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部分国际业务关停,共享单车海外水土不服?

目前共享单车进击的海外市场上看,其主要面对的是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共享单车出行的需求不大,反而是对单车这个当下颇为少见的交通工具更加倍感时髦。

近日,相关报道称,ofo已宣布着手关停在澳大利亚的业务,在未来60天内,逐步结束公司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及悉尼的运营,ofo小黄车将从街道移除,放置到仓库。

ofo发言人表示,ofo澳大利亚分部将对此次撤出负起责任,在终止运营前,解决一切突出问题。

据悉,去年10月,ofo小黄车宣布正式入驻悉尼,距离此次退出澳大利亚市场,不足一年时间。而不久前,ofo小黄车宣布已经结束国际市场的拓张阶段,将进入第二战略性阶段——深耕市场阶段。随即,ofo宣布停止了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业务运营。

就此,《长江商报》记者柳莺和笔者进行了一番交流:

共享单车真的在海外水土不服吗?

愚以为,水土不服只是表象。可以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来看。

内因在于共享单车本身的盈利模式十分模糊,尤其是在海外一些城市,本身城市交通地上、地下都十分方便,对所谓共享单车的快捷和时尚不感冒的情况下,让进军海外的这种做法,更接近于“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手段,或者说,这本身就是共享单车布局海外的初衷。

外因则是海外对共享单车造成的公共“危害”,比如乱停放、毁坏并成为城市垃圾等问题,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使得共享单车很难像在国内发展初期那样野蛮生长。

一个海外特大城市几百辆的投放量,本身也说明了这种进军海外的动作里,秀的成分过多。

共享单车的核心是提供便捷,而不是提供个性化的时尚需求。

换言之,前者是刚需,后者是营销手段。而在目前共享单车进击的海外市场上看,其主要面对的是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共享单车出行的需求不大,反而是对单车这个当下颇为少见的交通工具更加倍感时髦。

于是乎,这种时髦的观感造成了海外拓展初期的一些错觉,但最终还是败在了这种便捷交通工具无法触及海外用户出行刚需的节点上。

其实在国内,这种刚需的表现,也只能用“弱弱的”3字形容。

张书乐 资深互联网产业观察者,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