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企业生产力 更能提高地缘政治影响力

长久以来,在各国获得、使用及失去其影响力的过程中,科技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当下,创新、人才、弹性这三个因素对于各国的安全、各国人民的福利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这场改变最为显著的标签。毫无疑问,地缘政治事务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实际上,地缘政治竞争,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竞争,是技术突破的主要动因之一。反过来说,技术突破也会影响地缘政治图景。

长久以来,在各国获得、使用以及失去其影响力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当下,创新、人才、弹性这三个因素对于各国的安全、各国人民的福利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创新仍是力量

科技驱动的创新能够转变为经济、军事力量,从而提升各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因此,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目的并不仅仅是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安全回报。激烈的竞争使得各国纷纷在创新产业中投入资金,竞争也将继续成为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各国大规模投资新兴科技,原因就在于它们不愿意在科技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并不安全的世界中,各国都希望借此提升自身实力以确保自身安全。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于科研部门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显然,硅谷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不希望在“冷战”中逊色于苏联。美国把科学研究和企业家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因为如此,美国才能在冷战及之后享受先发优势。

科技发展对于战争来说也有着显著的影响。马克沁机枪、膛线炮、飞机、毒气、固体汽油弹、核武器——这些仅仅只是现代战场创新的冰山一角。展望未来,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也将会对战争带来重大影响,从后勤运输到武器制造,它们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与往常一样,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们将享有地缘政治优势。科技创新一旦问世,就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无法逆转的影响。

人才就是力量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北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人员每年都会记录世界范围内最新、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创新,这些创新通常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这些国家具有相同的特征:为创新人才(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研究者)提供极富吸引力的环境以及能够进行科技创新的一切条件。正因为如此,这些国家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良好的科技环境并非只有一种模板,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公共部门对科学研发进行投资,教育系统发达,获得投资、风险资本较为容易,创业文化发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较为完善。

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各国在人才领域的激烈竞争。因此,他们大多借鉴、改进了美国模式,因为美国的科研水平领跑世界。韩国和以色列目前是在科技创新和研发中投入力度最大的国家,每年的科研投入能够达到当年GDP的4%。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提升大学研究成果向创新成果的转化,这也正是美国创新体系长期以来领先世界的原因。绝大多数国家都会从外国引入人才。Start-up Chile项目创立于2010年,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提供为期1年的签证,并提供种子基金、相关培训等服务。这种模式已经被其他国家所效仿。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驱动创新的领跑者,其他国家也在奋起直追。本文作者(Peter Engelke,编者注)及北大西洋理事会的同事们去年发布了一则报告,报告中提到,美国在创新上的“相对衰落”,并非仅仅因为其他国家正在发展,美国自身也难逃其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忽略了许多无可取代的创新发展驱动器。美国国内基础设施就是其中一例——很少有人会认真对待基础设施的事项,因此其质量下降显著,自然也就无法满足21世纪的标准。

其他公共投资也在逐渐萎缩。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和公共研发的资金也在减少,而基础科学恰恰是所有技术发展的基石。此外,美国国内对移民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种政治气候使得美国无法吸引、留住世界上最棒的人才。

弹性即是力量

创新体系所带来的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对社会是有益的。然而,很多人却无法享受到这样那个福利,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很少能够接触到突破性技术,他们自身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参与到技术研发之中。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经济无法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也将是不健全的。

有些国家能够从突破性科技中获益更多,并尽可能减小其负面影响。为此,世界领先的创新国家通常会采用极富弹性的策略。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各国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然而,问题的答案恐怕是“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会在未来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我们取得技术突破之后,随之而来的就会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挑战。如果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很可能会改变就业局势。因此,各国需要相应地调整其教育、工作、社会福利系统。不好的消息是,过去以工业为主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未来了。

然而,好消息是,我们仍然拥有相当多政策创新和实验的空间。如果各国政府能够把劳动力视为最珍贵的财产,那么从长远来看,其自身就能从中获益。如果能够针对高质量教育进行投资、进行终生技能培训并构建灵活、有力的社会安全网络,政府终将会得到回报。这也正是美国所欠缺的:公民愈发无力承受大学教育高昂的费用,技能培训体系大幅落后于他国,社会安全体系也并不十分健全。

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部门之中。然而,这一部门似乎有些“排外”:无论在哪个国家,科技部门的工作者大多是男性,大多属于较为富有的社会阶层。政府应当鼓励女性、少数族裔人群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参与科技领域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机遇。

全球治理将成为挑战

与前几次革命相似,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将对现有的规则和标准带来全新的挑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如何管理新技术、甚至关于是否应当采取管理,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为了构建强有力的、可实施的全球技术管理体系,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技术有可能会造成危害、需要进行相关监管。然而,技术创新刚刚起步,寻找到相关的证据绝非易事——科学家曾花费了几十年才发现含氯氟烃会危害臭氧层。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某种技术有着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如核武器),达成相应共识也需要全球各国的政治参与,尤其是大国的参与。然而,大国通常并不会有动力参与其中。

正是因为如此,想要激励大国进行创新,就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应用、传播新的技术(尽管技术本身可能带有危险性),而非对技术进行监管。每一代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技术本身的风险也将会越来越大——因为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能够做到的事也越来越多。

在军事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意味着更强的杀伤力:火枪和氢弹决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新的技术能够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也会在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

全球技术治理将会是本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尽管想要建立起强力的国际科技治理体系绝非易事,但这是各国政府不得不做的事。

大国之间关于技术相关事宜的双边协商能够推进治理的发展,因为他们对于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像WTO、G2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通讯联盟等多边国际组织也能推动治理的进步。

国际政治等事宜会使得这些组织难以甚至无法领导各国建立强力、可实施的全球规范。这时,各国就应当担起重任,推动治理方式的发展,为技术治理(如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新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作者Peter Engelke是大西洋理事会战略前景倡议常驻高级研究员。翻译彭永康。)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