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大裁员,持牌系却在招人,疯狂收割消金果实,坐地捡钱

金融世界就如一个狩猎场,制度森严,等级分明。

文  | 米格

互金行业正处在寒冬期,行业大裁员,很多公司都裁员30%左右。

但持牌系消费金融却逆势而上,开始批量招人,全力拓展业务。

凭借背后的牌照、资金、场景,它们正在成为整个“消金时代”的果实收割者。

但收割果实,并非易事。

部分持牌系消金公司已沦为“养老机构”,机构臃肿,员工懒散,斗志消沉。

中邮消费金融的员工透露:“我们去年的盈利目标,只有一千万元。”

而这样温吞的机构,正在利用牌照优势,慢悠悠地收割着消金战利品……

01 收割者

在中国金融史上,互金的崛起,是一段绕不过去的历史。

在短短6年时间内,它交上了一份令银行倍感危机的成绩单。

而黄金时代却被监管打破,行业骤降寒冬。

行业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裁员。

媒体报道显示,互金寒风中,将有约2.3万从业者,被裹挟进入裁员大潮中。

一本财经采访过数十家头部互金公司,大部分的公司,裁员人数在30%以上。

一边是互金公司挣扎求生,而另一边,持牌系的消金公司,却活得悠然自得。

持牌系都有谁?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7月,行业内的持牌系消金公司有25家。

事实上,它们的背后,皆有银行或商业集团作为股东。

譬如,招联背后有联通与招商银行;马上消金背后有重庆百货与重庆银行。

“我们并没有出现裁员的情况。”多位持牌系的员工称。

实际上,他们不仅没有裁员,还在批量招人。

公开资料显示,近2个月内,马上消金在招职位已达83个,招联有28个;而兴业消金也通过前程无忧,发布了80个在招职位。

一家持牌系的HR负责人高旻浩称,他们最近一周的新招职位,多达50多个。

“我们知道各家互金公司都在裁员,这正好是我们吸纳精英的时候。”高旻浩称,他们最近招人特别挑,比原来的标准“起码提高了一倍”。

不仅在批量招人,持牌系还在大力扩张。

一家持牌系运营负责人钱怡称,他们新开了三条业务线,“就是将互金吐出来的蛋糕,再收割回来”。

比如,以前在教育分期领域,有很多竞争者,甚至在一些教育的热门省份,还会打价格战。

“现在互金玩家走了大半,市场又空下来了。”钱怡称,他们在各地招聘员工,又杀了回来,迅速抢占市场。

“像狼一样的互金系慢慢撤离,市场现在唯我们独大,就是坐地收钱。”钱怡称。

持牌系消金公司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它们大多收获颇丰。

譬如,招联消金上半年净利润达6亿元;捷信也达到4000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2亿元。

“这主要是因为,消金的客户群,已被过往的互金公司教育出来了。”业内人员黄炜认为。

有一大批人,在这两年的市场教育下,已接受了超前消费理念。媒体预计,2022年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

50万亿的市场,放眼望去,除了强大的电商系,只剩下背景雄厚的持牌系。

对于它们来说,互金系就是昔日疆场上冲杀的士卒,而如今,换它们来轻松打扫战场,收割战利品。

持牌系,正在成为整个消金黄金时代的最终胜利者。

02 大机构病

尽管持牌系看起来如鱼得水,但它们本身也存在大量问题。

持牌系的背后,都有强大的股东,要么是银行,要么是商业集团。

一个提供资金,一个提供场景,所以持牌系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些复杂的背景,正在成为它们发展的掣肘。

“持牌系背后的各个股东,对经营的目标理念、市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黄炜称,这就导致众口难调。

公开资料显示,76%的持牌系消金公司,背后都有银行作为股东。

占股的多少,决定了银行的态度。

占股少的,只是干儿子,并不会多疼爱,只是将其作为一门生意,在商言商。

“一些银行股东给的资金成本,和它们提供给别家的一样,并无例外。”黄炜坦言。

没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也就算了,却要受到和银行一样严苛的制约。

各家银行的董事会章程、对外投资权限的要求,都不一样。

一些银行股东对持牌系盯得很紧,资产状况、价值变化等等任何小变动,都得层层过问。

“我们的新开业务和部门,投入任何一笔钱,都要去股东那里报备。”钱怡称,等通过股东的层层审核,“其他平台的业务都做起来了”。

就因此,他们丧失过很多先机。“这样的速度,必定打不过互金系。”

