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残疾人服务中心,大楼的负一层是一片约800平米的机房区,全楼的水、电、暖气和空调设备都在这里。但是,如果你以为这里只有单调轰鸣的设备,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推开负一层的安全门,你会发现配电室和空调机房都整整齐齐地挂满了字画,俨然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798。
这些字画的作者并非某个别出心裁的艺术家,而是一名常年居住在这里的维修工人——刘锡武。
刘大爷今年56岁,是老塘沽人,小时候一场流行的小儿麻痹症导致他腿脚稍有不便。三年前,刘大爷成为这栋大楼的维修工人。但是和别的工友不一样,刘大爷会一边盯着阀门仪表,一边作画。画完了,就会装裱起来挂在机房的墙上。
说起刘大爷作画的经历,其实也颇具巧合。他算不上有绘画基础,画画时间也不长,只在初中时学过一点素描。去年上半年,他的哥哥做十字绣剩下了很多画框,于是他便正式开始了创作。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临摹网上找的素材。但是除此之外,他还会特意找来呼应的字句配这些画。刘大爷说,这些经典的词句总能给他新的感悟。至于碰到不会的技法,他就会从网上找绘画视频学习。“主要靠临摹,写生太少”、“笔法还不够细”是他认为自己现在绘画的两个问题。
刘大爷生活、工作、作画的小屋,只有不到15平米。房间左边还是一排闪着灯的空调变频机。“我现在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早上6点钟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如果没有维修任务,我就上网找素材、看绘画视频、进行创作。开始画画后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夜里兴致来了,我会画到凌晨2点,甚至通宵。”
这是刘大爷的工友谬大爷。谬大爷对刘大爷的爱好很支持,刘大爷有需要的话,他会帮助刘大爷在纸上打格子。
不过除了自已的工友和家人之外,刘大爷的地下画廊几乎从未被外界所知。“这就是自己画着玩儿,自己喜欢就好,没想过要怎么着儿。”刘大爷这么解释着。
“绘画让我对历史、哲理和人生都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比如这幅,”刘大爷指着单人床上一张劝学图说,“我喜欢这幅,因为对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人年轻时期是没有什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