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十年祭,也是共享经济、数字货币十周岁

在灾难性破坏后,基于深刻的反思和防范,催生了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区块链(Blockchain)等商业新物种,同时让国际金融监管政策也愈加完善。

盒饭君引读

“金融危机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这是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资深教授、国际货币问题专家金德尔伯格所作的论断。

近期,公众视野出现不少围绕金融危机的复盘、评论、观点和反思。而这句话恰好能解释,为何雷曼兄弟破产十周年的话题,会引来众多专家和媒体的关注。

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十周年,也是金融危机十周年纪念日。

确实,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从宏观角度来说对全球经济产生灾难性的破坏外,从微观角度来看也影响了许多人的职业轨迹和生存状况。负面影响的深远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十年过去了,依旧谈金融危机而色变。

但,就如金德尔伯格所言,这是一个永恒的现象,纯粹的害怕和恐慌没有任何意义。从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危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概率事件。除了反思和规避,其实从历史的辩证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场金融危机或许并没有那么完全负面。

在灾难性破坏后,基于深刻的反思和防范,催生了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区块链(Blockchain)等商业新物种,同时让国际金融监管政策也愈加完善。

作者/姚赟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一部金融史,就是一部危机史。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们度过了焦虑、忙乱、痛苦的一个周末,迎来了绝对能载入世界金融史中著名的一天。

这一天,美国著名的五大投行,即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彻底分离崩析。

(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纽约证交所一位交易员坚守岗位。背后是被揉成废纸团的交易凭证和报价信息。图:Mario Tama/Getty Images)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3月,华尔街五大投行中实力最弱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的“超低价”收购。2008年9月15日,五大投行中排名第四的雷曼兄弟,宣布收购失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当天,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宣布以近50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当月,美国五大投行中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型公司。

一个时代正式落幕。

次贷危机下萌生的Airbnb和Uber

在华尔街遭遇大震荡的同时,旧金山两个刚毕业的学生布莱恩 切斯基(Brian Chesky)和乔 格比亚(Joe Gebbia),因为大写加粗的穷而开始不断倒腾想办法赚钱。

2007年秋天,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布莱恩 切斯基和乔 格比亚,穷到交不起房租。当时有个设计师大会在旧金山举行,酒店的房源供不应求。乔想了个点子,发了封邮件,告诉布莱恩一个赚外快的办法并并向他提议一起做。这个办法就是把他们的公寓变成一个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民宿,在4天的会议期间,给设计师提供无线网、小工作桌、充气床和早餐。

当时那两个穷学生便是Airbnb(爱彼迎)的创始人,而这间临时收拾出来的房子是Airbnb的第一间房源。

赚到了外快后,乔和布莱恩看到了在线短租的前景,拉了工程师朋友内森 布莱查奇克入伙开始创业。网站最初的域名为“Airbedandbreakfast.com”(后改为更为简约的“Airbnb.com”),主要是为房东和旅行者提供线上交易平台。三个合伙人各有分工——布莱恩是CEO,乔要负责网站设计,工程师出身的内森则提供技术支持。

2008年8月,Airbnb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在线短租行业也雏形初现。同时,共享经济这一概念,也从1978年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 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 斯潘思(Joe L. Spaeth)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开始落地,影响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Airbnb的创立时间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同为2008年,这并非完全的巧合。

美国财经记者兼作家安德鲁 罗斯 索尔金所著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ll)中,纪实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

在书中,他这样描述次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是流动性过剩最典型的例子。在房地产泡沫的高峰期,银行非常热衷提供房贷。只要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任何人都可以顺利地拿到住房贷款。无须提供任何证明,只要声称自己的薪水有六位数,想买房的人就可以轻松地从银行开出50万美元的住房抵押证明,一个月后就可以拿到贷款。”

在全民房地产热潮中,人人都在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中变成投资者。

书中还这样记录了次贷危机造成如此大范围影响的原因。

“华尔街认为新型金融产品的风险极低,由于抵押贷款被不断地证券化和切割打包,其中蕴含的风险即使没有被彻底消除,也已经被大大分散了。银行不再把这些贷款持有至到期,而是把它们分割并打包出售给了投资者。同时,它们自己也购买了大量以抵押贷款为支持的资产。”

