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外资限制全面放开 去产能或迎新契机

政策尽管已经全面放开,但吸引到的外商投资究竟能比之前多多少,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市场环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彭苏萍

近日,上海发布了“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该方案在制造业领域取消了船舶设计、制造、修理等环节的外资限制。

这是继2018年版负面清单发布后,船舶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放开在地区层面的落实。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全面放开了船舶工业的外商投资限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的造船大国,但船舶制造也是被列示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之一。在此背景下,船舶开放外商投资限制会对行业造成多大影响?业内人士鲜少表现出十分乐观的态度。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陈继红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政策尽管已经全面放开,但吸引到的外商投资究竟能比之前多多少,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市场环境。

发改委在此前的政策解读中也提及该问题。文件显示,在船舶制造领域,由于全球产能过剩问题长期存在,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方式盘活现有产能,加强与相关企业合资合作,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由此可见,政策的初衷并非鼓励外商来中国投入新的产能,某种意义上而言,是进一步消化现有产能,或者是以“新产能”代替“旧产能”。如果实施顺利,这或将为船舶去产能带来“破局之力”。

外资获国民待遇

细分来看,文件对船舶设计、制造、修理等环节分别提出了预期的实施方向。

在船舶总装建造领域,由于全球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投资新建或扩建造船产能都会受到严格控制,投资行为应符合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方式盘活现有产能;

在船舶设计领域,常规船型设计能力比较富余、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外商投资企业在高端船舶设计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可通过在华设立机构或与中资企业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船舶修理领域,由于修船业具有投资大、劳动密集等特点,利润空间有限,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投资回报、市场前景等因素,自主开展投资合作。

事实上,船舶工业是对外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在多年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方式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船舶订单量最大的国家,但在高端船舶的研发制造方面,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根据发改委的解读,船舶工业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在更高水平上展开国际合作,加快引进新的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促进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理论上而言,放开外资限制后,设计、制造、修理都有望迎来外商投资。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新的负面清单影响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设计机构对地理的偏好并不明显,而且出于对技术的保护,外资进入的意愿不会很大;而造船、修船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部分具有成本优势的地区,外商可能不无兴趣。

也有长期接触船舶制造行业的人士指出,造船业本身盈利水平不佳,而且当今中国、日本、韩国“三足鼎立”,竞争日益激烈,各方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都非常严密,在这种情况下,外商大批进入的可能性不大。

而从市场化视角而言,中国市场对船舶工业的需求有限,航运市场也未完全渡过难关,短期内尚难吸引外资进入。就在今年上半年,业界知名的船舶设计和咨询公司欧登塞海事技术在结束中国的业务后,关闭了中国分公司,也成为部分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缩影。

助力去产能?

过去几年,中国造船业经历了艰难的“去产能”,在改革力求产业的转型升级。从长期政策可以看出,船舶行业去产能、提质增效在未来几年依然是发展主线。

引进外商投资显然也不会与这一发展主线背离。文件指出,从制造环节看,放开外资股比或投资的限制,有助于船舶行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化解低端产能。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一过程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如果外商资本进入,一方面有望直接带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有望倒逼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转型。

事实上,船舶工业的去产能本身就是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同比、环比均小幅下降,仍处于偏冷区间。

一位航运界业内人士此前曾指出,简单的关停厂房并不能解决船舶的去产能问题,因为它不同于地条钢、光伏等产业,不是先造再售,而是有了订单才会造船;加之造船并不像钢铁、煤炭那样污染排放量大,强制关停很难找到执行依据。

不难看出,现有产能升级是个可执行度较高的途径,而外商进入有望加快现有产能的转型升级步伐。

需要指出的是,在造船领域,中外合资企业已经有不少案例,但它们境遇各异。例如南通中远川崎,由原中国远洋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各投资50%建立,造船周期领先于同行,据称在行业陷入困境时仍能保持营收盈利增长。

而另一家扬州大洋造船,由中国春和集团和法国波邦集团共同投资组建,这家曾经年产值高达百亿的船厂在经历了痛苦的撤单、弃船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了破产之路。

当前我国的行业情况并未有实质性改善,尽管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新的订单消息传来,但行业中仍“冷风习习”。2009年后,造船业淘汰了无数中小船企,现在规模较大、影响力更广的企业也面临风险。

陈继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补充道,要真正吸引到外商来投资,除了市场要“够好”之外,还应当提供更为具体的条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支持”层面,“以市场换技术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

发改委的文件则指出,全面对外开放不仅将有效整合国内资源,也将有效促进全球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因为我国船舶工业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服务具有大量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为各国先进技术装备和服务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扩大出口,从而拉动全球产业发展。

“在全球船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我国船舶工业坚持扩大开放,有助于提升全球产业价值链水平,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推动全球船舶工业走出困境。”文件指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