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径山报告: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

报告认为,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市场导向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1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2018•径山报告》指出,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市场导向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

CF40理事单位代表、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形成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首先要解决国企和民企之间不公平的待遇问题,国企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竞争性领域,国企应该建立退出机制。其次是要对金融机构建立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要建立市场化的金融监管,不能搞“运动式”监管。

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我们很多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当中有‘运动式’的现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楚,这与过去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有关。”

“一些政策没有完全依照市场规律做事,最后导致政策集中往一个方向推的时候,容易推过头。”黄益平说,“还有一些政策‘好心办坏事’,背后是没有真正尊重金融规律。”

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黄益平认为,这首先是因为规模小、缺乏资产和历史数据,金融机构很难为此服务。解决该问题应该更多使用市场化的手段,一是考虑风险如何控制,二是考虑风险如何定价。

“风险比较高的应该付更高的资金成本是市场的基本要求。强制要求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同时要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实际上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没有特别的好处。”他说。

黄益平还强调,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与有效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相结合。监管方向应该是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并重,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重,同时要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

本次发布的径山报告指出,当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众多问题,无法适应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新需求。在储蓄率下降而消费率上升的背景下,家庭部门对资产性收入追求提高,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但金融体系在这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

二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不清楚。这主要体现在“财政风险金融化”现象普遍,迫使政府为金融机构兜底。政府经常干预甚至取代市场,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进行风险定价并合理配置资金。

三是金融监管没能管住风险。过去金融稳定主要靠政府兜底,长期以来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难以为继。现行的监管框架强调机构监管、分业监管,监管空白与重复监管的问题都很突出,一些监管政策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了许多金融风险。

报告建议,可以考虑从以下七方面入手,构建现代、市场化、适应创新要求的金融体系:

第一,真正实现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把金融决策权留给市场、建立金融机构准入与退出规则、完善资金的定价与配置机制,把政府的功能限制在宏观调控、维持市场秩序等方面。

第二,进一步推进银行的商业化改造。未来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仍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完善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和规范化准入与退出机制都非常重要。

第三,围绕信义义务发展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通过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实现金融资产公平、合理定价。改革资本市场税制,丰富金融产品市场。

第四,建立支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金融政策。支持创新的金融决策权应该留给市场,合理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方面的作用,同时统一决策的权、责,减少“政绩工程”。利用“改革试点”、尝试“监管沙盒”,平衡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五,金融监管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做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并重、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共举,同时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性。更合理地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有效性。

第六,货币政策要从数量型向价格型框架转变。确立央行政策利率以锚定与引导预期。通过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提高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疏通利率传导渠道。

第七,完善现代金融的法律体系。统一金融立法,及时更新一些内容明显滞后的现行法律,同时增强金融立法的前瞻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