也正是因为金融机构之间极为密切的相互关联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银行大量拥有这些新型金融产品的后果是,不知不觉中,每家银行的发展都高度依赖其他银行的状况。如果有一家银行倒闭,那么其他银行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

在这场房地产的次贷危机中,一方面大量贷款购买房产的家庭因无力还债而被逐出家门;另一方面,银行和担保公司收到了大量的空置房产,无法变现提供流动资金。在讲述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传记剧情电影《大空头》中,部分情节就描绘了“一堆房子空着”和“一群人无房可住”的怪象。

(电影《大空头》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Airbnb的成立原因看似误打误撞,放到大环境中能发现,这并不是绝对的巧合。因为一边有性价比住宿的需求,一边裁员潮下又想补贴家用,这样的“刚需”下,即使没有Airbnb,或许还会出现Cirbnb或者Dirbnb。

真格基金副总裁顾旻曼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的发展跟经济危机关系很大,她去希腊旅行时的房东每月收入大约是9000元人民币,Airbnb的收入是5000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他工作收入的一半。大部分早期的关于“共享经济”的英文资料都会算一笔这样的账,“迈克”或者“琳达”,因为经济危机而收入减少,通过出租他们的房间,贴补了多少家用,以至于他们觉得为客人准备早餐是个不错的兼职。

200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生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和好友加雷特 坎普创立优步(Uber),共享经济正式衍生到汽车领域。

据了解,Airbnb和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公司基本诞生在2008-2009年期间,这段时间恰好是美国的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共享经济的发展恰好迎合了当时美国经济缩减开支和节约成本的时代大背景。

(2008年9月,一位雷曼兄弟的雇员带着他的办公用品从公司离职,与他一起失业的,还有雷曼兄弟的数千名员工。图:Joshua Lott/Reuters)

这个大背景下,经济的萎靡和裁员潮、失业潮的出现,一方面刺激人们寻找第二职业或者兼职以此补贴家用,一方面也让Airbnb和Uber开启共享经济大发展的序幕。

金融的新旧大陆:华尔街与数字货币

传统大陆没落,必然有新的大陆崛起。站在2018年,回望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危机中萌生新物种不仅是共享经济。

2008年11月1日,一位密码朋克运动的“信徒”,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隐藏在网络背后激起千层浪的这个“信徒”便是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而“中本聪”也只是他的化名,至今都无法确认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切身份。在这份白皮书中,中本聪勾画了对比特币的构想——第一个去中心化的,由用户自己掌握、无需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的电子货币网络。那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和银行管理经济的能力遭到各方质疑,信用降入谷底。

而这个构想便是来自“中本聪”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不满,和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

如上文中提到的,在次贷危机中很多金融机构通过对宽松的房贷进行打包,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实际上就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 MBS)。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资产,汇集重组成抵押贷款组群,经过担保或信用增级,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

而这其中,因为宽松的房贷政策和利益刺激双重作用下,本来理论上安全、低风险、违约概率低的普通房贷,在现实中“崩盘”了。导致崩盘的核心要素,因为审核松散,实际住房贷款的贷款人还贷能力低,违约可能性较高。

中本聪提出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的概念,则是直冲着这些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而去的。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博采众家之长,在包括发明 b-money的WeiDai 和 CypherPunk 成员、PGP 密码邮件发明者 HalFinney等密码学先行者们的前期积累之上,不断优化性能,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由此比特币从概念落地,区块链正式面世。

至此,区块链1.0时代——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时期,正式开始。

据资料介绍,2010年12月5日,比特币使用者开始要求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形式的捐赠,一向只谈业务的中本聪突然公然反对,“不,不要这样做”。中本聪表示,比特币还处在婴儿阶段,很脆弱,如果处理不当会被毁掉。

2011年,维基解密宣布支持比特币捐赠,中本聪表达了不满后,维基解密淡化处理了这件事。2011年4月,他最后一次公开留言“我转做其他事情了”,从此音信踪迹全无。而区块链也进入了“后中本聪时代”。

2017年下半年,在比特币的带动下,区块链、数字货币进入高速发展期。这里的高速发展,并不是说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或者在现实中有实际性的落地和改变,主要体现的是“区块链的全民热”。这种燥热下,挖矿、炒币成为商业焦点,区块链甚至一度成为“割韭菜”的代名词。更甚至,不少犯罪分子和相关恐怖组织借用数字货币的形式,用于非法活动和洗钱。

