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曼哈顿的砖与瓦

那些“城市改造工程”背后嗡嗡作响的社会拆除行动。
房屋拆除工人

1966年,丹尼·莱昂(Danny Lyon)结束了他漂浮不定的生活。离开自己游走全国,跟拍了好几年的芝加哥摩托车俱乐部,他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纽约市。莱昂曾经是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的摄影工作人员,当他搬到城中心毕克曼街(Beekman Street)的一间公寓里的时候,二十五岁的他已经小有名气了。当时毕克曼街的许多建筑都用木板遮了起来,莱昂了解到,在运河街以南大约60英亩范围内的建筑都面临着被夷为平地的命运,这个街区也不例外。这片区域曾经是纽约印刷业和农产品买卖的中心,但二战过后就逐渐泄了气,走向衰落。策展人伊丽莎白·萨斯曼(Elisabeth Sussman)最近在惠特尼艺术博物馆策划了莱昂摄影作品回顾展“给未来的信息”(Message to the Future),这场摄影展再现了大卫·洛克菲勒和建筑师罗伯特·摩斯(Robert Moses)这样野心勃勃的改造者对城市大刀阔斧的改变,他们看到了其中有利可图。但在莱昂眼中,这些都是“化石”,记录着美国南北战争以前人们的生活。于是,在纽约州艺术委员会的资助下,莱昂扛着一台大画幅相机,穿梭在西抵哈德逊河、东至伊斯特河的拆迁区域之间。他把这次摄影命名为“下曼哈顿的毁灭”(The Destruction of Lower Manhattan)。他拍下离开自己房屋的人以及拆除建筑的工人,在这过程中,他用镜头记录下那些“城市改造工程”背后嗡嗡作响的社会拆除行动。

位于杰伊街和哈里森街之间的华盛顿街327、329和331号
在残破的墙壁上,本和兄弟朱尼尔正在干活。

莱昂的这套照片已经集结成册,在1969年出版,5月也在克利夫兰美术馆展出。他的许多照片都有着测量摄影的典型特征,线条明朗,光线均匀不夸张。他在钱伯斯街、华盛顿街、克利夫街拍摄的照片里,天窗和遮篷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但如果你觉得这些照片只是简单记录一个建筑的话,那么你就错了。铁棍撬动着这些建筑,碎石堆后面冒出一个个拆除工人,一个头戴安全帽的男人从一面砖墙上的洞里钻出来,仿佛穿过了一道传送门。莱昂感同身受,他的同理心不大声张,但从未消失。从他的照片里,我们能看到人类历史的增殖和分层,在城市的每一块瓦砾底下悄然生根。

凿烂一堵墙
工人搬来一个火炉,来熔断毕克曼街82号门前铸铁的固定闩。随后这块铸铁在长柄锤的敲打下成了碎片。
午餐时间,西区的房屋拆除工人。

莱昂穿梭在各个拆除点之间,有时还会借助勘测用地图,一来是帮助自己找到方向,二来也能精确定位拍照地点。去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发起了一个众包项目“勘测员”(Surveyor),让大家帮忙给图书馆的数字化老照片标上位置。“勘测员”会给浏览者随机推送图像档案里的老照片,让大家根据周围的地标,或是对这些地点的历史知识,把这些照片的位置标记在纽约市地图上,因为当年拍摄的这些建筑现在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不复存在。莱昂的照片很适合这个项目,也很值得大家去思考。比如说《论坛报》大厦旧址的照片,这栋大厦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佩斯大学的主建筑。照片的前景是裸露在外的工字梁和逐渐清除干净的楼房碎片,右边则是布鲁克林大桥的顶端——通过这一点,至少我们能看出这里是曼哈顿市中心,朝着伊斯特河的方向看去。如果你认不出照片中华盛顿街和莫瑞街之间的建筑和马路,你可以回忆一下,照片中出现的鹅卵石和铁制遮篷,是不是常在今天的翠贝卡公寓区见到,别有一番风味。

周日早晨的毕克曼街,城市探险过后的金诺、通托、弗兰基、小约翰和尼尔森。
华盛顿街的维修工人艾迪·格兰特和克利夫兰·西姆斯,两人任职于纽约市城市改造局。

莱昂的另一张照片更难辨认。镜头前是两位维修工人,艾迪·格兰特和克利夫兰·西姆斯。两人一人拿着一把扫帚,一人拿着长柄耙,穿着制服,衣服上写着“城市改造服务人员”。身后的门牌标着286号,但从这栋建筑剥落的墙皮和粗糙的门框来看,大概能猜到这栋楼已经被拆除了。在这张作品中,我们能嗅出莱昂的担忧。他时而拍摄建筑,时而把镜头对准人们,拷问着这样规模浩大的拆除重建工程,到底有没有考虑到像格兰特和西姆斯,或是他星期天早晨在街区看到的孩子们,或是淹没在瓦砾之间的工人这样活生生的个体。莱昂说,当时他十分震惊,如此声势浩大的改头换面工程,新闻媒体却鲜有报道。他拍摄“毁灭”这组照片的初衷很简单:他希望的不过是我们能留意到即将消失的东西。

从克利夫街向南看,可见克利夫街和毕克曼街的十字路口。
戈尔德街100号的断壁残垣。
华盛顿街258号,莫瑞街的西北角。
从戈尔德街88号向南望去的视角。
在《论坛报》大厦旧址上看到的戈尔德街100号。
从毕克曼街89号背面的墙壁望出去。
戈尔德街88号
一间废弃的房间里,墙壁上挂着一张年轻男子的人像照。
一间废弃的房间里的玛丽莲海报。
圣·乔治大楼的墙壁
西区捡拾砖块的人。在拆除建筑后,砖块被回收起来,作为“古董砖”被贩售,并用来建筑新房屋。

注:图片拍摄: Danny Lyon,图片来源:Magnum / Courtesy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翻译:马昕

来源:The New Yorker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