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的崛起,如何影响了大女主剧的内容创作?

某种程度上,正是观众的观念转变在倒逼创作者们,创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剧。

 

文/孙佳慧

自2012年《甄嬛传》的口碑收视双赢后,电视荧屏上便掀起了一股大女主剧的热潮,《武媚娘传奇》、《芈月传》、《楚乔传》……几乎每年都必有一部“大女主”题材电视剧成为爆款,更不用提时至今日各路女星争相出演大女主戏的场面了,从章子怡、汤唯等从未出演电视剧的“电影咖”到迪丽热巴、赵丽颖等小荧屏上的人气女演员,无一不是已经或正在有至少一部大女主戏做代表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播和待播大女主剧多达十几部,远的暂且按下不表,近来热播的《上海女子图鉴》、《扶摇》等,都是改编自热门IP的大女主戏。

《上海女子图鉴

小荧屏经历连续几年的大女主题材轰炸后,大女主剧在数据和网络讨论度上的表现仍是十分火爆,由此足见,无论是业界对于大女主剧的吐槽唱衰,还是政策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支持,大女主剧始终还是在观众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大女主剧之所以能够爆款频出,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庞大而稳定的观众群——现代女性。

壹娱观察发现,千禧年后,我国女性在职场、家庭中的定位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迅速崛起,女性消费也随之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女性崛起的社会现象表现在文娱市场上,最明显的就是大女主剧经久不衰之火爆与其在内容创作上的求新求变。

 

收入、地位崛起,女性观众不再热爱傻白甜

过去的大多数偶像剧都喜欢描绘一个带有灰姑娘气质的爱情故事,女主角也往往是平凡的傻白甜。例如《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的女主角陈欣怡的人物设定:各方面都太过平凡于是常被忽视,也常因能力有限惹下麻烦,性格中也有柔软甚至懦弱的一面,但却为设定如同白马王子的男主角所深爱,最后华丽转身为自信女强人,结局中与男主角结婚生子。

《命中注定我爱你》

偶像剧受众多为年轻观众,尤以女性居多。中国传媒大学的学者杨倪在其文章《中国青春偶像电视剧受众的接受心理研究》提到,偶像剧中的“灰姑娘苦难—团圆”叙事模式补偿了现实中的“灰姑娘”们找不到“王子”的心态,女性观众可以在观剧时将自己代入角色,使情感得到宣泄,心理上获得满足。

其实曾经的偶像剧受众或许就是今天的大女主追捧者,不同的是,今日之女性观众不再寄希望于童话故事般的偶像剧,更不愿把自己代入一心寻找白马王子的小白兔形象。她们中的大多数早已走上职场,已经或正在实现经济独立,而成家立业的女性们,更是手握家中财政大权,现实中收入和地位的提高,使她们对于女主角的形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1995-2002年间,中国女性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中不足38%,但到了2013年,我国女性就业人数为34640万,占就业总数的比例达到了45%。同时,根据2016年《女性生活蓝皮书》显示,中国一线城市的女性人均收入为7020元;女性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率平均为47.8%,相比2015年的统计结果提高了15.5%,并且此项数据已连续十年保持上升。总体上,我国女性在婚前通常能手握独立财政权,在婚后则能统筹家庭理财。从消费角度看,我国女性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在一些垂直领域成为了消费主力,例如女性向游戏这一细分市场的崛起就充分说明了女性消费的实力和潜力。

可以说我国女性的地位和经济基础在过去二十年内取得了飞速增长,与此同时,女性对于自我认知和发展前景也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智联招聘出具的《2018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有一项关于成功女性标准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女性选择了“在其所处的领域有一定成就”,而在2016年的该项调查中,“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不随波逐流”还位列第一。这表明,我国职业女性正在打破传统观念中对于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家庭角色在女性评价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职场表现则成为了更加重要的评价标准。

事实上,也正是女性观众这样的经济地位与认知观念的转变,催生了大女主剧的火热,比如在我们已经看到的大女主剧中,《武媚娘传奇》在真实历史基础上讲述一代女帝的传奇人生,《楚乔传》中的女主角则身怀绝技并以解放奴隶和保护黎民为己任,刚刚开播的《扶摇》则在天下归元的人气小说基础上,塑造了一个坚持赤子之心,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传奇女性。相比之下,“傻白甜”式的偶像剧则显露出式微之态,在电视荧屏上已有许久不见“傻白甜”的身影,收视率上傻白甜们也难当重任爆款不见。