仅有一部分真正的区块链“信徒”,继续关注着如何去中心化,通证经济的未来在哪里,这样的分布式记账如何落地等问题。

中本聪心目中能抗衡和迭代传统金融大陆的畅想——数比货币和区块链为代表新金融大陆,一如当年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打包包装后似乎成了另一个新的产品。

与此同时,华尔街对数字货币也蠢蠢欲动。

据彭博社9月13日引用知情人士的报道,摩根士丹利已经建立了比特币交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只等待获得足够的机构需求就可以立即开展服务。而摩根士丹利不是华尔街第一家涉足数字货币的投行,高盛集团和花旗银行这两家银行也早就入场。

如何在危中生出新机会

当年割韭菜的大爷,还是你的那个大爷。

讽刺般,在去泡沫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共享经济和用于去泡沫的区块链,在房地产泡沫式微的状况下,不知不觉成为新泡沫的代名词,这也应了金德尔伯格的论断。

现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为《21世纪金融监管》一书的中文版作序,在序言中他表示: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际上平均每年会发生6场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否可以避免?从经济长周期理论到宏观政策失误,从凯恩斯提出的“动物精神”到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尽管围绕着危机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争议并不比过去少。这些争议既是我们对危机认识不断深化的必要过程,也在反复让我们品味金德尔伯格所作的论断:金融危机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与永恒的金融危机共存的,还有不断迭代的金融监管——每一次的危机都意味着金融监管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重大变革。

《21世纪金融监管》一书中直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业的监管规则在多个维度趋于严格。先前未被监管的金融机构如今被纳入监管范围,而那些过去已被监管的机构如今则要遵循更为严格的规定。例如新的监管规则要求金融机构持有更多的资本,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准备好危机预案和风险处置方案。

对于新物种所产生的新泡沫,监管也在时时更新。

1.对数字货币的监管

本月,就在华尔街对数字货币蠢蠢欲动之时,美国和欧盟也开始立法,以打击数字货币金融犯罪。

9月12日,美国众议院批准了众议员Rep. Ed Perlmutter(HR 6411)提议的《2018年金融犯罪执法网改进法案(FinCEN Improvement Act of 2018)》。该立法要求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FinCEN )与外国金融情报机构合作,阻止虚拟货币的使用,如比特币,这些虚拟货币可能被恐怖组织用于非法活动以及用于洗钱。

据“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消息,当日,欧盟公民自由委员会(Civil Liberties Committee)通过了一项计划,旨在打击信用卡、电子钱包、移动支付和虚拟货币等非现金支付的欺诈和伪造行为,以消除国家立法的漏洞,并引入更具威慑力的方法。

国内而言,早在2017年9月便已经出台相关文件。中国人民银行领衔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同时,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2.对共享经济的监管

粗放生长十年后,在国内一路高歌猛进的共享经济,在单车、汽车、住宿等领域遍地开花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随着问题的出现国内的监管也在逐渐从模糊到清晰。

以国内在线短租为例,截止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相关规范和条例出台。于2017年8月1日起《北京市旅游条例》正式实行,该条例的重要价值在于强化了民宿管理顶层制度设计,并首次界定了民宿的概念。同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这是第一个有关民宿的行业标准,但不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近日,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官网发布《广东省民宿管理办法(送审稿)》,代表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民宿管理办法的亮相。其中“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提法,体现了广东对新业态“放管服”的改革思路。

那什么是好的监管?

《21世纪金融监管》一书中这样描述:“学术界的回答是:好的监管(包括管制)能够使金融市场顺畅运转并通过纠正内在市场失灵(特别是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减少市场波动风险。”这样的阐述,看起来概念、抽象不容易理解。简单来说,好的监管就是建立一套能培育信任的机制。毕竟,信任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

马克 吐温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并非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而这里的信任,不是对“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的迷信,因为这样的迷信可能会成为导致下一场危机的元凶之一。

这里的信任,应当是在危机下,痛定思痛的反思和“破而后立”中能创造出新时代的要素。

本文为盒饭财经原创,转载联系邮箱:xiejiaxin@jjld.cn,侵权必究!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