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门联合整治骚扰电话 根治“顽疾”亟待法律规范出台

我国立法对电信诈骗的法律责任较为清晰,但对拨打骚扰电话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尚不明确,缺乏具有强制力的惩治依据,导致一些商业组织和个人肆无忌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营销电话扰民、恶意电话骚扰等问题日益突出,因为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法规,使得治理措施难见效果,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根据工信部官方消息,工信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十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

《行动方案》明确,专项行动期间,将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重点工作包括: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全面提升技术防范能力、规范重点行业商业营销行为、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健全法规制度保障。其中强调,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不得继续向其发起呼叫。

法律界定缺乏 治理难见效果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发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并且规定了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关闭等处罚措施。公民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的,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与此同时,为了打击骚扰电话,相关部门和运营商进行了多方努力。2012年,辽宁移动通信运营商就建立了“骚扰电话拦截系统”,专门应对“响一声”等骚扰电话;工信部还推出了“12321”网站,专门用以用户举报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商近年来不断推出针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治理措施,但迟迟不见有效的治理办法,电信骚扰已然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不仅如此,这一“顽疾”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成为当下社会的一大公害。

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网民受骗及维权数据报告》显示,有97%的网民曾经收到过骚扰/诈骗电话或者短信,其背后则是历年来频频曝光的重大电信诈骗案例。而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仅2016年,中国就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杨东杨东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2017年全国共破案13.1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57.8%、53.09%。2017年以来,先后18次派工作组赴20多个国家开展警务合作,成功捣毁境外窝点12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96名,破获案件5000余起,涉案金额3亿元人民币。

“骚扰电话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法律层面上,骚扰电话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法规,这对骚扰电话的立案和判决带来了一定困难。其次是在技术方面,骚扰电话本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方面接收者很难分辨,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和运营商也缺乏成熟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道。

陈华进一步指出,我国立法对电信诈骗的法律责任较为清晰,但对拨打骚扰电话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尚不明确,缺乏具有强制力的惩治依据,导致一些商业组织和个人肆无忌惮。因此,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上界定哪些属于骚扰电话,从而约束涉及骚扰电话的营销行为,对涉嫌拨打骚扰电话的主体制定相应的处罚标准。与此同时,针对不断改头换面的新形式的骚扰行为,相关部门应推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范及时完善。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行动方案》提出要健全法规制度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涉骚扰电话相关案件给予法律指导,研究提出适用法律意见。司法部配合各相关部门,推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规范电话营销行为”。

个人信息亟待立法保护

为了从根源上杜绝骚扰电话,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显得至关重要。2016年8月21日,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山东临沂市高三毕业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犯罪分子陈文辉等人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徐玉玉全部学费9900元,导致徐玉玉在报警回家的路上猝死。警方查明,2016年4月初,杜天禹非法获取2016年山东省高考考生个人信息64万余条,并向陈文辉出售考生信息10万余条。陈文辉等人利用购买的上述信息,对包括徐玉玉在内的多名学生实施电信诈骗。

2017年7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文辉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今年7月,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隋静表示,Facebook数据丑闻事件持续发酵,提醒企业要依法使用个人信息。从国内看,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非法获取、泄露甚至倒卖个人信息等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合规和执法监管面临挑战。

目前,中国已有网络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个人信息保护法至今尚未出台。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尽快立法,并倡导数据治理的平衡,包括在个人权益保障和行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大数据时代,数据开发的力度越大,面临的风险就越大,从而出现个人数据的滥用、信息的泄露等等,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就是因为大家开发数据的积极性在不断提升,而保护数据的激励却并不存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汉华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一直是各界呼吁的热点问题。如何使法律制度更加合理,既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又促进信息有效流动,是立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价值平衡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公民信息泄露已有成熟经验,有的甚至对泄露个人信息者追究刑事责任。以新加坡为例,不仅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反者将处以高额罚款,并且还成立个人信息保护署,专门负责相关事宜。

此次的《行动方案》中也提出,要依法严厉打击各行政机关和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物业、物流、寄递等重点单位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骚扰电话的治理涉及多个部门,不是单靠一方力量就能解决问题的。“虽然工信部主管通信领域,但比如涉及保险产品营销的骚扰电话,就需要保监会来配合约束具体相关源头的行为。”陈华表示。

据悉,此次《行动方案》由工信部、公安部、司法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提出着力规范金融类电话营销、售房租房电话营销、医疗保健类电话营销、人力资源服务及旅游服务类电话营销,由各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各行业商业营销规范管理,宣贯相关法律法规,查处商家违规滥发商业类电子信息的行为,严禁在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仍向其拨打营销电话,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予以行政处罚,从源头上杜绝营销电话扰民。

标准出台让运营商有据可循

除了制度层面对骚扰电话的约束,技术层面的监管提升也必不可少。360反诈骗专家裴智勇认为,不论是垃圾短信,还是骚扰电话,排除恶意诈骗涉嫌犯罪的类别,背后大都出于商业利益而产生。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强制手段,比如限制某个号码不能大量发送短信,或者大量拨出电话?裴智勇指出,技术上不是不可能,但是强行限制可能造成误拦截,有可能造成有用的信息没有送达,因此对于商业短信或者营销电话目前很难采用一刀切的判定方式。

《行动方案》对此明确提出,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通话溯源,提升骚扰电话拦截能力,增强骚扰电话提醒和预警能力,增强骚扰电话综合管控能力。其中提到,“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应加快制定相关标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应组织电话标注企业规范标记内容,提高号码标记准确性,并及时向各行业主管部门通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参与上述标准起草的柳杨对界面新闻记透露,针对骚扰电话,该协会已经在工信部的部署下,根据部科技司下达的通信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目前正在开展《网间骚扰电话治理技术要求》的制定工作。后续还有《移动智能终端防骚扰技术要求》、《移动网络高密度骚扰电话防护拦截技术要求》两项标准在工信部申请立项过程中,马上就会取得立项批复。

“这几个项目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草案,下一步随着各项相关标准的落实,运营商未来针对骚扰电话将有据可循。”柳杨对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此前由于运营商之间缺乏共享机制,一些涉及投诉和骚扰的电话无法被运营商识别,对用户造成了一定困扰。而随着标准的出台,针对骚扰电话的定义将会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有助于促进网间信息的共享,在终端能够对用户进行及时的提示。

在断定是骚扰电话的基础上,针对“呼死你”一类的高密度骚扰电话,柳杨表示,相关标准将在网络侧提供防护拦截等技术手段,通过对主叫端进行技术处理,可以禁止其继续接通。

《行动方案》指出,各基础电信企业要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语音线路和“95”“96”“400”等码号资源的用户资质审查,规范资源使用,全面掌握使用主体、接入位置、资源用途、允许传送的主叫号码等信息,定期排查语音中继、互联网专线接入,杜绝违规使用线路资源的行为,严禁为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提供线路资源和业务接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