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自主车企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黑科技”

界面新闻   2018-12-03 08:00
作者:侯卓铠 ·

如果将时间的刻度尺向前拨动十个相位,我们或许难以想象自主品牌能够在这短短十年的时间里能够完成如此快速的发展,从而占据中国车市的半壁江山。尤其在进入到2014年之后,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蓬勃发展让自主品牌车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而且随着逐步扩大的体量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工作之中,成体系的正向研发路径和前瞻科技研究也在同步进行中,就在近期我们也来到长安汽车研究院,看到了这家自主品牌最新的研发成果。

不得不说长安汽车一直在向着成熟汽车工业体系迈进着,无论是在车型设计、动力总成调教、整车配置等消费者可感知的领域,还是在工业体系标准、生产布局、产业链管控等需要时间积累的软实力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长安在国内和国外分别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逐渐形成完备的汽车正向研发体系,并且相继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战略和“北斗天枢”智能主题研究,而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研究院则是整个长安汽车内部的“大脑”,承担着各款产品的研发设计工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长安眼中对于汽车研发生产的定义、未来“新四化”方面的布局,以及现阶段无人驾驶的进展。

虽然汽车已经朝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但是其最主要还承担着交通工具的属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依旧是重中之重。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长安汽车整车消声室实验室,这座实验室是长安汽车在2006年6月投入使用,总投资近五千万。实验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为墙面消声结构,四周墙壁铺满了宽频带复合板共振式吸声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低频截止频率为63Hz的要求,同时可以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室内车外加速噪声模拟测试。第二部分则为底盘测功机(也就是业内俗称的转毂),可以控制被测车辆路面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保证了实验室测试数据与实际道路测试数据的一致性。第三部分为配套的多通道噪声振动测试系统,采用的是由LMS、HEAD、BK组成的产品。

这时一台长安CS85正在台架上测试整车的NVH性能,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我们在这座实验室主要进行整车车身和动力系统方面的NVH实验,另外我们还有另外15座实验室来完成例如整车集成和电器系统、进排气系统、传动系统、悬置、声学包装等测试项目,从而达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的确,整车NVH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研究领域,工程师们要通过长达几个月的测试数据为新车提出改进意见,来满足一款车型的舒适性需求。

来到长安汽车碰撞实验室中,官方也为我们装备了一次真实的碰撞试验,实验车辆时一台最新的穿电动逸动车型,实验条件是台车以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撞向静止的车辆,碰撞部位为车辆的左后方,为了这辆纯电动逸动车型在遭遇这种条件的撞击后是车身笼体是否受损,动力单元是否存在漏电、着火等安全隐患。

很快随着清场工作的完毕,测试台车被加速至80km/h,撞击后车辆向前移动了大概8米,从车辆的受损情况来看,车身笼体并没有收到损伤,被撞一侧车门可以正常打开,动力单元也没有漏电情况发生。

而此次实验只是这座实验室每年多种实验的一种。在具体实验室构成方面,长安汽车碰撞实验室是由整车碰撞实验室、台车模拟碰撞实验室和零部件冲击实验室构成,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于201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实验室的碰撞安全研发团队由120多名专业工程师组成,每年要对400多辆车进行碰撞测试,而这也是国内最早符合独立的国标碰撞法规、C-NCAP评价、E-NCAP评价,车身耐撞性研究、零部件安全性能验证、约束系统匹配开发试验能力的碰撞实验室之一。

当然,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整个汽车产业的方向,为此长安稍早前发布的“香格里拉计划”也在稳步推行中。在技术展厅中我们看到了长安第二代混动总成系统,该套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核心技术,首先是这款米勒循环专用发动机,其热效率高达40%;其次是国内首款基于P2构型的集成式机电耦合系统,其传动效率高达95%以上;最后是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使整个动力系统能量管理实现最优。未来长安部分车型将搭载这款混动系统,可实现整车最快百公里加速7s,混动模式下最低百公里油耗仅为4.3 L,插电混动模式仅为1.4 L,预计在2020年将实现量产。

而在展台旁是长安一体化电驱动总成,该电驱总成是长安新能源首款高度集成电驱动产品。长安通过集整车控制器、高压分线盒、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电机和减速器的一体化电驱动系统总成,解决了分体式电驱动总成存在例如线束连接复杂,机舱布置困难,壳体制造成本高等问题,而且官方宣称这款电驱动产品基于上一代产品实现了三降一升:重量下降、体积下降、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性能方面,功率密度为1.50kW/kg,转矩密度300N·m/kg,系统效率为87.2%,重量则为100kg。

而且作为长安新能源技术领域另外的“黑科技”,长安展出了最新的PHEV的电池和EV的电池,这两款电池系统均大案子了智能的全时全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系统,并且优化了内部SOC算法让电池不会过充过放,还建立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评价体系,从设计到研发,再到使用、乃至回收的过程,都对其安全进行了监控和管理。

在“北斗天枢”主题中,长安汽车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有着不少的技术诞生,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基于新款CS75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无后视镜的试验车。可以看到车辆中控被五块屏幕锁覆盖,两侧屏幕取消后视镜后的显示系统,而副驾驶屏幕则是一款专享娱乐屏。值得一提的是,长安还为此加入了FOTA升级功能,人脸识别等功能,都处于验证试验阶段,不过从体验层面来说系统的流畅度和易用性很不错。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内最新的技术方向,长安汽车推出的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对位过程、启动充电、停止充电3个步骤组成。官方宣称系统效率为92%,并采用无线充电水冷系统接入整车热管理系统,由整车实时监控控制器温度,并将其控制在正常温度区间,使系统满功率输出。而且还可实现APP远程控制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启动充电。

而在最新的大数据平台分析技术方面。长安出行大数据平台目前已经在重庆的确运行,该平台基于大数据架构,集数据可视化探索、数据深度分析、成果管理应用于一体,面向企业各级数据分析、数据价值利用人员,可以解决数据价值发掘和利用问题。并且可以知道注册用户的车型位置、行驶轨迹等信息。

另外在自动驾驶领域,长安展示了APA4.0自动泊车系统,该系统采用法雷奥的最新Park4U产品,通过12个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泊车位及障碍物信息,支持平行泊车、垂直泊车、斜列泊车和平行泊出。驾驶员无须进行任何操作,系统代替驾驶员主动控制车辆,自动泊入目标车位。同时驾驶员可以通过智能钥匙使用遥控进出功能,解决垂直车位过窄,下车时车门打开角度过小,无法上下车的痛点。

在整个参观的最后,长安汽车还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基于L4级自动驾驶展的共享汽车,在这一区域内用户可以使用手机一键约车、远程自动取还车、远程自动泊车,行驶途中车辆可以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人可以完全不用接管车辆。虽然在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是一旦技术成熟且在未来实现普及后,将极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