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何小鹏:到底什么叫做大规模交付?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当下这句话放在造车新势力身上,也再妥帖不过了。

采访▍赵奕 编导▍李亚娟 剪辑▍陈梦凡

近几天,汽车圈最大的话题要数何小鹏和李斌的赌局了。事情是这个样子滴,两人针对造车新势力新车的上市与交付问题打了一个赌,到年底前,若蔚来不能交付一万台,就送一辆ES8给何小鹏,反之何小鹏则送一台G3给李斌。

这场赌局不大不小但也反映了时下这些造车新势力的集体焦虑,也又一次将小鹏大大推向了流量的端口。

造车本来就是一件困难且有充满挑战的事,尤其对于从互联网转行到汽车领域的何小鹏,如今新造车企业陆续进入产品上市的关键时刻,记得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曾说过一句话:“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当下这句话放在造车新势力身上,也再妥帖不过了。

现如今的大环境下谈论谁输谁赢还为时过早,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到底否能完成规模交付呢,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是访谈实录:

创事纪:何总,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跟您有一个交流。

其实我们特别想了解,作为一个IT的互联网人,当时是什么原因处触动您,会离开那个熟悉的行业,来到汽车的新领域?

何小鹏:我觉得离开阿里重新创业是一个经典的、很有趣的一个小故事,我的小朋友出生的一个小时,有一个投资人朋友,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不知道我小孩要出生,那时候我刚好抱着他,他说小鹏如果你不出来做造车这个事情,造车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在未来2、3年里面就会关掉。他这句话给我了一个最大的触动是说,我当时想就是说,我的小朋友以后长大了问,爸爸你是干啥的,这个怎么讲?我觉得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就是说,能够去让将来我的小朋友为 了爸爸自豪。

所以,我最后经过多次的思考以后,我也跟很多的朋友,包括雷军很多圈内的朋友聊天,我下定决心,说造车很难,但总要有人愿意去挑战。我作为一个互联网曾经做出了一段不错的历史的企业家,我觉得我应该去接受这个挑战,所以当时就选择了。

创事纪: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还有一个很关键因素就是它的核心的能力、技术,这块的话,不仅是创业公司,汽车公司也是,很重要。我想了解一下,小鹏在这块有什么独步江湖的武艺吗?

何小鹏:实际上,每家创业公司的成长的时候,如果把行业上所有的公司拿出来,做一个基准线去比较的话,你的任何一方面的优势,可能跟某一方面的公司都是不一定是优势,但是我觉得在我们互联网竞争里面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小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中国鱼吃外来鱼。

也就是说,优势相对于不同的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跟很多新造车势力比,我们的战略比他们要更清晰、更远大,我们对互联网、对自动驾驶的理解跟投入我觉得我们有更大,我们的组织运营的体系跟能力很强,我们的高管团队也很强,但是跟海外的公司比,我觉得我们的决策的效率会更高,我们对中国化的用户理解会更强。

很多人会问我这个问题,我想说如果一定问,我们的电动上面可能有一定的优势,在互联网上的有优势大一些,自动驾驶的全球化的视野跟全球化的布局,我觉得我们都是比很多公司要做的扎实很多,组织的扎实度也会挺高的。我觉得这些是在一个组合里面的小的优势,还没有形成一个聚合的大优势,这个还需要时间。

创事纪:您觉得这个时间会多久?

何小鹏:我跟内部的同学、外部的朋友都会讲0到1的过程,我觉得可能还要2-3年,我觉得所有新造车势力可能都需要这个时间,能够把这样的一个0到1的过程走完。

创事纪:我感到一个统计数据,说是这波新造车势力,可能达到200多家,那么,这200多家您感觉3年以后,大浪淘沙,还会剩下多少?

何小鹏:如果说还存活的企业,我认为大概有不到20家,因为造车跟其它的企业,我认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投资的规模大,他有很多基础的品牌、基础的网络体系、基础的工厂体系,所以如果达到了一个基础的能力,企业可能在那个时候会被并购,或者被其它一些逻辑,它会死掉,会相对比互联网企业难一点点,因为他投入的门槛也高。但是我们经常说成功的企业,失败的企业还有一种企业叫僵尸企业,我觉得这20家里面未必有很多的企业是比较僵尸化的,就是基本上有很大发展出来的企业,这个是偏多的,或者真正能够有机会往上再走一大步或者再走一个巨大的台阶,我觉得,可能得2-4家。

创事纪:我们捋一捋,首先,90%的可以淘汰了,死掉了,在剩下的10%当中可能还有80%的是所谓的僵尸企业,提供一些产能,成为大集团的一部分等等,但是真正跑出来的2-4家。这个真的是一个比较残酷的考验巨大的一个局面。您觉得这个行业未来产能和品牌商之间的关系,会有像苹果和富士康之间的关系产生吗?