这相当于持牌系没占到股东便宜,还背上了枷锁。

另一方面,一些持牌系的高层,都是从银行高层委派过来的,“就像下放基层一样”。

他们大多的心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并不愿意当出头鸟。

一位持牌系的高层林秀瑜回忆,这些“委派系的领导”开会时,人手一个小本子,频频点头,大炮连连,“但没有一句谈业务提升”。

中邮消费金融的一位员工透露:“我们去年的奋斗目标,仅是盈利1千万。这点绩效目标,不用奋斗就能达到,轻松拿钱。”

很多持牌系管理层认为,今年目标定高了,下一年就会面临压力。

目标定得低,野心也小。

锦程消费金融开业已8年,却一直是封闭式发展。

“消金牌照可以全国展业,但锦程消费金融只在四川发展,几乎都没有做全国业务。”黄炜直言。

公开资料显示,锦程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0.37亿元。

高层如此,下面的人更是懈怠不止。

钱怡称,他们公司养着大量的“懒人”。

因为目标太容易达到,业务员不用拼命干活,也能轻松拿到奖金。

一位研究生刚毕业不久的新人,却愿意加入一家持牌系的信贷部。目前他的底薪只有8000元,但是每个月完成简单业绩,就能拿到5万。

“这里还不会裁人,特别适合养老。”黄炜称。

现在,一些持牌消金公司已得了“大机构病”,臃肿、低效,尸位素餐。

尽管市场上少了互金系这一迅猛的狼群,但以持牌系这种温吞的打法,恐怕也很难将市场全部吃下。

03 牌照之战

“现在看,这张牌照才真正值钱了。”钱怡称,他终于感受到牌照的力量。

2009年,国家大力鼓励消费拉动内需,开始下放消费金融牌照。

当时全国每个省只下放一张消费金融牌照,作为试点运行。

就像开辟了一个角斗场,银行和大商业集团纷纷进场角逐,试图夺得消金牌照。

“各家为了获得牌照,明争暗斗,博弈不断。”钱怡称,当时的牌照大战,可谓精彩。

2015年到2016年,消费金融强势崛起。

持牌系却突然发现,它们的消费金融牌照,优势实在微弱。

“玩家只要拥有互联网小贷牌照,随便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能和我们干一样的事情。”钱怡称,当时实在是气愤,就像自己苦苦抢夺、花重金买来入场门票,进来一看,谁都可以挤进来。

直到去年年底监管大闸落下,持牌系的优势才彰显出来。

“你会发现,金融市场最终的势力比拼,不是比势力,而是比牌照。”钱怡此时才明白中国金融市场的本质。

理论上,小贷牌照有地域限制,只能在所属区域放贷,而消金牌照没有。

现在,有部分地区,已经打破了小贷的地域限制,如重庆。

但两者之间仍有差别,如资金杠杆。

小贷牌照的注册本金只能撬动2.3倍杠杆,消金却有10倍杠杆。

也就是说,公司注册资本如果是10亿,小贷牌照最多放23亿贷款,而消金牌照可以放100亿。

另一方面,监管者也不同。

小贷牌照受金融办的监管,消金牌照却受人行和银监会的监管。

很明显,消金牌照的合规风险更小。

金融市场,得牌照者,得天下。

谁才是持牌系最大的竞争对手?

几乎所有持牌系给出的答案,都是“银行”。

众所周知,银行的牌照极为强大,可以直接吸储,因此获得资金的成本最低。

银行的资金成本最低,人力成本也低。

“信用卡业务本身也涉及类似的事情,它只需拿出其中一拨人,就能出来做消金。”业内普遍认为。

而多位银行从业者表示,它们的业务已开始下沉。

这让持牌系如坐针毡,银行的业务下沉,和消金客户的重叠度越来越高。

银行的牌照,又强过了“消金牌照”。

经历过互金系与持牌系的历史之后,后者已深深意识到牌照的重要性。

它们很怕重蹈历史,持牌系征战打下的天下,又再次被银行系收割。

这是一个讽刺的轮回。

金融世界就如一个狩猎场。

牌照就意味着武器和装备。

互金系几近裸奔,拿着最原始的木质武器征战,最后被持牌系轻易收割。

而持牌系,又担心着银行系的降维攻击。

在这个狩猎场里,制度森严,等级分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