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为什么一说酒店管理就会想到瑞士?

历史积淀深。

在贵族家庭教书的神父理查德·拉塞尔万万没有想到,他所著的《意大利游记》(1670)会掀起一股持续两个多世纪的风潮。这股风潮是瑞士酒店业发展的契机,也是该国酒店管理专业能霸榜各排名的历史积淀。

英国贵族来了

在这部“旅行指南”中,拉塞尔记述的沿途风景、见闻和经历,刷新了英国富家子弟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横穿欧洲,踏上追寻文化中心意大利的“大旅行”(Grand Tour)。

这趟旅程通常耗时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年轻人不仅能锻炼心性和意志,也在旅行中开拓视野。渐渐,“大旅行”被视作“绅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行程的起点,通常设在英国多佛,旅客们乘船横渡英吉利海峡,经法国加莱到达巴黎。上岸后,他们需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或乘船前往目的地意大利。“大旅行”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成熟完备的服务链。

瑞士酒店业就是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英国贵族而言,阿尔卑斯山与日内瓦湖的壮丽风光是田园诗画般的存在。为了满足这群“挑剔”客人,阿尔卑斯山附近建起档次颇高的旅舍(Guest House),在Mount Rigi(1816)、Mount Faulhorn、及Wengernalp等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英国商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在1858年组织策划的第一条旅欧假日旅行线,则将瑞士酒店业推向大众旅客。柯南·道尔就是这拨游客的代表,他将瑞士山水的灵感写进小说。《最后一案》中,大侦探福尔摩斯的丧生之地就有莱兴巴赫瀑布(Reichenbach Falls)的影子。

火车等长途交通方式的普及,给瑞士酒店送来一拨拨柯南·道尔们,他们在诗歌、小说和社交聊天里为瑞士刷出存在感。流量倒逼着酒店们提供更精进的服务。

繁荣酒店业的剩余价值

在积攒了不少实战经验后,一群“酒店管理者”(Hoteliers)在日内瓦湖畔建起世界第一所酒店学校。1893年10月15日,不到30名学生参加学校的开放课程。如今,在洛桑著名的Hotel d'Angleterre酒店,还保存着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牌匾。

早期学生来自欧洲各大家族,他们除了学习如何运营一家酒店,还得放下架子亲自接待客人,招呼他们用餐、住宿和提供服务。“注重实践”日渐成为瑞士酒店学校的传统,“校店合一”的氛围也一直延续至今。精细、品质和细节控,被求学者带回到欧洲,甚至更远。

瑞士酒店管理教育一直能保持咖位,还得归功于繁荣的旅游业。早在19世纪末,旅游业已占瑞士GDP的3.5%。而在一战之前的近30年里,瑞士旅游与餐饮对生产总值贡献达到6%(1918年)。

旅游传统在瑞士本国也留下烙印。即便不靠海外游客,本地居民也能撑起半边天。根据2015年的数据,瑞士共有5055家酒店和养生机构,酒店床位数量达到27.3万张,本国国民在酒店留宿的比例达到45%。

20世纪中后期,瑞士旅游业产能下降,但酒店管理学校并没有随之没落,反倒成为出口贸易品。有意思的是,各地区学校有了更细分的发展。以语言为区分,西部法语区的学校注重酒店管理;南部的意大利语区则因为旅游资源优势,更侧重旅游管理;在东北部的德语区,教学内容则颇为平衡。多语言发展为日后教育国际化铺好道路。

捧场的圈内人

为瑞士酒店管理教育起到支撑作用的,是酒店业的圈内人。特别是拥有酒店的家族企业掌门人,他们很乐意将子女送到瑞士,浸润“历史之光”,并期冀孩子们带回先进的治理思想。

以著名的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为例,在当前全球16家大型酒店集团中,有9家巨头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毕业于该校

索梅集团全球市场总监Karine Hyon-Vintrou也印证了这点:“的确,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与酒店业相关的家庭背景,他们求学目的很明确,为了继承家业。”这家教育集团同时拥有格里昂高等教育学院与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前者在QS酒店管理专业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五。

但毫无“家业”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Karine本人就是典型案例。她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父亲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家中没有任何人从事酒店相关工作。上大学前,Karine面临二选一的抉择:攻读政治学,未来成为一名外交官,或者成全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酒店业,未来或许能走向管理岗。

“父亲当时并没有阻止我,只是慎重的告诉我,酒店业很考验人,如果我想去,要做好充分准备。”那之后,Karine去酒店实习六个月,“确认”这份热爱后,她来到瑞士格里昂求学。

像Karine这样的国际生成为瑞士酒店学校的主要生源。截至2015年前十年里,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共招收约2.2万名学生,其中私立学校生源为1.5万,而国际学生比例达到79.6%。Karine称,在格里昂,学生们来自100多个国家。“瑞士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因此吸引许多外派人员,这种多样化在酒店业更明显。”

广泛的国际生源,将瑞士与酒店管理的标签粘得更牢了。

亚洲生源与保持优势

这一声誉标签在亚洲的传播,得益于亚裔学生的数量增长。

20世纪末,亚洲承接住第三次浪潮的转移,旅游业也随之繁荣,酒店们纷纷砸下重金开拓市场。在2005年,亚洲超越北美成为接待国际游客第二多的地区。世界旅游组织甚至曾做出预测,到2030年,将有18亿人次到亚洲旅游。

瑞士酒店学校们早就有所感知。排名第一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2015年时,就有10.1%的学生来自亚太,中国学生比重为4.4%。而索梅集团旗下的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2014年就有53%的亚裔学生。在瑞士排名第二的酒店院校格里昂,中国学生数量则占到10%。

格里昂先后还专门针对印度和中国学生开设奖学金项目,以吸引更多申请人。针对中国学生的奖学金项目于今年11月设立,合作方是瑞士顶级腕表品牌HUBLOT。两者结合倒是挺符合瑞士“精细化”的调性。

但想要将咖位牢牢握住也不容易,也有新竞争者加入。拉斯维加斯等目的地的爆红,也激发美国大学对酒店管理的兴趣,康奈尔大学就率先开设相关专业。

美国的优势是,它掌握更多话语权。每年给世界大学排名的三大机构QS、U.S.News与泰晤士高等教育,有两个来自美国。在QS榜单中,酒店管理专业第一的位置给就给到内华达大学,瑞士院校屈居其后。

另外,对瑞士酒店教育的质疑声也存在着。一位网友曾分享留学瑞士的经历时称,该专业性价比很低。有些瑞士酒店学校并没有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定,其学历含金量堪忧。毕业后,他们的薪资要比综合大学毕业生低约两千瑞士法郎。对毫无背景的职场新人,也不可能一步走上管理岗。在高级感背后,是与预期割裂的骨感现实。

对于这些质疑,Karine认为这与个人选择有关。她在格里昂与丈夫相遇,毕业后,她从事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而丈夫则选择与金融相关的酒店资产管理方向。“这取决于你想要怎样的成长空间,瑞士的经历可以加速职场晋升,这是我们在过去毕业生里看到的。”

看来,良莠不齐的酒店学校的确存在,但瑞士的咖位还没那么容易被撼动。相反,亚洲的新情况让瑞士学校们感到兴奋。

中国娱乐与旅游业发展强劲,酒店业甚至比世界其他地区发展得还要快。Karine发现,中国度假村发展特别好,还能迎合三代人同时出行的不同需求。“人们希望在酒店里有更多体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风格。”

瑞士酒店学校们看到了机会,他们坚信自己的“老字号”仍将一直有用。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