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用基建托底经济增长不如减税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重视令人担心,一方面是为经济增长托底,但同时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

图片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9月1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重视令人担心,一方面是为经济增长托底,但同时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他表示,强调基建发力不如减税。

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依靠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导向。从最新消息来看,投资正在加快进行。8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4267亿元,为7月发行量的3.2倍。据《上海证券报》统计,目前已有四川、浙江、甘肃、山东、贵州等14省陆续推出面向民间投资推介重点领域项目清单,总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沈建光说,过去十年,可以说,中国已经把宽松的政策用到极致了。从货币政策来看,广义货币过去十年翻了4倍。如果看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搞极端的量化宽松,他们广义货币才增加了两倍,甚至不到两倍,日本才增加了50%。

从财政政策来看,十年前中国地方政府是没有债务的,都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占中国GDP的比重也就20%,现在国债和地方债加起来是60%的GDP,所以过去十年,财政政策也是极其宽松的。

“我们现在担心的是,过去宽松习惯了,一旦紧缩半年就顶不住了,太痛苦了。从去杠杆到稳杠杆......货币政策已经重新走向宽松。”沈建光说,但政策不能无限宽松下去。与其讨论宽松与否,还是更应该讨论一些本质上的经济结构问题。

他指出,包括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在内的很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并不是宏观政策所能解决的。比如,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虽然经济数据还不错,但用历史数据来看,企业利润是大幅下滑的,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的利润在大幅下滑。再比如,民企的融资成本大幅高于国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企缺乏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沈建光说,现在让人担心的是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重视。过去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化增长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二三十,在防风险的大背景下,去年下马了很多地铁项目,投资增长显得乏力。如果政府把宽松的政策重点放在基建上,虽然可以托底经济增长,但同时会大大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还会有一些新的负面影响,比如可能会造成滞胀、通胀上行、原材料价格和食品价格上升,这样的话经济未必得到很大的起色。

所以,“我很同意减税,基建不如减税。”沈建光说。

以下是沈建光发言全文

沈建光:感谢徐林司长的介绍,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在杰出的演讲者中发表一些关于中国经济的一些看法。我们看到第一页上,宏观政策宽松还是减税?

首先讲宽松的问题,我想把时间维度看长一点,过去十年发生的中国经济的政策,其实宽松的政策可以说用到极致了,如果从货币政策来看,广义货币,中国过去十年广义货币翻了4倍了,如果看美国、欧洲、日本都在搞极端的量化宽松,他们广义货币才增加了2倍,甚至不到2倍,日本才50%,广义货币其实增加很少,但中国因为政府有力量,货币乘数非常高,一下子把我们广义货币扩张到这个地步,所以货币政策其实是极其宽松的,在过去十年。

财政政策,现在有两位财政的顶级专家在这里,刘尚希老师在这里。财政政策也很明显,十年前中国基本上地方政府没有债务,徐林老师这方面也是专家。就是都是中央政府的财政债务,国债也就20%GDP,现在公认地方政府加起来60%GDP,所以财政政策过去十年也是宽松的。

第二页,最近是有一些紧缩,上半年就紧缩了半年左右。我这几个指标,P2P资管新规,严监管下从3500多家降到1500家,很多跑路了,社会融资总量断崖式下降,就半年左右的时间,造成这么大的冲击,包括刚才还有几位讲到的,社会上整个比较悲观,股市也是全球跌的最厉害。我们现在担心的问题是,我们过去宽松惯了,一旦紧缩就半年就顶不住了,就觉得太痛苦了。半年之后,现在已经从去杠杆变成稳杠杆了,稳杠杆的指标我看了这个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也是断崖式下降,大幅度下降,国债收益率也是面临下降,这就说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重新又向宽松转变了。

下一页,但是货币政策宽松也不能无限宽松下去,基准利率,7天回购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已经接近这个水平了,除非真正的降息,这种情况下降息的信号给的太明显了,现在毕竟不是扩杠杆,而是稳杠杆。所以,我说我们宽松的政策其实也是空间很少,货币政策这么宽松了效果还是不太好。

下一页,我觉得核心的问题,我们讨论宽松与否还是应该讨论经济结构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会造成今天这么大的问题,包括今年的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这里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政策协调很重要,很多政策不是宏观宽松就能解决,都是本质上的,比如民企的地位到底有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他们一视同仁,这里我们看到,这张图是工业企业利润,确实统计局情况还是不错的,经济数据不错,但是实际上大家用历史数据来看,其实企业利润是大幅度下滑的,我也看了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就是民企的利润大幅度下滑,国企的利润是增加的,这里的结构性改革还是最重要的一个办法,我们再看企业杠杆率也很高,也居高不下。最核心的是工业企业,有一张图是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民企和国企的差距很大,国企不明显,其实很有意思,就是今年开始大幅度扩张,民企的融资成本大幅度高于国企。所以,这些结构性问题是比是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真正的做到一视同仁,这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一页,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风险,我非常同意前面几位的,出口的压力其实很大,表面上7、8月份很好,我最近在厦门做了调研,觉得很有意思。当地企业出口美国的都跟我说,都在拼命抢运,都怕2000亿出来,现在出来好的数据可能就是抢运的结果,厦门去美国的航线爆仓了,航运价格大幅度上升,但是其他地区航运价格都在下降,这个就说明对贸易战潜在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目前看到好的数据,还是因为准备贸易战一些反常的变化。

再下一页,政府提到的稳定经济增长的办法,内需。我担心也是结构性问题,我们看到消费下滑不光是今年开始,最主要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已经慢于GDP了,这要引起充分注意,当然跟税收是密切相关的。

再下一页,有一个担心的地方,就是政府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重视,确实我们看到图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比较快。但是问题是过去都是20、30的增长,去年年底很多地方下马了很多地铁项目不是没有原因,因为地方债务上去很快,做一些调整也很正常。但是政府还是把宽松的政策重点放在基建上。一方面当然可以托底,但是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同时地铁下马是有原因的,就是越来越偏僻,或者使用率效率不高,反而这样强调基建会造成一些新的负面的影响。

下一页,这样的做法有可能会造成滞胀,通胀上行,原材料价格、食品价格都在上升,这样的话反而经济未必得到很大的起色,反而通胀会下来。

下一页,我很同意减税,基建不如减税,我们税收负担非常高,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税收增长大幅度快于名义GDP,确实感觉到减税的效果不明显。但是我们看到关税是下降了,我们是减了关税,但是整个进口的成本关税只占20%,大部分跟进口有关系的,是消费税、增值税等等,这块不减减关税的力度不明显,最主要的是社保。1万块钱的工资,企业要付出1.4万多块。

谢谢!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