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是件高兴事,别让健康留隐患

车中使用的橡胶产品或人造皮革质量不佳,有可能检出多环芳烃类物质,长期暴露于一定浓度的某些种类多环芳烃类物质中,可能致癌。不想色斑、细纹皱纹、皮肤松弛……

买车是件高兴的事,选车是件头痛的事。

品牌、价格、安全、性能,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点儿多……

智研咨询发布的《 2017 ~ 2023 年中国专用汽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

2017 年中国首购车用户购车会考虑高达 12 个关键点。

信息来源:智研咨询

丁香医生编辑部发现,12 项上榜购车要素,居然都没有「健康」!

勉强从安全一项里嗅到那么一丝关于健康的气味,但是,8 成也是交通安全,而不是健康安全!

数据显示,大多数人上下班驾车时间已近 50 分钟,北上广等地更是 1 小时有余!车内空间已经成为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

不关注它的健康,可怎么行?

重症医学-呼吸内科医生李文丰、皮肤科医生曾相儒、儿科医生项蔷薇 3 大专家共同呼吁:

车内健康不容忽视!

快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汽车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精挑细选的新车,居然也有健康隐患?

1.车里的异味

喜提新车,可是总有怪怪的味道,很多人都以为是甲醛在作怪!

重症医学-呼吸内科专家李文丰告诉你:

新车有异味道,可不只有甲醛超标那么简单。车内还有很多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比如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甲醛也是一种 VOC,只不过甲醛易溶于水,其他绝大多数 VOC 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通常把甲醛和 TVOC 区分开来讲。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2.乱用车载香水

买新车,送了很多炭包,自己还买了柚子皮,汽车香水,这回放心了。

遮味 ≠ 去除异味。汽车异味主要来源于内饰中的纺织物、皮革、塑料、棉、木料、粘合胶等,高温下异味更为刺鼻。

3.暗藏着的过敏原

很多人进入新车,皮肤会痒痒,甲醛就又变成了被诅咒对象。

皮肤科专家曾相儒告诉你:

引起过敏不只是车内空气中的甲醛,也可能是其他致敏物。比如,汽车涂料、密封材料、粘合剂都含有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DI 会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湿疹等。

车中使用的橡胶产品或人造皮革质量不佳,有可能检出多环芳烃类物质,长期暴露于一定浓度的某些种类多环芳烃类物质中,可能致癌。而暴露的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炎症反应也很常见。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汽车中广泛使用的粘合剂PTBP 甲醛树脂,逸散在车内空气中,则有可能导致暴露皮肤比如面颈部发生水肿、水疱、湿疹等反应。

健康用车请特别关注

既然汽车是移动的家,在这个家里怎么才能健康?经过三大专家会诊,先给大家些许提示:

重症医学-呼吸内科专家李文丰

关于车内空气的建议

1. 雾霾天,车内空气净化不可少:

雾霾天气对所有人的呼吸道都是挑战,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因此车内空气充分净化极其必要。

可以选择配有空气净化系统的车型,或使用车载空气净化器、活性炭包等来净化车内空气。

2. 不要在车内放置汽车香水:

车内有异味,因此很多人在车内放汽车香水,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从源头上杜绝异味,还可能会成为新的污染源,让对香草、香氛之类物质过敏的人加重症状。

皮肤专家曾相儒

关于皮肤的建议

1. 防止光老化,做好防晒:

你是不是也有在夏天左胳膊比右胳膊黑的遭遇,尽管这是开车人的勋章吧。但是,防晒还是得做好。紫外线中的 UVA 可以穿透玻璃到达皮肤,造成光老化。

不想色斑、细纹皱纹、皮肤松弛……那就重视面部、颈部、手部的防晒,开车更是冰袖、大墨镜、防晒霜不可少。

2. 拒接尘螨,定期清洗、暴晒:

说到尘螨,大家一般会想到床单、被套、地毯,但却忽略了我们的汽车内环境。而在一些研究中经检测发现,超过 70 %的汽车坐垫、靠背中可以发现活的尘螨,每克粉尘中至少大于 20 个活螨。

所以喜欢使用坐垫和靠背的车友们,记得经常取下来清洗、暴晒。

儿科专家项蔷薇

关于宝宝的建议

1. 保障安全,配备安全座椅:

确保锁好儿童锁,必定你也不想孩子莫名其妙的打来了车门;路线也要选好,孩子在塞车的时候会格外吵闹; 12 岁以下的宝贝都需要安全座椅,跟你系安全带一样重要。

2. 小物件,请全收走:

如果你不想宝贝不小心误食了车上的小物件造成呛咳等危险状况,趁早把所有华而不实的小物件都收走吧。

参考资料:

[1] Ucgun, I., et al.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asthma among automobile and furniture painters in the center of Eskisehir (Turkey): the effects of atopy and smoking habits on occupational asthma." Allergy 53.11 (1998): 1096-1100.

[2] Foussereau, J., C. Cavelier, and D. Selig. "Occupational eczema from para‐tertiary‐butyl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s: A review of the sensitizing resins." Contact Dermatitis 2.5 (1976): 254-258.

[3] CDC, Public Health Statement for Toluene Diisocyanate and Methylenediphenyl Diisocyanate, 2015

[4] CDC, Public Health Statement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2015

[5] Neal, Jacqueline S., Larry G. Arlian, and Marjorie S. Morgan. "Relationship among house-dust mites, Der 1, Fel d 1, and Can f 1 on clothing and automobile seats with respect to densities in houses." Annals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88.4 (2002): 410-415.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