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美国股灾及其背后的意义

熊市起于衰退,笔者认为美股目前的调整暂时不至于制造出一个资产价格的熊市来,但是世界大局的起落,往往在繁荣中埋下伏笔,历史由此演变而出。

作者:陶冬

股灾,上周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场灾难没有特别的消息催化剂,汇率也未见突出的变化,但是却触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抛售,由美国波及世界各地。这次股灾源自美国国债市场,联储九月例会加息后,美国国债一路下滑,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度升到3.26%,令投资者担心上涨的资金成本会拖累经济前景,开始抛售股票,并触发ETF等被动基金的大额沽盘。几家银行漂亮的盈利最后帮助了美盘在周五反弹,不过美股连跌六日,刷新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新记录,也将恐慌指数拉到了近期的一个新高点。美股暴泻,带动全球股市一起调整,新兴市场受害尤甚。美国十年期国债接触到高点后,迅速回落,收报3.16%,债市比较平静。相对于股市表现,汇率走势也相对稳定,美元指数有所回落,但是动作不大。布伦特原油价格跟随风险价格一起动荡,一度跌破80美元关口,不过最终企稳于每桶80.4美元。受惠于恐慌气氛,黄金价格冲上每盎司1200美元。

历史数据显示,股灾往往发生于十月,这次也未能免俗。上周前四日美股暴跌,跌掉了S&P500约1.7万亿美元、全球股市2.7万亿美元。这个仅仅是股市,不包括债市的损失,也不包括另类投资领域的损失。分析员们和白宫将这场股灾归咎于联储加息,可是鲍威尔加息是十天之前的事情,而且早有预告,所有人都认为市场已经将预期植入资产价格中了。笔者认为将股灾归咎于联储政策比较牵强,何况十年期国债利率很快就跌回到3.2%以下。这是一场迟来的估值调整,利率只是一个借口,股市ETF化和全球联动将沽售很快变成蔓延的山火,杠杆盘被清仓出局令跌势更加迅速、凶险。美股估值水平偏高,已经久为人诟病,也是人心虚怯的原因,但是美国企业盈利能力依然强劲也是事实,笔者并不认为这场调整已经为美股牛市画了句号。瑞信研究部有一张风险偏好图,当风险偏好跳至正常水平两个标准差之上(称之为狂热)或之下(称之为恐慌),历史数据显示在六个月内必有反弹。目前这个风险指数已经进入了恐慌区。

然而,上周的确是不寻常的一周。除了联储加息带来资金成本高涨,触发资本焦虑之外,两件大事发生了。第一件事是美国副总统彭斯所阐述的美国对华政策,其语境在笔者看来是特朗普当局对中国政策的全面转向,美国对华政策基调公开地由接触(engagement)走向遏制(containment),冷战思维跃然纸上。这种思维势必影响长期的中美关系,影响全世界的经济、贸易、消费格局。第二件事是美国电子产业供应链的变化,大量美国芯片公司开始调整在华投资、生产布局,是乃触发NASDAQ指数暴泻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这些已经不再是贸易纠纷,也不是股市调整,而是全球产业链变局的开始,是全球化运动的逆转,对世界供应链的冲击可能是巨大的、长远的。熊市起于衰退,笔者认为美股目前的调整暂时不至于制造出一个资产价格的熊市来,但是世界大局的起落,往往在繁荣中埋下伏笔,历史由此演变而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