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与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有啥区别?

目标风险基金适合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与经验,对自身的风险偏好与收益预期有较为清晰认知的投资者。而目标日期基金则无需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合退休时间确定的投资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养老目标基金的主流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一种是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最新获批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中,采取目标日期策略的有8只,另有6只采取目标风险策略。此外,为了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降低短期赎回造成的净值波动,养老目标基金最低封闭期为1年。上述14只基金中,封闭期为1年、3年、5年不等。

目标日期与目标风险两种类型有啥区别,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界面新闻综合采访了不同类型产品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投资者分析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与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各自的利弊。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贯穿一辈子的“养老套餐”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提供的是贯穿一辈子的“养老套餐”,它会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其风险也随之降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可以根据退休时间来选择不同的目标日期“套餐”。

目前获批的8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中,以2035年为目标日期的居多,共有4只。另有2只以2040年为目标日期。以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来算,首批推出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主要针对1975-1985年出生的人群,也就是33岁到43岁之间的社会中坚力量。

那更年轻或者更年长一些的人也想买养老套餐怎么办呢?界面新闻了解到,现在养老目标基金刚刚获批,基金公司出于发行规模的考量,先确定了一个市场需求比较大的目标日期。随着基金公司产品线的不断扩容,未来应该会覆盖更多年龄段的投资者。

支持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人认为,选择这种产品不用费脑,可以自动匹配不同人生阶段的风险偏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提供的“套餐”只是根据年龄进行粗略地划分,没办法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不够个性化。

另外,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对产品起点的要求很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的“下滑轨道”具体该如何设计也有待论证。如果在股市高位成立,由于前期权益类仓位较重,剧烈波动的行情很可能造成短期内净值快速下跌。

不过业内对当前行情发行基金的前景相对乐观。南方基金认为,现阶段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且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突出,债券票息和收益率水平也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水平,所以目前基础资产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有非常高的配置价值,是非常适合定位长期投资的养老目标产品运作的。产品长期看有望取得令人满意的收益率。

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给投资者更大的自主权

一些公司认为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没办法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缺乏针对性,而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给投资者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更适合现阶段市场的投资者。

养老目标风险基金,顾名思义,以特定风险为目标,根据特定的风险偏好来设定权益类资产与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比如以“稳健”为收益目标的基金,它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在30%左右。如果以“平衡”为收益目标,则在50%左右。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不同的目标风险基金。

首次获批的6只目标风险基金中,有5只为稳健型,1只为平衡型,并未出现高风险类基金。由此可以看出,基金公司出于对当前市场和投资者教育的双重考虑,第一步以“求稳”为主。

乍一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跟“养老”没啥直接关系,因为即便是普通的公募基金也存在风险级别的差异。但如果明年5月养老目标基金纳入个人税收递延范围的话,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的特色就会显现出来了。

支持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的人认为,目标日期基金这类产品需要投资者对其有较高的依赖度,也就是愿意在退休之前将钱交给基金公司全权管理。举例来说,如果选择2040年的目标日期基金,理论上意味着投资者预期持有22年(在开放期不赎回的前提下)。但目前国内市场的现状是,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普遍较短,因此,在投资者教育尚未成型的当下,目标日期基金遇到的阻力会更大。

相较而言,目标风险基金理念更加简洁易懂,更容易被接受。某基金经理告诉界面新闻,从海外成熟市场养老产品的情况来看,目标风险基金是养老业务发展初期更加合适的产品。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告诉界面新闻,当公司把各种风格的养老目标风险基金都布局好了之后,设计合适的投资方案就可以拟合出各种各样的目标日期产品,同样能获得下滑曲线的效果。

不过,目标风险基金对投资者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认识不足,可能会选错产品。

因此,目标风险基金适合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与经验,对自身的风险偏好与收益预期有较为清晰认知的投资者。而目标日期基金则无需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合退休时间确定的投资者。在美国,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规模已经远超目标风险基金。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还是目标风险基金,都不能过分神话它们。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任何理财产品都不可能没有风险,养老目标基金也不例外。

某基金公司量化投资总监认为,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收益很可能取决于最后几年的收益表现。例如,在前五年可能净值表现很不错,但后期由于投资决策失误,或者遇到熊市,净值波动很大,甚至最后出现亏损。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