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下月实施 专家:为将来实现全国统筹作过渡

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7月1日起实施,调剂金由各省份按照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有专家指出,调剂金既是为将来的养老金支付提供保障,也是为将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作过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去年两会,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提及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国务院在《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也提出,要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此前两日,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贯彻实施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切实做好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拨付、管理等工作,健全考核奖惩机制,确保中央调剂制度顺利平稳实施。

今日,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通知》公布了中央调剂基金的筹集、拨付、基金管理、以及中央财政补助等内容,并要求不断加大调剂力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中央收取3%统筹调剂 收支两条线

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即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

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曾表示,今年将实施养老金基金调剂制度,中央收取3%统筹调剂,以后还会有所提高,以弥补有些省份养老金可能会发生的不足。

不过,对于调剂金俺什么基数提取却一直没有定论。有学者曾建议以“存量+增量”的方式征缴,一种是按照各省职工基本养老金滚存结余部分的3%进行征缴。另一种是按照当年缴费的增量部分提取3%。

这次《通知》明确,中央调剂基金的征缴基数并非按照养老金滚存结余或每年的养老保险缴费增量。《通知》指出,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

在中央调剂基金拨付上,中央调剂基金也并不像此前业内专家预期的方案那样,对养老金“穿底”或收不抵支的省份给予特别的倾斜,而是采取人均定额的方式进行拨付。

《通知》规定,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通知》还要求,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预缴预拨后清算的办法,资金按季度上解下拨,年终统一清算。

调剂金收取从源头上形成约束机制

对于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的设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认为,政府有着更细致的考虑。

董登新向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国内省份实行养老金省级调剂时,有的省份用工资作为缴纳的基数,有的省份则用养老金缴费作为缴纳的基数,这次中央选择用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相当于从源头上规定了数额。

“如果用养老金缴费作为缴纳的基数,实际收缴多少养老保险,取决于地方政府是否积极,可能会存在漏缴、少缴的情况,向中央缴纳调剂基金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打折扣的情况。”董登新说,如果按照职工平均工资来缴纳,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从源头上形成了约束机制。

6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以各省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更能够体现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这样有利于实现基金调剂的“富帮穷”的目标。

游钧说,在资金拨付方式上,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拨付时根据筹集调剂基金的总额和全国离退休人数计算一个人均拨付额,然后再乘以各地离退休人数来拨付资金。这样做既简单明了,也做到了公平统一,离退休人数多的省份得到的拨付资金也多。

此外,各省上解的资金根据核定的上解工资基数和上解人数计算,与各地实际征收的基金的多少并不挂钩。所以各地经过努力扩面征缴,多征缴的资金可以留在本省使用,体现了对地方扩面、征缴工作的鼓励,同时拨付时要对各省的离退休人数进行核定,对各地基金支出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要体现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规定,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保持不变。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中央拨付补贴和调剂基金之后,若部分省份还是存在养老金缺口,将由地方兜底。“显而易见,这些省份的兜底压力将会很大,都集中在省级财政。”宋清辉说。

游钧对政策解读时也指出,中央政府的主要责任是,给各地中央财政补助和拨付中央调剂资金。中央政府的责任和地方责任是清晰的,中央财政要给予地方补助,省级政府仍然要承担扩面征缴、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是过渡性政策

在业内学者看来,中国将来需要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成为一个共识。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而到2016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8.8亿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超过2.5亿人。

从基金收支情况来看,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但由于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等东部地区,累计结余最多的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三分之二,而辽宁、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

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全国已经有13个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不足1年。2016年,我国出现“入不敷出”的省份共有7个,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而且累计结余已“穿底”。

董登新称,我国养老支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尽早实施养老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既是为将来的养老金支付提供保障,也是为将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作过渡。

游钧在6月13日也明确表示,先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来均衡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逐步完善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过专家也指出,目前我国还有很多省份未实现养老金省级统筹。

2017年7月,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了省级统收统支,由省级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实行统一核算、分级存放、等比调拨。此外,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福建等也已实现全省统收统支。

董登新介绍,我国有很多省份至今还是“地级统筹”,甚至是“县级统筹”,要想过渡到全国统筹,首先要从县级统筹、地级统筹过渡到省级统筹,然后各省再将养老金上交中央,由中央政府来统收统支。

宋清辉认为,从目前来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改革难度仍然很大,改革会影响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由此带来的阵痛就会形成改革的巨大阻力。考虑到现实问题,由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难以一步到位,只能够通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缓解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压力。

今年6月11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贯彻实施工作会议也已明确,要加快推进省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2020年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

董登新对未来中国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表示乐观。“2020年若能全面实现省级统筹,全国统收统支就是‘临门一脚’了。”董登新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