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变得“有毒”会有四种信号

公司可能存在“有毒”的员工:能力强的自恋者,过度自信的偷懒者,缺乏能力和热情的拖延者,甚至是过于拼命的工作狂。

来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公司里有一些员工是“有毒”的,本文总结了他们的特征和类别,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识别,提升管理效率,预见可能发生的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毒”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不适合公司,很可能是因为管理者没有知人善任,或公司组织调整等外在因素所导致。把“有毒”员工当作“组织蛀虫”,而不去反思员工为何会变得“有毒”,这是公司管理者推卸责任,不愿直面组织真正问题的做法。

--------

为公司寻找到最出色的员工,这是许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目标。但哈佛商学院2015年的一项联合研究却认为,长时间以来人们忽略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另一面,即对“有毒”员工的管理。

根据以往的研究,这些员工往往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往轻了说,他们可能因不适合岗位而提前离职,从而带来搜寻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严重的情况下,“有毒”员工会拖累公司效率,甚至在一些实际商业案例中,导致公司出现重大经济损失。而最极端的个案中,一些员工的不理智和反社会行为可能会危及他人的生命。

研究人员走访了11家公司超过5万名员工,发现了“有毒”员工的一些特征:

持利己主义,不关心他人;

过度自信,对自身没有准确认知;

坚持一切遵守规矩,不懂变通;

与其他“有毒”员工在一起耳濡目染。

另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心理学中的“黑暗人格三合一”(Dark Triad)往往可以与职场一系列“有毒”行为联系起来。根据这个性格类型,马基雅维利主义特质主要表现为冷酷无情、擅长阴谋算计以及操纵他人等,自恋特质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充满优越感、怠慢且意图支配他人,精神病态特质则突出表现为缺乏共情能力和责任感、冲动、具有攻击性等。

听起来虽然高深,但鉴别“有毒”员工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根据诸多管理学文章对于“有毒”员工的分类,它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工作能力与意愿之对比。在两者交叉的各个领域里,都有可能出现“有毒”员工。

1、能力高且意愿高

具备出色的工作能力,又有工作积极性,这似乎是理想的员工类型。但是,这其中有一种类型却极有可能发展成“有毒”员工,那就是“一人独大者”。

这个群体与前述的自恋和过度自信特质相呼应,虽然有能力完成工作,但是自视甚高,缺乏团队精神,无法与其他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而良好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

2、能力低,意愿低

既无工作能力,又无工作热情,这大概是人力资源部门最想避开的一类员工。如果成为员工,他们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主动拖延症患者”。

至于拖延的方法,则因人而异。有些员工利用上班时间做无关之事,还有一些热衷于社交的员工,看上去与团队所有成员相处融洽,实则把大部分工作时间浪费在“闲话”上。一项由阿姆斯特丹大学进行的调查甚至显示,受访公司员工90%的日常对话是都是“闲话八卦”。

3、能力高,意愿低

缺乏工作动机将造就另一个“偷懒”的群体,但是这个类别的“有毒”员工比较隐蔽,因为他们完全可以胜任工作的要求,只是不肯努力。因此,他们经常看上去很活跃,各个项目和任务中似乎都有他们的身影,但是作为“指点江山者”,他们来回在不同任务间切换,并不做实事。

4、能力低,意愿高

最后一种类型的“有毒”员工可以被称作“拼命三郎”。但为什么过于旺盛的工作热情并不是好事?

管理学中把这种情况称为“职业倦怠”(Burnout),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的情况。即便一个员工有强烈的工作意愿,但如果盲目堆砌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任务,或者不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仍然有可能出现身心耗竭的情况。据国际调查机构盖洛普在2016年进行的研究,德国每年因为劳动力过劳而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每年在90亿欧元左右。

你的团队中有这样的“有毒”员工吗?

(本文作者Karen Liu,是Formative Content作家)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