《扶摇》里的女主角扶摇

可以说,对于追求事业成就和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来说,强大自信并拥有自我成就的女主角才更能引发她们的代入心理。但与此同时,在女性观众犀利眼光和严苛审美之下,带有玛丽苏特质、故事格局狭窄的大女主剧已无法满足她们的自我投射心理,女性观众需要一位视野摆脱小情小爱、人格更加独立自强的大女主的出现。

 

女性观众成长加速,大女主剧也需不断改变突破

虽然大女主剧题材依然火爆,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不愿再为大女主剧买单。在这部分观众看来,已有的大女主剧,剧情上仍然难以摆脱“所有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套路,故事核心也难以绕开深宫争斗或男女情爱,于是观众们对于“大女主剧”所强调的女性自强、独立等主题产生怀疑。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女主角周莹的人生本该是苦难年代的女首富自强之路,最终却还是变成了女主与几个男人的纠葛不清,经商致富反倒沦为了辅助背景,这也使该剧的口碑在后期出现下降。

在制片人黄晨看来,此前很多大女主剧表面上是以女性的独立自强为立足点,但实际上其内核依然是玛丽苏的,“难以摆脱意淫性质,更无法映射现代年轻女性的生活境况与面临的社会难题。”

大女主剧如此现状,不仅引发了观众的不满,更催生了观众的创造力。观众不愿再看到假大女主真玛丽苏的剧情,而是希望有一部树立真正的独立自强事业有成的女性形象的剧目,故而微博上火爆一时的《淑女的品格》从网友们的脑洞大开最终竟真的成为了项目落地。

面对观众们不断变化提高的口味,大女主剧必须有所作为,在原有的爆款思路外寻求人物与故事上的突破。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正是观众的观念转变在倒逼创作者们,创作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剧。

从剧情上看,早期的大女主剧如《甄嬛传》、《芈月传》、《武媚娘传奇》等,女主人公的成长重点主要基于后宫争斗,剧情也大量着墨她们与各色男子之间的情感历程;而在《扶摇》这部新晋制作的大女主剧中,女主角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宫斗和爱情,女主角成长过程中的磨难也多围绕于她们对压迫的抗争、对黎民百姓的责任感和寻求和平建立新秩序的理想,拯救国家和苍生任务不再独属于男主角,反而由女性一同挑起。

从女主角的身份归属上看,早期大女主剧多选择皇后作为女主角人生奋斗的最终目标,本质上依然是对男性皇权的依附,缺乏女性自身的独立性;而在新创作的大女主剧中,皇后或许存在于女主角的人生历程中,但并不是女主角唯一的标签,更不是其历经磨难后的终点,女主角的成就也远在宫廷以外。如《扶摇》的原著名为《扶摇皇后》,但最终片名落定却摘掉皇后二字,剧情中也以扶摇本人拒绝成为女皇,最终选择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为着力点。以扶摇这一人物形象本身作为剧目立足点,正是大女主剧在新形势下内容创作观念转变的证明。

从古早偶像剧中傻白甜的平凡女孩,到早期大女主剧中被迫强大的女主角,再到新晋大女主剧在剧情和人设上不断作出的新尝试,大女主剧中女性形象愈加鲜明立体,影视剧中女性角色地位和功能也日益提高,不难看出我国女性观众的生活观念和观剧心理的变化对电视剧内容创作上的积极影响。

大女主剧作为影视剧的细分题材之一,同样是一种文化产品,其基于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得到了广泛传播,受众极广。如果将视野放开,在国外影视剧中类似的以女性成长为核心的作品,例如《傲骨贤妻》早在多年前就向观众展示了女性人生道路在家庭爱情以外的另一个方向,韩剧《大长今》也早早树立了独立自强拥有职业建树的坚强女性。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女主剧在内容创作上距离实现其“女性励志”的核心,从被动接受观众价值观的影响到输出乃至引领女性观众价值观念的转变仍有太多路要走,或许这也会成为未来大女主剧创作和发展的方向。

来源:壹娱观察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