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可以说也是一部女性的妆容演变史。那些曾经流行一时的趋势在当今看来可能有点雷,当然了,要是我们的祖先看到现代人的这幅尊容,估计也会吓得很乐意再躺回坟墓里去。Buzzfeed就替我们盘点了女性妆容的变迁史:
古埃及(3150 - 31 BC)
眼睛:眼线,常用绿色或蓝色眼影
嘴唇:流行的唇色包括橙色、红色、深蓝色和品红色
头发:辫发, 以勾勒面部轮廓
古埃及妇女用化妆墨描眼影,这是一种用烟尘、金属和油脂制成的物质,被认为有助于防止眼睛失明,医生们带着它四处走动。绿色和蓝色眼影是用天然孔雀石制成的。口红在古埃及是地位的象征,上层阶级的男女都会涂抹。
古希腊(800 - 500 BC)
眉毛:连心眉
眼影:自然色调
脸部:抹白色粉底
古希腊化妆品旨在塑造自然美。连心眉是在古希腊女性中流行的风格,那些没能天然拥有连心眉的人要么在自己的两条眉毛之间粘上动物的皮毛,要么用化妆墨涂抹。她们常用含铅护肤品涂亮皮肤。
印度笈多王朝 (320 - 550 A.D.)
眼睛:眼线
头发:常用纱巾包起来或盘发,用鲜花装饰
脸部:已婚印度教妇女流行眉心痣
嘴唇:涂口红
印度女性自古以来就用化妆墨描眼线,这一特征也延续到了笈多王朝。女性一般编辫子,垂在背后,或挽低发髻,用鲜花装饰。这段时期内,已婚妇女中流行眉心贴。
伊丽莎白时代( 1558 - 1603)
脸部:用粉底打白
额头:剃去眉毛和发际线,让额头更大更光洁
嘴唇:涂口红
头发:赤褐色是流行趋势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决定了这个时代的流行Style:女性拔掉或剃掉眉毛和发际线,让前额显得更高;涂抹被称为“铅白”的一种含铅粉末,让脸色看起来更苍白。因为女王天生红发,其他人纷纷染发或戴假发效仿。
日本艺妓(1750~1800)
皮肤:厚厚的白色粉底
嘴唇:大胆的红唇
眼睛:白色和黑色眼线
头发:戴假髻,装饰着梳子和发簪
艺妓在18世纪中叶称为日本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吹拉弹唱、跳舞写诗,至少需要三年的培训。不同级别的艺妓有不同的妆容,而完美的妆容对于艺妓来说尤为重要。
除了后颈有W形的留白,颈部以上所有裸露的皮肤都要打上厚厚的白色粉底。新手只将下唇染红,而一名训练有素的艺妓则在嘴唇上画上含苞待放的花朵。眼睛用黑炭画深色眼线,再用红色在下眼睑画眼影。
传统艺妓戴岛田髻,上面装饰着梳子和发簪。
法国大革命前期 (1775 - 1789)
皮肤:苍白,点黑色美人痣
脸颊:红色胭脂
嘴唇:用油脂保持亮滑
头发:高耸、奢华,染成白色
这一时期的流行趋势高度受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影响,女性将脸、脖子和肩膀抹得尽可能的白,甚至在皮肤上画蓝色静脉,以让自己显得更加苍白。她们喜欢在脸上点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黑色美人痣。
头发根据脸的不同大小做成相应的高度——她们常常没有那么多头发可以做那么高,于是只能戴假发。无论真发还是假发,都用粉末染白。
维多利亚时代(1837 - 1901)
皮肤:清爽、打少量粉
脸颊:捏脸蛋以显得红润
头发:长发,挽发髻
维多利亚女王定下了19世纪的流行基调,公开讨论化妆是不礼貌的。正因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漂亮的皮肤是非常重要的。女性会打少量粉,但在嘴唇和脸颊上抹颜色被认为是可耻的。为此,女人们不得不经常捏自己的脸以让皮肤显得红润。长发是女性气质的象征,不过头发要挽起来。
摇摆60年代(1960 - 1969)
嘴唇:淡粉色
眼睛:大胆的眼影和假睫毛
脸颊:波状腮红描绘出凹陷感
头发:又大又蓬松的假发
1960年的解放运动让化妆也变得勇于尝试。女人们可以抹任何颜色的眼影、眼线,戴夸张的假睫毛,睫毛的颜色也多种多样。
黑美人也从此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在此之前,为她们设计的化妆品少之又少。
完整视频请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