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朝鲜公布了一则相当奇特却又合乎本国口味的公告。据卫报报道,该国考古学家已发现“高句丽东明王(Tongmyong)骑过的独角兽的某处巢穴”,距离平壤市牡丹峰永明寺(Yongmyong Temple)只有600英尺(约为182.88米)。巢穴为一块巨石,石块中央正儿八经刻着的“麒麟窟”字样给了科学家提示。
可一周后,卫报又刊登了另一篇文章,坦白承认道:“故事只有一个问题,它不是完全正确的。”朝鲜的公告实际上指的是“麒麟”,一种与独角兽不同的神秘生物,有四足和马蹄,但却长着两只角。
然而,撇开朝鲜的怪癖,为什么独角兽或是类独角兽的生物会遍及亚欧文化呢?
【1】独角兽的角
如果你想理清一个古老的神话是如何开始失控的,可以去请教伟大的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他著有大气磅礴的百科全书《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涵盖了许多1600年前的事物。问题是,普林尼不是最具有怀疑精神的作家,他只是把能弄到手的资料一股脑塞进了百科全书。
“独角兽,”普林尼写道,“是最凶猛的动物,据说不可活捉。马身、鹿首、象足、猪尾,额头中央的黑角长三英尺。叫声仿佛无底洞。”
至少能根据翻译得出,独角兽多次在圣经里出现(有时,它是某种大羚羊的代称,它的角确实在中世纪被当作独角兽的角售卖。有时,它又代指某种17世纪灭绝了的巨牛)。这里,它的凶猛确有体现。例如,《民数记》第24章第8节:“神领他出埃及;他似乎有野牛之力(the strength of an unicorn)。他要吞吃敌国,折断他们的骨头,用箭射透他们。”
公元7世纪,西班牙学者伊西多(Isidore of Seville)指出独角兽“十分强壮,能刺破任何攻击。它能跟大象搏斗,致命一击便是刺穿其腹部。”他也帮着传播了几世纪以来欧洲民间传说里的标志性神话:抓住独角兽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能找来一个处女。“独角兽太强壮了,以至于猎人都难以捕获它,”他写道,“除非使出这招:把处女放在它面前,让女孩向它袒露自己的乳房,它所有的戾气将化为乌有,把头靠在她怀里。经过这样的安抚,它就很容易抓到了。”它会吮吸乳头,直到它平静地睡去。所以,嗯哼。
上图是中世纪流行书籍上的特色插画之一,经常出现在动物寓言集或是百科全书中,亦真亦幻。不只包含动物自然史,也会与圣经里的人物相对应。独角兽代表基督,因为他曾被抓捕并处死,就像独角兽死在处女的怀抱(尽管也有其他动物代表基督,就连鹈鹕也是,据说这种鸟类会啄破自己的乳房,以血哺育下一代,就像基督为我们流下自己的鲜血。)
因此,独角兽在欧洲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独角兽的角充满狂热,因为传闻说把黑角放入食物或是饮品里搅拌可以试毒。他们甘愿一掷万金,特别是那些偏执的皇室成员。更多人会勤奋地自制独角兽的黑角,通常会收集羚羊、独角鲸的角(它们的角实际上是一颗硕大的牙齿)进行打磨,从而避免食物中毒。
在东方,皇家与独角兽有着更复杂的关系,或者说麒麟。据闻,它的出现预示着皇室将迎来龙子,此为祥兆,同时又预示着死亡迫在眉睫,此为噩耗。15世纪,一头长颈鹿第一次被送到中国,作为麒麟展示给皇帝,被认为是暗示皇帝将不久于人世的大胆行径。皇帝断言此为骗局,拒绝接受,于是又活了10年。
【2】神话的诞生
独角兽的神话可能源自羚羊或是头上只有独角的蹄类动物。它们出生即有生理缺陷,抑或在抵抗捕食者时、与同类竞争时失去了一只角。从远处看,即使这些独角生物不动,它们的侧面似乎也不太像羚羊。
早期有大量证据显示,神话的源头更有可能是犀牛。比如,普林尼就提到独角兽有“象的足”,犀牛脚不像马蹄,但肉质很像象足。他还提到独角兽有“猪尾”,这很像犀牛,以及“额头中央的黑角长三英尺”。现在的作家都只会形容独角兽的角为白色。
如你所见,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入侵印度后,会将那片土地上的奇兽带回城邦,不过这些史料似乎都不够完整。例如,传说印度的植物羊(vegetable lamb)破土而出,植物茎秆上长着有血有肉的小羊羔,它们身上的毛就是棉花。尽管普林尼较贴切地描述了独角兽,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那套广泛传播的说法真实性越来越低。我们也知道古代中国也曾接触过犀牛,从他们制作的犀牛角制品可以判断,所以麒麟很可能也有犀牛的影子。
今天,独角兽显然成为了一种更温柔、更神奇的生物,奔跑在彩虹间,还在《我的小马驹》(My Little Pony)里频频露面给万千观众以鼓舞,偶尔还去朝鲜玩耍。我不建议大家去平壤追寻独角兽的巢穴。还是回家吃药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