民都是在曼哈顿工作。

“的确,开始建造的时候,它们就是些小盒子。”W·D·维瑟雷(Wetherell)小说《住在莱维顿的男人》中的人物解说员这样说道,“但是,当我们戴上手套,开始改造它们,增加各种材料时,它们就彻底改变了。”他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段狂热回忆中,“50年代,60年代早期,我们都朝着同样的方向……感谢大比尔·莱维特,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你谈论梦想。见鬼,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是前人从来没有的。7000美金!降了100美金!在那里,我们就是牛仔!我们就是拓荒者!”

但是这骄傲的莱维顿社区房屋的拥有者,回想起了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也记起了“没有什么是我们不愿意为彼此做的。照看婴儿,捎别人一段路,帮暂时困难的人支付抵押贷款”。不仅仅是莱维顿社区的第一代居民的生活有着社会主义的色彩,此后的居民也一直在不断调整。例如,莱维特坚决主张,每家的房屋都不该在公共的绿色空间中用栅栏隔出一块作为私有,这一点看上去多少都有些社会主义了。

莱维顿社区的存在,要归功于当时一项罕见的美国社会主义行动,“1948年住房议案”。这项议案放松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让每个美国人都有机会购买这些降了5个百分点,且分30年期抵押贷款的房屋。城市居民发现,他们买一套“现代”住房,就跟租一套无电梯公寓一样轻松。莱维特等住宅建筑商则发现他们的生意蓬勃发展,似乎永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政府支持下的郊区建设,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在20世纪下半叶,这样的政策减轻了市中心的拥挤程度。莱维顿社区和它的衍生物(其中,莱维特本人在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波多黎各建造了三座,并且依然命名为“莱维顿”)吸引了一代美国人搬出城市。他们的孩子在这些安全、创新、有时又有点疏离的环境中成长,而孩子们所抚养的下一代又开始回到城市,如同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