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创新“4+X”扶贫模式 黑米产业扶贫助村民脱贫致富

近一年来,碧桂园结合自身优势,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创新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的“4+X”扶贫模式,已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

68岁的坪山村村民陈结坤站在田地里,随手拾起了一把稻穗,饱满黑亮的稻子将稻秆坠弯,沉甸甸的手感让他笑眯了眼睛。

这里是广东省英德市坪山村300亩黑米产业扶贫种植基地。自碧桂园结对帮扶以来,扶贫团队以种植黑米拉动产业扶贫,帮助省级贫困村坪山村脱贫致富。

300亩黑米地,收获超过10万斤,丰收的黑米即将充盈进贫困农户的钱袋子,让他们实实际际地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

收割机在田间收割黑米(图片转载自新快报)

山里来了陌生人

坪山村,位于英德市桥头镇东面,村中有1026人,当中贫困户有17户47人,是省定贫困村。

陈结坤一家世代在坪山村耕作,在他儿时记忆里,坪山村土壤贫瘠、土地破碎,村中大部分耕地荒废,杂草丛生……

当岁月的沟壑渐渐爬上陈结坤的脸庞,坪山村也渐渐“空心”起来。大多数有劳动力的村民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来种地的人,不是年纪大了走不出去,就是承受不起外出打工的生活支出,只好留下来继续耕作。

“家里的地只有3亩,种些水稻、苦瓜、辣椒、花生等,收成只够自给自足,应付一些生活支出。城里人所说的‘存款’,我们家几乎没有。就算儿子媳妇平时打打零工,赚的都不多。一年下来,家里能存的也只有两千来元。”

要看着家里一直“贫”下去吗?陈结坤不甘心,却又无奈。

不过,今年开始,碧桂园扶贫团队进驻坪山村,也给像陈结坤一样的贫困农户带来新希望。

2017年11月,碧桂园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组建了英德市专职扶贫队伍,主动承担78个省定贫困村及全市17405户443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作为政府脱贫攻坚的有力补充。

来到坪山村,碧桂园扶贫团队经过全村走访和详细的市场调研,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将黑米种植作为坪山村产业扶贫的“先头炮”。

据桥头镇分管农业、扶贫工作的副镇长林伟人介绍,坪山村是桥头镇首个试点村,如果黑米种植试点成功,还会向其他村推行。

“产业扶贫项目在坪山村落地,碧桂园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小组+农户’的帮扶模式,通过土地租金、利润分红、工资收入等形式,带动桥头社区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林伟人介绍。

贫困户忙于收割黑米(图片转载自新快报)

“明年春节,过个肥年”

林伟人说,这里以前主要是零散化耕作,收益也比较低,碧桂园和村小组合作后,由村小组收归集中下放的零散的土地使用权,从而将土地打包进行整合,也利于机械耕作。

据介绍,项目将就业、租金、分红三者相结合保障建档立卡户的收益,17户建档立卡户47人将直接受益,间接帮扶桥头社区94户贫困户244人。

驻村扶贫队负责人童秋振逐户走访了贫困户。他说,碧桂园在坪山村打造的300亩特色黑米基地产业扶贫项目,将通过整治土地、改良种植品种、改变耕作方式、对接销售渠道等方式,促进当地新型农业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机会来临,陈结坤敏锐地抓住了。68岁的他有多年丰富的种植经验,主动“挂帅”担任村小组生产队队长,走到了碧桂园整合出来的300亩产业扶贫种植基地的田埂上。

清晨6:30,太阳初初升起,陈结坤便开始一天的工作:给黑米种植地翻土、播种、浇水、施肥……

生活变得充实且有盼头。在他带动下,村里有劳动力的村民都纷纷响应,加入到耕种黑米的队伍中,学习先进的农业耕作方法。

9月底的坪山村,饱满的黑米稻穗在秋风中摇曳。田间,收割机的轰鸣声中,新稻谷粒粒归仓,一派热闹生机。站在稻田边的陈结坤笑了,这是他期盼已久的景象。

据统计,5月以来种下的第一波黑米,收成毛重足足有50吨,具体收益要等核销成本后按总收益的40%分配。

陈结坤掰着手指粗略算了算,黑米市场价每斤9元,按照分红方法,他们家不用多久就能摆脱贫困:“明年春节,我们家一定能过个肥年。”

贫困农民在地里帮忙收割黑米,丰收景象让他们可开了花(图片转载自新快报)

坪山黑米走上城市餐桌

酒香也怕巷子深。坪山村黑米丰收,也需要走到市场才能兑现价值。为了让农产品能及时对接大市场,消费扶贫是碧桂园产业扶贫模式下的一个重要抓手。

“好山好水好土养一方好物,山高水远路长更需寻觅好市场。”碧桂园有关负责人说,“消费扶贫”是推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好方法,也是新时代很好的一种扶贫模式。

“坪山种出的黑米,将依托碧桂园扶贫的自有品牌‘碧乡农业’、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选’等对接,也将依托各类超市互联网平台等重要载体,融合社会各种渠道、信息优势,通过收购、代销、加工等形式,让贫困村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里直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灶头。”该负责人表示。

由黑米种植打响的坪山村产业扶贫,只是碧桂园扶贫团队在该地区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除了坪山村,碧桂园整县帮扶英德78条村已开展的项目还有九龙镇河头、浛洸镇鱼咀村、连江口镇连樟村、黎溪镇恒昌村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项目,九龙镇河头农业产业项目以及乡村教师、乡村医生、SSGF产业工人培训等十余个项目。

事实上,近一年来,碧桂园结合自身优势,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创新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的“4+X”扶贫模式,已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