何小鹏:我觉得会。我觉得在10年到20年之间,我觉得会有这样的合作会产生,而且它的规模,我觉得可能会越来越大。

创事纪:中国毕竟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产能拥有的一个国家。我们要谈谈我们的竞争对手友军、蔚来、威马汽车都公布了自己的产品和价格,但是它走的路线好像完全不一样,蔚来的话,高举高打,产品的话,30万向上。威马击穿了10万的价格底线,也给行业带来一些议论。

何小鹏:首先我认为豪华车在中国想走到互联网化上市只能用互联网的营销方法,但是很难产生互联网的数据,因为它数据规模是不可能很大。第二个点,我认为很低价的车,我认为一定在某些地方是损失,可能是品质,但是我认为首先的在智能化上面他一定是没做什么事情,因为真正一个车想把智能化做好,他一定需要比较多的成本,特别是在未来第3级自动驾驶和第4级自动驾驶出现的时候。今天很多的智能汽车,我认为是伪智能汽车或者叫中间的过渡阶段,我觉得一定需要这个,所以一家新的创业企业,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我未来能够走到这一天,我刚开始建立的品牌、积累的数据,是直接对我们这天去积累的,就算我这个时候的销售量相对来说小了10%、20%,但是我积累的数据的价值可能比他们要大于很多很多倍。

创事纪:您刚才有说,小鹏其实它的对标的对象不是中国的这些新造车势力,而是特斯拉的Model 3这样的产品,这个感觉一定是觉得有很多问题,但一方面又是产品要去对标,怎么来看这个矛盾?

何小鹏:我觉得抄袭一家企业,经常都不行的,因为一家企业的成功或者不成功都是有根据它的天时地利人和组合起来的,我觉得是要学习它在哪些点做的是很好的点,这个真的是要学习,因为它走在中国很多整车厂之前列,而且我认为是走了很多年。但是如何把这些好的点,加上我们所思考的中国的互联网特色、中国的用户的需求组成一个新的产品、企业,这是我们的智慧。所以我会观察特斯拉,我也会去思考小米,我也会去看中国的一些整车厂的企业的过程,以及变化,我觉得都要像他们学习。

创事纪:您刚才提到我们已经为2020年、2021年的产品做规划,我们也特别想了解,G3这个产品以后,我们其它的产品规划是怎么做的?

何小鹏:我们下一款的产品,是一款低级别的运动型轿车,它当然也是电动的,它应该是有第3级的中国化的自动驾驶能力的搭载化,它的整个的设计、地盘、动力都比现在的G3要有个更大范围的提升,因为我们能力不断向前,这是我们在第二款车的大概情况。

创事纪:您有一个观点说到,2018年其实没有任何一个新新造车势力是可以很大规模交付的,这个观点的话,您能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吗?

何小鹏:我首先来判断基础的逻辑就是,在原来的整车厂里面,有很多人是比我们聪明的、比我们有经验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有没有人能够在一家民营企业的第一次交付就能够规模交付,以及他们交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有没有讲的模式。

从我角度来看,基本上我们没有看到,大部分所出现的情况都是刚开始产生了交付,然后很快就会发现,交付是有品质的问题。所以他们这些企业,我认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过程、方法,比如说很多整车厂的交付钱都会交付几百台,甚至交付一两千台,自己内部员工。那么,不经历这个过程,你根本都不敢说,你的车的品质在一个小范围的规模上,是品质的问题更可靠。交付不光是制造的问题,交付还有整个的交付能力的问题,交付能力的下面是组织能力,上面是交付能力,组织能力跟交付能力我觉得今天中国有很多的新的整车厂,我觉得从我了解他们的团队的规模、组织的体系的建设,他们很多人拿募资作说法,因为募资不是拿到的钱,募资是政府说承诺未来可能给你多少债,只能用在一个地方。

所以他们真正的资金组织跟行动规模,我都觉得非常困难的能够在自建店的情况下,大规模交付,我觉得这个非常困难,所以组织体系跟交付体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我觉得从我的逻辑来看,明年跟后年才是我们这些新造车势力,开始从小规模到中规模,甚至特别的长,这样可以做到大规模交付这个过程,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黎明前的黑暗,一个是最黑暗的点。

创事纪:您刚才提到,大规模的交付,标准是什么?

何小鹏:我觉得什么叫做规模交付?我觉得最少要交付1万台,这是最起码的,而且这个实际上对于整车厂来看,是一个小规模交付,但是对于新造车企业,可以勉强用作叫规模交付,但它一定不能叫做大规模交付,我觉得对新造车势力的大规模交付,对我来看,是10万台。

到了10万台一年的交付,我认为对一些新造车势力是大规模交付。

创事纪:感谢何总的时间,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谢谢。

何小鹏:谢谢,谢谢Autolab 。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