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遭遇融资难的上市公司该不该救?

资本退潮、严监管、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上市公司也必将出现一轮洗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月11日,银保监会在官网首页发布《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

此前,界面新闻的报道【深度】上市公司融资“生死劫”中描述,大量上市公司存在融资难现状。

这种情况与以前相比是有不同的,以前只有小微企业,既不能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融资,也难以在间接渠道融资,是融资主体中的“困难户”。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也是多年来被呼吁的一个命题。

2013年,浙江温州等多地出现小微企业经营难,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但在此轮资金链出问题中,融资难的主体是上市公司。此次融资难背后的原因和宏观经济走势关联不大,而是在近一年多,中国金融严监管、金融去杠杆,股票二级市场熊市的大背景下发生。

就上市公司而言,原本融资有很多种金融工具,可以发行债券,可以公开发行公司债;也可以向特定对象发行私募债;也可以直接是借款,或股票质押、或信用贷款等等。

此轮上市公司资金紧张原因为多重因素叠加。从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看,上述传统的融资渠道并不畅通。据记者调查,各融资渠道受影响如下:

1、定增新规,对定增规定严格。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定增项目亏损严重。

2、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新规。股价下跌,上市公司市值缩水严重。质押股票融资折扣大为降低。股权质押融资资金量大幅减少。

3、P2P爆雷,来源于互金平台的上市公司信用贷资金减少,此渠道为违规操作。

4、私募基金的融资渠道也在收缩。资管新规明确,不允许私募股权基金“明股实债”。

5、近期债券违约潮中,银行风控要求提高,主流只做“AA+”以上的债券。诸多民营上市公司发债难以评到“AA+”级。

6、银行、信托、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融资几乎不能再做。

7、上市公司遭遇黑天鹅,引发资金方恐慌不再续借。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边缘。

综合看上述原因,目前上市公司融资难的局面,正是金融去杠杆,金融行业纠偏,各种去除以往不规范、风险累聚,刮骨疗伤的带来的必然结果。

上述多个融资渠道被堵,也是监管规范融资行为,去通道业务,清退影子银行,消除金融风险隐患的必然后果。

据了解,还有更高的利率,甚至有信托公司开口要18%的利率;而短期拆借中利率竟然高达30%至40%。30%至40%的利率或是极端个案,在上市公司中不具有代表性,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央行规定,超过同档次贷款利率4倍以上,就被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4.35%。

比照上市公司上述融资成本可见,通过银行融资8.5%的利率是基准利率的2倍;而通过互金违规融资,或信托主动管理的融资利率18%是基准利率的4倍;上述极端案例中40%的利率更是基准利率的8倍。

问及为何如此高成本的资金企业都敢借?企业方答,不借没办法,不得不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51%。远低于前述各种融资成本。如此融资如何持续?后续拿什么来偿还高额利息和本金?这是很大的问题。

如此,上市公司该不该救?该不该通过“放水”来释放流动性?目前,A股近3500家上市公司,关系到财政税收、GDP增长、就业。但宏观经济新常态期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金融去杠杆,也都需要有阵痛。

过去掌管发审大权的证监会多名官员落马,上市公司通过“关系”上市数量不在少数。上市后通过并购、圈钱套现成风。尤其是影视传媒行业并购重组、再融资炒作概念;高送转配合大股东减持、配合限售股解禁等,上市公司用诸多资本游戏对股民“吸血”。

2017年上市公司大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说:“有些上市公司没有主营业务,董事长和总经理天天在外忽悠。还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大幅减持,空仓走人,吃相太难看。”

资本退潮、严监管、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上市公司也必将出现一轮洗牌。随着证监会关于退市的规定的出台,“更多的在路上”,这是市场人士的判断。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