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价格翻倍增长 国家发改委特急发文介入调查

河南、广州等地的混凝土价格已在600元/立方米以上;去年同期,这一价格约在268-380元/立方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趋严的环保治理,及冬季前的集中施工,导致近期水泥、砂石等建材价格疯狂上涨甚至断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也在上升。

根据《水泥内参》报道,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混凝土协会14家企业集体发布商品混凝土调价通知,使用河砂的混凝土结算价格执行640元/立方米;广州地区的也涨破600元/立方米。这一价格已较去年翻了一番。

去年同期,根据不同强度等级以及抗渗等级,混凝土结算价格约在268-380元/立方米。

“已经不是涨多少价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水泥卖的问题。”据《水泥内参》报道,一位商混负责人表示,如今购买水泥需提前一个月预付款,且水泥厂家并不能百分百保证随时发货,需按照厂家的调度。

水泥、砂石料等工程材料占建筑施工材料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水泥内参》透露,针对此情况,国家发改委9月5日特急发文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表示本周初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将赴协会对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价格进行调研和监控调节。

日前,国务院大督查第二十八督查组在甘肃举行座谈会,重点了解甘肃、陕西砂石料短缺及带来的连锁问题。

根据国务院7月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高排放产业限制区域不再仅限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一市三省、汾渭平原等区域也将纳入,涉及80个城市。

预拌混凝土企业和预拌砂浆企业等建材企业,是重点监控对象。此前中央开展的环保督查“回头看”,部分采砂场陆续停业整顿。

此外,在冬季来临前,许多建筑企业抓住黄金秋季集中赶工,造成建材用量加大,市场供不应求,也促使价格上涨。

目前,陕西、广东、河南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和相关协会,已发文抑制建材原材料价格暴涨,为工程参建各方提供风险应对建议,确保合同正常履行。

针对高排放产业的停产限产,生态环境部在8月30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